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汽車突發5600人大裁員!上午談下午走

作者:平庸
理想汽車突發5600人大裁員!上午談下午走

理想汽車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裁員。

理想汽車突發5600人大裁員!上午談下午走

5月16日,多家媒體報道稱,五一假期之後,理想内部進行新一輪全公司的人員優化,整體優化比例超過18%。截至2023年底,理想員工數接近3.16萬人。以此計算,此輪理想裁員人數超5600人。

01

銷量不及預期是根源?

作為造車新勢力中活得最好的一家,理想汽車大規模裁員讓人始料未及。

資料顯示,理想汽車2023全年實作營收1238.5億元,同比增長173.5%。這意味着,理想汽車成為國内第一家盈利的造車新勢力,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後第三家實作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也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新勢力車企。

理想汽車一時風光無限,理想CEO李想曾表示:2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前三家的車企會吃掉70%的市場銷量,同時也給理想定了個“小目标”:到了2030年,吃掉35%的20萬以上家庭使用者市場,規模将超萬億元。

在良好的發展趨勢下,理想對于2024年的銷量預期為80萬輛,團隊規模也按照80萬輛的預期進行擴張。但今年已經過去的四個月,理想總共賣出了10.62萬輛車,預感到目标過高的理想,在3月底将銷量預期從80萬台下調至56萬~64萬輛。

對于裁員一事,理想汽車尚未做出回應。不過多位業内人士分析,理想汽車的裁員或與銷量不及預期有關。

據悉,在這次優化中,招聘部、銷售服務營運和智能駕駛等部門的員工将受到較大影響。銷售服務營運部門主要負責二手車、網絡拓展、網絡規劃等和銷售相比對的服務,這一部門今年初已經擴張到近千人,但由于銷量未達預期,本次優化超過400人;招聘部也将從原來的200多人縮減至40~50人;去年擴張近50%的智駕團隊,或會縮減至1000人以内。

據多家媒體報道,這輪人事大調整從5月第一周開始,将在5月底前結束。有知情人士稱,裁員行動的效率非常高,對優化員工實行N+1賠償;他接觸到的幾個員工都是“當天被通知當天離職”。有媒體在社交平台上扒出公司資訊為理想汽車員工網友的言論,“名單是頭天晚上遞交的,HR是上午談的,人是下午走的,飛書是晚上銷戶的”, 似乎也從側面證明了裁員一事。

理想汽車突發5600人大裁員!上午談下午走

02

剛擴又裁,智駕團隊怎麼了?

去年以來,理想汽車一路高歌,但今年首款純電車型MEGA上市後,其市場走勢不太樂觀。

理想原定對于MEGA的銷量期望為“50萬以上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的銷量第一車型”。但根據公開資料,4月MEGA的銷量為1145 輛。銷量沒達預期的同時,MEGA還惹來了一場輿論風波。

剛從MEGA的輿論漩渦中脫身,理想又陷入了投資者集體訴訟的泥潭。近日,理想汽車在美國被投資者集體訴訟至法院。美股維權律師郝俊波發文表示,投資者指控理想汽車及部分高管進行虛假陳述,違反證券法令其受損。投資者向法院申請,判令被告賠償因其違法行為導緻股價下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

雖然理想汽車回應,指控毫無依據,會全力保護公司和股東利益。但其對理想品牌形象或多或少産生影響,也不免波及到銷量。按目前的銷售勢頭,理想依然在造車新勢力中遙遙領先,但要實作56萬~64萬輛的年銷量也并非沒有壓力。這意味着接下來的8個月裡,理想汽車要實作月銷量5.6萬輛以上,而其今年前四個月的平均銷量為2.6萬輛左右。

律師車評人丁斌分析,理想汽車年銷量目标下調,相應地比對人員也幾乎等比例下調,可以了解,關鍵要看“優化”掉哪些人。銷量目标下調必然減少銷售人員,員工數量減少也不需要那麼多HR,但是智駕團隊的縮減是出于何種考慮呢?

要麼是其智能駕駛研發基礎工作已經完成,隻剩下維護工作,“大樓蓋好了,自然不需要那麼多勞工”;要麼就是理想汽車在縮減對智能駕駛方面的投入,但理想汽車去年底還強調,将把智能駕駛領先作為核心戰略目标 。

理想汽車突發5600人大裁員!上午談下午走

03

卷出預期,造車新勢力還是太年輕?

從本次人事調整可以看出,理想汽車應對市場的調整速度非常果斷。業内人士指出,不能因其或将大規模裁員,就得出理想發展遇阻的結論。

國泰大搜車(天津)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認為,理想裁員也有可能是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在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供應鍊挑戰的背景下,企業可能需要通過内部調整來保持競争力。

丁斌也指出,在理想大規模裁員的同時,或許也在同步招聘,目的是優化調整人才結構,進而令企業在殘酷競争中保持最佳戰鬥力。在招聘平台BOSS直聘上,《中國汽車報》記者發現,理想還在對外招聘2000個工作崗位,涉及技術、産品、銷售、營運、市場、供應鍊等多個方向。

無論如何,理想作為明星企業,裁員動作備受外界關注。科波拉汽車咨詢服務(青島)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浩分析,從近期新能源汽車市場情況看,雖然産銷量、滲透率在不斷攀升,新能源市場處于上升期,但對于車企而言,也迎來了硬實力、綜合經營能力的“大考”。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面臨的已經不是“如何發展”的問題,而是“生死”問題,即便拔得頭籌的理想也不例外。

“短短幾個月,從銷量到輿論,幾乎出現大反轉,暴露出這家年輕車企對市場和使用者的判斷不準,投入巨額研發費用開發的車型并未得到市場的接受。在這個背景下,回歸‘輕營運’,可能是他們做出這個選擇的動因。”王浩說。

而在汽車行業深耕多年的安利捷中國區總經理王恒則判斷,不僅造車新勢力,包括燃油車企在内,這樣嚴峻的市場考驗才剛剛開始,以前汽車行業習慣于“大幹快上”,但市場“卷”的程度遠超想象,近來,車企大規模裁員的新聞已經越來越多,後續恐怕會更多。

文:郝文麗 編輯:黃霞 版式:王琨

給小編加個雞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