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中國奇譚》登上了“神壇”。

這部國産動畫,由8個植根于中式傳奇故事的短片串起,是以也被稱為中國版的《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開分9.6,現在評分人數已經突破了十萬。對比評分持續下滑的《三體》動畫版,《中國奇譚》的美術風格和短小精煉的故事,好像給了觀衆更多的信心,甚至又喊出了“國漫崛起”的口号。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而《中國奇譚》背後的出品方,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已經許久沒有迎來這樣的輝煌時刻。

大衆童年回憶裡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曾經代表了國産動畫的最高水準。上美影從興盛到衰落,再到找尋機會再起,用了60年。這60年也是中國動畫在坎坷中成長的發展史。

在上美影參與制作的《中國冰雪大擴列》裡,齊天大聖一句“俺老孫來也”喊來各路神仙在冰雪世界“跨界”出場,拉開了去年冬奧的宣傳序幕。而到了今年的《中國奇譚》,又有孫悟空留下三根毫毛,給了2023年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場。

這“三根毫毛”,或許不光留給了那隻小豬妖,也留給了浮沉數載的中國動畫。

昔日輝煌

中國的第一部有聲動畫長片,是出自萬氏兄弟之手的《鐵扇公主》。

這部先後有100多人參與繪制的動畫長片,在1941年底上映。當時全世界範圍内隻有美國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三部有聲動畫長片,分别是《白雪公主》《幻想曲》和《木偶奇遇記》。《鐵扇公主》一經放映就引起轟動,甚至遠銷海外,在東南亞和日本上映。

奇妙的是,《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期間,深深地吸引了還在讀國中的手塚治蟲。他在《我的孫悟空》單行本後記裡面寫:“《我的孫悟空》強烈受到《鐵扇公主》的影響。尤其是寫到‘火焰山與牛魔王’的結尾時,這一部卡通的影像更是在我思考中跳躍,揮之不去。”以至于在1980年手塚治蟲來華,在參觀上美影時還特地去拜會了兒時偶像萬氏兄弟。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而同樣是上世紀40年代,前身是東北電影公司的東北電影制片廠在黑龍江成立。1949年新中國成立同年,東北電影制片廠的美術組南下遷往上海,并入上海電影制片廠,成立了新的美術組,這便是上美影的前身。

到了50年代中期,前往香港工作的萬家老大、老二回到上海,加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而中國動畫奠基的命運脈絡,也在此交彙。

經曆多年戰亂,已經落于國際的動畫人們,隻好向蘇聯取經學習。1955年上美影完成了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獲獎,但因為美術風格頗類蘇聯,一度被誤認為是蘇關聯畫。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廠長特偉發現了問題,提出“探索民族風格之路”,上美影的制作風格,也就此回歸,從中國傳統文化裡汲取營養,誕生出了日後的“中國學派”。木偶片有《神筆》《雕龍記》,剪紙片有《豬八戒吃西瓜》《漁童》,1960年上美影研究出了水墨動畫工藝,以齊白石畫作為原型,産出了那部拿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短片特别獎的《小蝌蚪找媽媽》。

上世紀60、70年代,上美影和“中國學派”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大鬧天宮》在44個國家和地區上映,美國媒體評價:“它比迪士尼的作品更富幻想,美國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卡通片。”1979年,上美影拿出了《哪吒鬧海》作為建國30周年獻禮。《哪吒鬧海》成為第一部在戛納參展的華語動畫電影。宮崎駿曾經在訪談裡提到看了影片“非常感動”:“主人公向龍王妥協被迫自殺後,為了一雪悲憤再次登場,那時哪吒的雄壯而威風凜凜的身姿表現得淋漓盡緻。”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而當時中國學派和上美影的大放異彩,離不開他們對動畫藝術的“匠人精神”。《九色鹿》靈感源自敦煌壁畫,上美影的主創團隊為了24分鐘的動畫,在莫高窟呆了近一個月臨摹壁畫;《大鬧天宮》的主創團隊會為了片中的“祥雲”專門去故宮觀摩漢白玉石欄杆,作為導演的萬籁鳴向猴戲平劇演員求教,畫師們都學會了翻雲手和舞花棍;《哪吒鬧海》裡,李靖撫琴的指法甚至都要觀察古琴演奏家,力求和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是計劃經濟體制時代的藝術片生産。當時文化部每年會下發美術片的生産任務,上美影承擔350分鐘,一切按照标準撥下資金,不追求市場效益的制作方式,造就了上美影這座動畫人的“象牙塔”。

日本知名動畫雜志《ANIMAGE》,曾經舉辦過一次關于中國動畫的專題訪談。宮崎駿在那期訪談的最後,表達了對上美影的期待:“希望他們為了那些沒有被電視毒害的孩子們,就收個差不多5日元那樣的小錢,或者幹脆免費,制作些有趣的電影。讓那些孩子們回家以後,過了一年再想起來還是會很激動。我真心覺得那會是他們能實作的非常棒的任務。”

被倒掉的“中國學派”

1988年,上美影出品了水墨動畫《山水情》。2006年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評選“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山水情》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動畫作品——隻是它成為了中國水墨動畫的收官之作,被鳳凰網評價為“中國動畫徹底商業化之前的最後一部藝術精品”。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宮崎駿的“期望”破滅得很快。1984年,宮崎駿和高畑勳來華拜訪上美影,卻失望而歸。高畑勳在數年後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吐露實情:當時上美影的關注重點是日本動畫業界的薪金制度,向兩位日本友人詳細詢問了計件付酬等商業模式的細節。而宮崎駿和高畑勳認為,一旦開始走向計件付酬的商業模式,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美術片了。

日本動畫大師的擔憂一語成谶,但對當下的上美影來說,或許也是新時代下必須要做出的改變:整個中國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轉向,而始終醉心于動畫藝術的上美影,無法左右時代的浪潮。

上世紀80年代,電視走進千家萬戶,并逐漸成為主流的文化内容觀看方式。同時,随着中美日的關系緩和,國外動畫開始進入國内的電視動畫市場。

1981年,CCTV播出日本卡通片《鐵臂阿童木》,韓寒等一代80後作家小說裡的童年時代,都離不開《灌籃高手》和《聖鬥士星矢》;1984年,迪士尼與央視達成引進《米老鼠與唐老鴨》動畫的協定,雙方都對此十分看重,到了1988年,唐老鴨甚至還出現在了春晚,和孫悟空一起表演了動畫獨幕喜劇,制作方正是上美影。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中國在卡通片制作體系上并不完善,像上美影這樣能完整制作出動畫的機構都算少見。而上美影原有的創作模式,也很難适應周期短、高強度的工業化生産方式,無法滿足電視動畫領域對國産動畫的需求——《大鬧天宮》畫作數量有7萬多張,耗時四年,這樣的成本無法減少,制作時間也是“快”不起來的。

上美影制作的《葫蘆兄弟》,原型本是民間傳說《十兄弟》,隻是受限于成本,原本的“十兄弟”縮水成七個,形象設計上也把七個人都畫成一樣的,隻用顔色區分。反派隻留下蛇精和蠍子精,各種華麗的宮殿變成了山洞。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同時,率先開放的沿海地區,湧現出一批動畫加工企業。動畫行業人才本就稀缺,在高額薪水的條件下,有不少上美影員工相繼離職,原有的動畫組生産力進一步下滑。

1995年成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時間節點。那年1月,卡通片計劃經濟名額政策被取消,美術片就此交由公司自主經營,走向市場。上美影多年來的工作模式和藝術創作體系,本就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上,在美術片名額被取消之後,原有的模式自然難以維系。

上美影做出了改變,薪資模式由原本的固定工資和獎金改為酬金制,讓收入與員工的工作效率挂鈎。同時,上美影開始承接外包,推廣對外合拍片,在對外交流的同時,供給上美影原本的藝術片輸出。1979年,上美影為日本東映株式會社的《宇宙戰艦大和号》承擔了部分描線和上色工作。那部成為不少90後童年陰影的《鴨子偵探》,也是上美影和加拿大CINAR動畫公司合作完成的。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改變帶來的收益是顯而易見的。從1984年到1987年僅僅3年時間,上美影的利潤就從55萬元漲到了170萬元。

但是,大量承制外國動畫作品,不可避免地損耗了屬于上美影的創作風格。到了1999年上映的《寶蓮燈》,雖然票房成績優秀、位列全國年度前三,但時光網和《南方都市報》都評價過它“模仿日美風格痕迹很重”“可以看出編導人員努力地向迪士尼學習”。

這幾乎是當時國産動畫走向的必然之路。日美動畫作品大肆占領市場,國産動畫的創作風格逐漸偏向西方。不少觀衆熟悉的《大英雄狄青》《哪吒傳奇》,雖然講的是中國傳統神話、曆史故事,但人物的眉眼設計,仍然有揮之不去的迪士尼版《花木蘭》的影子。曾經藝術屬性濃厚、充滿中國特色的動畫長片,在很長一段時間消失不見了。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中國奇譚》的總導演陳廖宇曾經提到,迪士尼動畫多年來都是在同樣的主體風格上積累、改進,沒有發生過颠覆性的改變:“迪士尼有這一鍋湯保底,即使在低谷時期,仍能保持不低的水準。上美廠或者說中國動畫這鍋湯熬到80年代中期,就被徹底倒掉,甚至連鍋都扔了。”

國産動畫,需要新的故事

上美影在近年來的表現,并不能算得上出彩。

坐擁多部經典IP的上美影,出現在觀衆視線裡時,更多出現在文創修複方面。上美影推出過修複版的《大鬧天宮》和《天書奇譚》,在上海電影節登場時四場立刻售罄。

同時,上美影還十分熱衷于和遊戲關聯,《和平精英》《夢幻西遊》《陰陽師》《明日方舟》都曾經和上美影有過關聯活動,關聯内容包括推出相關角色款皮膚、裝飾,末世科幻風的《明日方舟》甚至直接把九色鹿做成了角色“落地”。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明日方舟的九色鹿和年

至于動畫方面,上美影的很多新作仍然在吃原本的“老本”。2015年上美影拿出了電影《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2018年是3D動畫電影《阿凡提之奇緣曆險》,票房均沒突破8000萬。2020年上美影推出了《我為歌狂》時隔19年的續作,但劇情發展也有争議,甚至以上三部作品,豆瓣評分均未達到6分的及格線。

相比之下,有9億票房紀錄的《熊出沒》和8分動畫劇集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更有市場。

是以,《中國奇譚》的出現才顯得那麼可貴。一年半以上的工期,上美影老前輩們擔任影片顧問參與其中,讓觀衆好像又回到了童年記憶裡熟悉的“上美影出品”。上美影60周年時宣布制作的《斑羚飛渡》,也預計在今年上映,上美影在對外宣傳時曾經自豪地表示:“這會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部水墨動畫長片。”

自《大聖歸來》之後,國産動畫在觀衆的心中似乎被重新點燃了希望。但《中國奇譚》受到熱捧,實際上也是反映了當下這類内容的缺乏。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中國動畫人在技術領域并不算“落後”。多年的外包承制經驗也确實培養了高效、高品質的動畫人才,當下不少日本動畫都少不了國内的外包團隊參與其中。2020年初《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就因為無錫外包團隊受疫情影響而延播,去年的《異世界舅舅》延播,也被認為與國内外包團隊因疫情影響制作推遲有關。話題大作《電鋸人》,片尾的制作人員名單中有不少中國工作室,廣受好評的第五集ED動畫,承制方是國内的大火鳥文化。

甚至國内動畫也出現過類似的精品佳作。2020年《霧山五行》因為中式特色的畫風和驚豔打戲被看作當年最大黑馬,同一年《一人之下3》,第二集也貢獻了8分鐘的高水準國術打戲。隻是對于整個國創動畫領域來說,這樣具有中式特色的作品,仍然太少太少。

《中國奇譚》的出現,确實是為國産動畫注射的一針強心劑。

《中國奇譚》,留給國産動畫三根毫毛

但隻是一部《中國奇譚》,或許仍然難以重制中國動畫的輝煌。《愛,死亡和機器人》是網飛建立在美國動畫工業基礎上的炫技之作,而國産動畫需要的,是講好故事的能力、将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美學觀,以及上美影最初擁有的、對動畫藝術的求索精神。

1.《水墨動畫知多少:水墨動畫大師馬克宣離世引發集體追憶》,鳳凰藝術

2.《30年前,改變中國動畫命運的一場變局》, 傅廣超

3.《悲情

4.《手塚治蟲的中國情結 | 上海國際動畫節考古行動04》,動畫學術趴

5.《中國動畫與未盡的吉蔔力》,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