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斯拉上海工廠裁員的消息還沒散去,另一家新能源領頭羊企業同樣卷入了新一輪裁員傳聞,并且還面臨海外投資人訴訟的“夾擊”。
理想汽車,繼4月裁員傳聞之後,多條消息管道又指出其将大裁員,甚至有說法稱研發部門裁員四成、人力資源裁員七成之多。盡管網傳消息并不全然可信,但正如4月初裁員傳聞雖然被辟謠,最終還是有了現實中的架構調整。
裁員和訴訟陰影再次籠罩到理想汽車的上空。無論“研發裁員40%”有多誇大,80萬輛下調到64萬輛的目标也壓力山大;無論“大腿走沒走”,海外投資人的訴訟律師已經在奔走,理想汽車的2024年,并不理想。
作為最出色的産品經理型汽車公司,理想的營銷長闆、效率強項注定了前些年的成功,卻也對應到技術研發硬實力并不能匹敵華為、特斯拉、蔚來,在市場陷入内卷、強敵環伺,自身大舉拓展到純電、高端MPV等“非舒适區”之後,近身搏殺屢遭不利。
随着理想L6生力軍的加盟,理想再度開始銷量擡頭,在部分月份和周度銷量裡,漸漸能重新蓋過問界。所謂投資人的集體訴訟,更像是資本逐利不成之後的惱怒反彈。
隻是無論是去年定下的80萬輛,還是下調後的64萬輛銷量目标,按照行業慣例推算,都已經漸行漸遠。
理想汽車的2024,并不理想,畢竟,汽車行業的2024,基調就并不理想。
“裁員羅生門”
“這下理想汽車公關部,又要趕緊忙着删帖了。”知情人士笑道,“有不少描述确實是誇大的,但壓力也确實是山大的。”
在社交媒體上,繼“特斯拉上海工廠裁員”之後,又有消息指向理想汽車“裁員廣進”。例如“4月4日清明節之後OFFER全部停止”,“BOSS直聘上HR已經幾個月沒有上線”。
其中最為激進的描述是:理想北京研發部門裁員40%,而人力資源部門裁員70%,之前被挖來的宋紫薇也被指離開。
“據我所知宋紫薇目前還在産品序列,恐怕不久官方又要辟謠了,或者放出對應人士參加活動的官方報道,”前述人士認為傳聞裡有些資訊存在誇大,“還有的傳變了形,說整個理想的研發都要裁掉40%,怎麼可能?”
不過,北京研發口确實有人員離開,“北京車和家研發口确實在裁員,研發口已經有朋友被安排在5月中旬離場,甚至法務部都有幾個人走了。理想還是不錯,會給賠償。”
本着求真務實的原則,“證明理想裁員”和“反駁誇大理想裁員”并不沖突。
“整體研發裁員40%不可能,理想研發去年接近7千人,要裁掉近3千人,對國際巨頭都是大新聞。”
按照理想的布局:總部位于北京,自有生産基地位于江蘇常州,研發中心位于上海。研發人員更多是在上海。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理想汽車員工合計31,591人,其中研發人員數量為6,726人,在員工總數中占比為21.29%;小鵬汽車員工合計13,550人,其中研發人員有5,401人,占比39.86%;蔚來汽車員工合計32,820人,其中産品及軟體開發有11,222人,負責制造的有2,231人,合計占比40.99%。
研發員工總數裡,上海理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2023年參保人數2,360人、分支機構參保人數4,720人計算,占去研發人員的一半以上。故而“北京研發口裁員40%”,涉及人數估計不到千人。
不過另一位人士帶來的消息并不妙:“其實理想的廣進計劃,也不會隻有北京公司。上海那邊,于田已有員工在歸還電腦給IT,并且是正式在編員工,非臨時工。常州有技術人員下周開始不讓出差,等着約談。”
是以,理想裁員目前算是萌芽狀态,最終情況如何,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理想汽車的裁員傳說,在一個月前的4月初就已經冒頭:“新offer全部暫定審批,17崗以上會有少量股票,但可能與績效等考評等級挂鈎,低績效無法套現;全部預算縮減30%以上,人員架構按照年銷80萬輛布置,人員相對備援,下一步将要裁員”。
在理想官方辟謠之後,傳來了内部組織架調整的後續,理想汽車CEO辦公室是焦點,從原本涵蓋品牌部、産品部、商業部、戰略部、供應部的部門變更為“産品與戰略群組”,該群組還将設立“産品線”部門和“品質營運”部門。部門變更後,将弱化供應鍊和商業銷售的職能,加強對産品與戰略的聚焦。
比起不知名自媒體聳人聽聞的數字遊戲,一些說法會顯得更為合理可靠,“MEGA團隊收縮,轉為品牌孵化和小團隊作戰。”
其實對照其他車企,如果理想汽車的确隻是少量裁員,已經堪稱成功。“按目前這個幅度看,理想并不丢人,”畢竟特斯拉和日系合資公司,都在相近時間傳出大幅度裁員的新聞。
MEGA的麻煩還沒完
處于“傳聞”和“辟謠”拉扯之中的裁員風波,并不是理想汽車目前唯一的麻煩。就在同一時間,名為“國際律師”的微信公衆号,發文《理想汽車全球投資者集體訴訟(及目前全部在征集的美股集體訴訟)》。
署名“郝俊波律師所”的作者稱:“理想汽車Li Auto Inc(NASDAQ: LI)因證券欺詐案已經于近日被投資者集體訴訟至法院。在目前的訴訟中投資者指控該公司及部分高管在本案訴訟期間進行虛假陳述,違反證券法令投資者受損。投資者向法院申請判令被告賠償因其違法行為導緻股價下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
起訴的邏輯鍊條很簡單,今年頭号“被黑”車型MEGA是導火索:
·理想在釋出MEGA的時候,過于自信,進而誇大終端市場需求,和自身營運能力,給出不符合現實的銷量目标預期;
·MEGA受挫,理想下調2024年第一季度銷量預期;
·對财務或者股價可能有重大負面影響;
·理想被指存在重大虛假和誤導性。
關于這樁訴訟,目前輿論向着兩個方向集中。
其一在于,某些投資人賺錢時得意,虧本便翻臉,本來投資就應該認賭服輸,“過度自信”不能等于欺詐;其二在于,盡管訴訟有“挑事蹭熱度”嫌疑,但理想過度自信、過度依賴激進式傳播,也是不争的事實,MEGA屬于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驕兵必敗、營銷大于研發底色的展現,相關的負面影響尚未完結。
倘若馬後炮式複盤MEGA失利的原因,“被黑為棺材車”是表象,倘若追問“為什麼是MEGA被黑”,“為什麼理想和MEGA能被黑得動”,那麼深層次根源有兩個次元。
首先是在訂單量/銷量次元,最大的原因在于:MEGA定位本身,就不是大衆化的細分市場,自身競争力也并非最強。
MEGA身上有幾個标簽:純電、50萬元、MPV,全部不利于暢銷。
反過來,此前非常成功的理想L9等車型标簽是:增程式、30-45萬元、SUV。
純電本來就比理想此前的L系列和One的增程更難以上量;MPV比轎車和SUV難以上量;50萬元高端市場比此前理想連續成功的30-45萬元市場難以上量,并且50萬元是一個很突出的心理門檻,往往中産和進階中産、白領和金領的購車心理預期會在這裡遇到分水嶺。
而且MEGA産品力也并不如理想在鋪墊傳播中誇耀的那樣一騎絕塵。
以MEGA的55.98萬元起售價而言,已經達到了别克世紀高配價格,但MEGA相對于世紀最大的優勢,加速性能、操控性能、智駕性能,卻不是高端MPV客群所重視的次元,後者更看重外觀、大氣程度、舒适性等傳統項目。
·MEGA采用R18輪胎,導緻外觀比例失調,“小腳”車的形象不适合高端MPV;
·以螢幕著稱的理想,MEGA的中控螢幕尺寸15.7英寸和3K分辨率,居然不如52萬元的世紀,後者是30英寸和6K;
·第二排座椅調節3個檔位,而世紀有6個檔位,第三排座椅隻有1個檔位,而世紀有2個檔位;
·在智能座艙方面,理想當然相對别克更能玩出花,但是世紀隻需要支援Carplay手機映射就能簡單完成許多操作,而MEGA并沒有手機互聯映射。
在理想原本突出的座椅、螢幕等家用最關鍵功能上,MEGA相對于世紀是丢分的弱勢項目。
其次是在輿論和口碑次元,理想MEGA風波的最大因素是流量反噬,以及李想和理想此前過于激進和狂妄埋下禍根。
“招黑”的根源,一方面是MEGA的造型的确過于離經叛道和怪誕詭異,另一方面還是在于極端營銷和流量玩法,早早斷了理想的後路——無論是在人緣方面,抑或言論餘地方面。
最終,MEGA口碑輿論在漩渦中崩塌,直接影響到原本就不太可能高企的銷量,3月份的3,229輛還有嘗鮮和集中提前上量的因素,4月就直接環比暴跌三分之二至1,145輛。
理想勢頭用盡?
倘若說,理想汽車是2023年最得意的造車新勢力,那麼2024年就是心理落差最大的造車新勢力。
在2023年,理想汽車實作了多個奇迹:
·理想L9以45萬元級的高價,能夠達成月度銷量破萬輛,某種意義也是中國品牌的榮耀;
·12月新車傳遞50,353輛,成為首個月度破5萬輛的新勢力品牌;
·全年銷量376,030輛,同比增長182.2%,領跑新勢力,截至2023年年底,累計傳遞超過60萬輛,新勢力中第一;
·單車均價一度還超過了被視為更高端的蔚來;
·全年利潤117億元,現金913億元,羨煞一衆新能源車企。
這也是為什麼“2024年80萬輛銷量目标”剛出來的時候,不少人相信理想能再次創造奇迹。
然而,2024年MEGA拉開了理想勢頭急轉直下的序幕。正因為MEGA在3月用盡全力也隻拼湊出3千輛成績,遠不如此前8千輛的預期,又拖累整個理想品牌口碑和人氣,是以在3月21日,理想承認将季度銷量預期從10-10.3萬輛下調至7.6-7.8萬輛,導緻理想汽車美股港股雙雙大跌。
最終,理想汽車第一季度傳遞量為8.04萬輛,同比增長52.9%。其實超過了下調後的預期值,顯現出理想在那個激進高調形象受挫之後,已有重歸低調務實的打算。
但是在全年銷量角度,理想汽車恐怕後續波折仍然不斷。全年銷量目标,從此前驚人的80萬輛,下調至64萬輛。然而以最近銷量表現預測,這個數字恐怕也難以完成。
一方面是第一季度以來長期被問界/鴻蒙智行壓制,多個月份失去了新勢力銷量桂冠,不利于口碑和人氣。
另一方面,理想汽車4月傳遞25,787輛,前4個月累計銷量為106,189輛。如果全年要實作64萬輛,剩下8個月需要完成近54萬輛,月均6.75萬輛左右,比目前的2.5萬輛月均水準提高170%。
那麼,理想L6和M系列能幫助理想達成這個目标嗎?
4月份,理想L6也傳遞了2,381輛,4月18日至5月5日的18天首銷期内,訂單量超過41,000輛。此後5月前兩周,理想都拿下新勢力銷量冠軍,第一周0.53萬輛超過問界的0.48萬輛,第二周0.80萬輛超過問界的0.60萬輛。不難看出理想L6确實在發力。
細化到車型周度銷量,第二周理想L6傳遞了0.28萬輛,已經超過L7,但還是不如問界M9的0.37萬輛。是以理想L6在定位檔次和L7有重疊的情況下,自身能實作月度銷量過萬、給品牌淨增5千輛已經算是成功。
理想M系列純電動車,更不容易将理想月度銷量翻倍,不僅是由于理想并不擅長純電動車型,而且M系列設計語言沿襲自MEGA,銷量預期難以被看好,更重要的是,預計理想M9上市時間是年底左右,對2024年幾乎沒有明顯的銷量增益。
倘若理想L6加上M系列給理想帶來月均5千輛增量,那麼後面8個月月均3萬輛,累計為24萬輛,加上前4個月的10.6萬輛,總共34.6萬輛,不如2023年的37.6萬輛。
最為理想的狀态下,M系列上市更早,L6表現更好,或許理想2024年能夠沖擊40萬輛大關。至于為何全年目标下調至明知不可能的64萬輛,而不是更為可行的數字,或許還是考慮到股價和投資人的因素。
從意氣風發、風頭無兩,到如今裁員、滑坡、訴訟麻煩纏身,理想汽車勢頭被逆轉,既有大盤壓力巨大的客觀原因,也有自身狂妄傲氣、判斷行業規律失誤的主觀原因。
隻是,行業規律如鐵一般的存在,無論是怎樣的商業天才,逆律而行隻能成一時之功,卻難成百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