天天看點

1個月裁員8.2萬人,科技行業還會好嗎?

文|Claire

圖源|NPR

我們按時間線回顧,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些在國内耳熟能詳的海外科技公司先後宣布了裁員:

1.2022年9月,Shopee陸續展開三輪的“流水線式”裁員,共削減了約7000個工作崗位,占員工總數的10%。

2.2022年10月,Twitter宣布裁員3700名人,約占當時員工總數的一半。裁員風波持續至今,有媒體報道Twitter目前已裁去80%的員工,全職活躍員工僅剩餘1300人。

3.2022年11月,Meta打響“萬人大裁員”第一槍,宣布裁員1.1萬人,約占員工總數13%。

4.2022年11月和2023年1月,亞馬遜啟動兩輪裁員,最終總裁員數字将超過1.8萬人。

5.2022年11月,惠普宣布要在未來3年内裁員6000人。

6.2023年1月,Salesforce宣布裁減10%崗位,即8000名員工,并縮減辦公空間。

7.2023年1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裁員1.2萬人,占全球員工總數6%以上。

8.2023年1月,微軟宣布全球裁員1萬人,約占員工總數5%。

9.2023年1月,音樂流媒體平台Spotify宣布裁員6%,約600名員工。

10.2023年1月,IBM宣布将裁員3900人,約占其員工總數的1.4%。

11.2023年2月,支付巨頭PayPal宣布全球裁員約2000名員工,約占員工總數的7%。

……

layoff.fyi是一家“專門統計自新冠疫情爆發以後的科技大裁員”的獨立網站。Morketing Global查詢該網站,一組資料赫然在目:一,2022年,全球科技行業共裁員接近16萬人(159666人);二,僅2023年1月,全球科技行業超過8.2萬名員工被裁員,已經達到去年全年裁員數量的30%。

這組資料告訴我們,本質上,開始于2022年的科技大裁員并沒有随着新年到來而結束,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而且這場大清洗并不是網際網路巨頭率先開始的,事實上,數以千計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在更早的時候就卷入了裁員潮(layoff.fyi的資料顯示2022年有1040家科技公司進行裁員),整個科技行業的裁員氣氛已經彌漫了1年之久。

據外媒介紹,在大型科技公司裡,被裁掉的一般是軟體工程師;在小型或初創科技公司則相反,他們不願放走技術人員,是以選擇先裁撤招聘、采購等崗位。

這場曠日之久的裁員潮何時結束,暫時還是一個未知數。

裁員背後的3大原因

打回常态、戳破泡沫、業務調整

Morketing Global認為,全球科技行業近乎無一幸免地爆發裁員潮,是出于以下幾種原因:

首先,本質上,疫情後一些線上産業大爆發,企業在無序擴張後又歸于常态。裁員,是激進的網際網路行業被打回了原型。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消費者的生活和工作狀态、購物行為、購物心理都發生了巨大轉變。全球網購滲透率顯著提高、人們開始習慣遠端辦公、對線上社交的私密性和實時性等提出了更極緻的要求……這無疑給科技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譬如,電商行業暴漲之際,亞馬遜從2019年底到2021年急劇增加了80萬員工;微軟在3年内擴招超22萬人;Meta則在3年内增加了4.2萬餘名員工。2022年,經濟寒冬、疫情影響式微、居民生活如常,科技公司盈利水準暴跌,因而不得不縮減開支,裁員應對。有意思的是,Meta在去年Q3财報中顯示,增加了15344位員工;到了Q4就急轉直下,裁員1.1萬。

去年萬人裁員消息一出,紮克伯格給出了一封員工信,寫道,“疫情之初,世界轉向線上,電商激增帶來我們的收入激增。許多人預測這是一次永久性加速,即便疫情結束也不會再更改。我也這樣認為,是以才大幅投資。不幸的是,事情遠遠不如我的預期。”

其次,毫無疑問,2022年全球經濟遇寒冬,通脹壓力居高不下,企業要擠掉價值泡沫。有行業觀點指出,那些在2021年根據通貨膨脹進行估值并籌資的初創企業,如果遲遲不能實作膨脹下的預期估值,就不得不在2023年走向裁員,以對抗經營壓力。而且這使得眼下的裁員看上去像個“無底洞”,初創科技公司們必須不斷裁減員工數量,直至擠盡他們殘存的泡沫……

而且,長期上看,Kantar預測消費者在2023年将會變得愈發審慎,大消費環境的整體低迷傳導至網際網路行業,勢必會帶來持續的收縮。因而,企業能否有效管理,控制人力成本,削減不必要開支,就成為其能否挨過經濟寒冬的條件之一。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熟的網際網路企業大刀闊斧的裁員政策,會帶來積極的經濟效益。Meta裁員後,紮克伯格提出,“我們還采取了一系列削減支出的措施,包括削減可自由支配的開支,并将招聘當機至明年第一季度,進而成為一家更精簡、更高效的公司。”而随着裁員消息一出,Meta股價應聲上漲了7.7%。要知道此前,在無節制的擴張之下,Meta已經折損了70%的股價。

第三,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或擺正船頭、回歸優勢業務,或釜底抽薪、尋找新增長點,此時在特定業務線裁員是常見手段之一。三年激進擴張之後,許多科技公司都在一邊宣布裁員,一邊尋找增長點,讓企業更好、更長久地活下去。比如微軟就在宣布裁員1萬人的同時表示高度看好ChatGPT,并在1月23日宣布和OpenAI進一步深入合作,“未來将追加數十億美元加速AI技術推向大衆”。

Shopee在經曆“三輪”裁人過後,反倒形成了更為健康的業務結構。疫情爆發後,電商平台幾乎都在無節制地邁向全球市場,但過度擴張讓這些平台無法做好本地化、承接好當地電商業務。去年3月起,Shopee便陸續關閉了法國、印度、西班牙、波蘭(全部歐洲站點)、阿根廷站點,在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等站點的營運團隊也全部撤出。其中西班牙站才僅僅上線6個月而已。而且在退出法國市場時,Shopee十分精彩地留下了一句,“未來我們将采取開放而自律的方式來拓展新市場”。

近日,Shopee宣布在馬來西亞擴張,創造出2000多個工作崗位。大裁員之下,“西邊”不亮“東邊”亮,Shopee将重心從“進軍全球化”退回到了“深耕東南亞”。雖然前途未蔔,但裁員風波下動作布局變得更謹慎的Shopee也許已經重新選對了路。

裁員,犧牲公司公信力的一場豪賭

“我錯了,我負全責。”對于自己的錯誤預期,紮克伯格向員工和公司緻歉。

無論是對科技公司還是被裁員工,經濟下行時期的裁退都不隻是一紙解約書、支付賠償金後簡單的一拍兩散。

網際網路上,一批被清退的員工受到了關注,舉兩個極端的例子:

1.谷歌在裁員時,裁掉了一批開源高管,都是對Google有着傑出貢獻的大佬。對此,網友議論紛紛,認為Google不該裁掉這些員工,戲稱,“這一定是AI決定的裁員名單,沒有正常人類高管會舍棄這些股肱之臣。”

2.另外一個極端,有報道稱,為了節省開支,Meta甚至将裁員名單具體到了食堂員工。但無論是高管大将還是食堂員工,無一不讓這些公司招來了議論紛紛。

對此,上司力專家Bill George認為這些裁員是在“以犧牲公司文化為代價”。他說,“對很多員工來說這就像被澆了一盆冷水。他們會懷疑過去信奉的公司文化,并感受到巨大而沉重的文化落差。”

在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五大科技巨頭)中,Netflix是最先開始裁員的,蘋果是目前相對堅挺的。去年4月,Netflix财報顯示該公司出現了10餘年來财季使用者數量的首次下滑,随即宣布裁減150名員工,一個月後又有300名員工被裁撤。

後來,随着裁員潮愈演愈烈,公司收益不佳——據統計2022年這5家公司的市值總和縮水超3萬億美元。自此,“FAANG時代走向終結”的觀點甚嚣塵上。興于網際網路的企業,似乎正在被網際網路的質疑聲所湮滅。

2023,或許是科技行業承前啟後的一年

在裁員潮導緻的科技行業人員大遷徙過後,科技行業或将開始一個新時代。

昨天,發生了值得行業關注的兩件“小事”。

一,Meta釋出2022全年财報,紮克伯格發言,暢談AI。在去年Q3财報披露,元宇宙部門已經巨虧137億美元、無奈宣布裁掉11000位Meta員工後,紮克伯格仍然“頭鐵”地表示仍要擴大投資、堅定押注元宇宙。昨天,紮克伯格則更換了一種更為保守而落地的口吻:他強調,2023年的管理主題是“效率年”,會繼續減少一些中層管理人員、削減績效不佳的項目;其二,AI是Meta發現引擎和廣告業務的一方面,“Meta的目标之一,是在推薦AI方面保持領先,并成為生成式AI的上司者”;其三,才是長遠目标上的元宇宙。

二,有消息曝光,稱微軟“将在未來幾周内在必應中整合加入ChatGPT工具”。而在此之前已有消息稱,“微軟将在2024年問世的Windows12作業系統中接入大量AI應用”。如今,從必應搜尋引擎開始的調整更新,或許意味着微軟更大步伐邁向AI底層變革的一次試水。

過去幾年,AI、Web3.0、元宇宙、NFT接二連三成為科技界備受關注的熱門概念。而直到2023年,事情的方向才仿佛變得清晰起來——Meta在瘋狂押注元宇宙後放緩腳步,轉向與核心廣告業務更直接相關的AI技術領域;微軟則一改常态,提速進行AI轉型。

從AI技術,我們是否能看到科技行業新時代的雛形,暫時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2022-2023年這場浩浩蕩蕩的全球大裁員,正在成為科技行業新時代的一出序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