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裁員隻是開始,這個合資品牌可能步韓系後塵,從中國市場淡出

作者:哔哔汽車

留給廣本的時間不多了

首批預計裁員超過1000人!裁員是經營收縮的第一步,但不是最後一步。

合資品牌曾是中國汽車市場的主要玩家,在錯失新能源汽車發展時機後,其頹勢漸顯。在銷量不暢的情況下,合資品牌必然會采取經營收縮政策。

裁員隻是開始,這個合資品牌可能步韓系後塵,從中國市場淡出

裁員,往往是經營收縮的第一步,但不是最後一步,這些合資品牌有可能保持傳統燃油基本盤,因為燃油車不會消失;也有可能如韓系車企那樣,悶聲不響逐漸淡出國人視線。

這次的主角是曾經的王者,廣汽本田。

裁員:從勞務派遣到合同制,從900到1000。

5月以來,廣汽本田已認證逐級通知的形式,啟動了大規模裁員,規模預計上千人。

相關内部人士表示,此次為整體裁員,涉及多條線。

早在2023年12月2日,廣汽本田便被曝出“成立以來首次裁員”的消息。不過上次裁員對象是勞務派遣人員,人數是900多名。

裁員類型有很多種,廣本這次是整體性裁員,說明這樣的裁員是廣本戰略收縮導緻。根本原因是廣本人員的備援,并非戰略調整就避免。

随着廣本在中國市場的接連失守,推測後續将會繼續裁員,不排除最終隻保留小部分傳統燃油體系團隊的可能。

從勞務派遣到合同制員工,人數從900到1000。

可以預見,預估廣本後續的裁員,範圍會更加廣,人數會更加多。

廣本還有沒有出路

廣本沒有機會了,本田還有機會,但機會不在中國。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的潮流,是以未來發展的機會和出路也是新能源化。

廣本在新能源化的出路,已經堵死。

裁員隻是開始,這個合資品牌可能步韓系後塵,從中國市場淡出

内因方面,廣本固有的傳統燃油車思維沒辦法設計出符合當代人對新一代新能源車的形象。陳舊保守是主要的特點。

無論内飾或者外觀,廣本的産品一看就覺得是傳統燃油車的産品,不符合大部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新”的特點,自然無法俘獲消費者的心。

裁員隻是開始,這個合資品牌可能步韓系後塵,從中國市場淡出

反觀新能源汽車的主流玩家,其産品外表酷炫,哪怕大膽如高合,也有人為之買單。

那麼廣本現在就不能改弦更張了嗎?

它可以改,但它改不了。要改的話,早改了。

廣本的現狀是所有合資的通病和縮影。不是他們不想改,是本性使然改不了。

外因方面,國内激烈的市場競争,是堵死廣本和本田的最後一根稻草。

新能源汽車市場卷出天際大家有目共睹。無論是在哪一個價位區間,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充斥着大量的産品選擇。

廣本傳統油車的标簽,讓其處于天然劣勢。

廣本燃油車做得很好,如同諾基亞做非智能機做得很紮實。但你現在買手機,你不會選擇諾基亞,同理,買新能源,大部分買家不會将目光停留在本田。

鑒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白熱化的競争,本田重回新能源汽車純電賽道,也避開中國市場,選擇加拿大作為沖擊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翹闆。

4月26日消息,本田今天宣布将斥資 110 億美元擴大其在北美的電動汽車制造業務。

本田表示,已開始評估其所謂的“創新且對環境負責”的電動汽車工廠和位于安大略省阿利斯頓的獨立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要求,該工廠已經是本田現有的兩個加拿大制造工廠的所在地。

本田預計将于 2028 年開始在安大略省生産電動汽車,并表示該組裝廠将具備每年生産 24 萬輛電動汽車的能力。同時,該電池工廠規劃年産量為36GWh。

也許,本田意識到,其電動車在中國市場已經沒有機會了,在世界市場也許還能掙紮下。

日系頹敗的原因

日系頹敗的原因,是國家實力的競争導緻路線競争失敗。錯不在本田豐田日産,錯在被閹割的不獨立的日本政府。

日系汽車是新能源的第一批探索者和玩家。在大家還專研發動機變速箱時代,日系就推出了混動技術,曾經的邁瑞普風靡全球。

在後來的技術路線選擇上,逐漸顯現出兩條技術路線,氫能和電能。

期間,又因為日本的小聰明,在氫能路線上埋伏大量的專利陷阱,導緻中美(特斯拉)標明電能作為汽車新能源的發展路線。

而中美作為兩個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其選擇直接決定了汽車新能源發展的路線。由此,押寶氫能的日系汽車全線淪陷。

路線之争關乎未來,寸土不讓;商業之争是利益之争,可以妥協。

裁員隻是開始,這個合資品牌可能步韓系後塵,從中國市場淡出

歸根結底,日系的沒落,日本政府有相當部分責任。

是以,廣本的命運可能很多種,但最大的一種可能是,堅守燃油車基本盤,作為燃油車的代表與新能源車共同存在。

至于會不會向韓系一樣淡出中國市場,就要看廣本的造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