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日票房2億,口碑卻兩極分化?這一次,新海誠真的“玩砸了”

文|令狐伯光

3月24日,日本知名動畫導演新海誠的最新動畫《鈴芽之旅》在中國上映,上映首日票房破2億,最新某平台預測最終票房可能達到7億,這已經突破日本動漫在中國的票房紀錄。

之前日本動漫中國票房最高的是《你的名字》的5.75億,還是新海誠自己做到的,也不枉新海誠辛辛苦苦跑來中國宣傳。同時中國也是這部動漫海外最大票倉,日本本土票房為1.04億美元,在全球累計票房近2億美元。

現在中國最終票房也有1億多美元,甚至可能比日本本土票房還高,簡直占了三分之一。

不過,伯光君看完《鈴芽之旅》後心情卻有點複雜,這部動畫大概是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雖然前作《天氣之子》已經拉了,但我反倒更喜歡《天氣之子》一些,是以排名是《你的名字》>《天氣之子》>《鈴芽之旅》。

我覺得這部動畫和春節檔國産動畫《深海》一體兩面。《深海》的畫風和技術更好,更有突破。開頭和結尾的那段情節更細膩,邏輯更好,情感的沖擊力更強;但中間船上那段特别尴尬,讓人坐立難安的感覺。

《鈴芽之旅》就是整體劇情都像《深海》中間那段,但是節奏,叙事處理得更好一些。日本風景和小笑話也更加的自然。但是開頭和結尾的邏輯比較差,情感和戲劇沖突的沖擊力不如,配樂還挺吵的。

Ps:本文有一定的劇透,沒有看過電影并且想看電影,還請慎重觀看。

新海誠“災難三部曲”第三部來襲?你給《鈴芽之旅》打幾分

這部動畫的故事劇情倒大概就是,女主角鈴芽生活在是生活在九州甯靜小鎮上的17歲高中少女,某天她去上學的時候,騎着單車遇到“正在找門”的旅行青年草太。鈴芽是個顔狗,一眼看到男主長得帥,最後就跟過去了。

結果在自家廢墟那裡看到一扇門,鈴芽跟那些影視劇的熊孩紙沒有什麼差別。看到門裡面有異樣,然後打開門發現進不去,結果意外把用來鎮壓“常世”的要石給拔出來了,結果就惹禍了。

常世裡有種叫蚯厄的東西會從門裡沖出來,這個世間的人是看不到的,但是它落到地上就會引發強烈的地震,死傷無數。

第一次雖然女主和草太好不容易關上了門,但還是引發了地震,同時要石變成的貓“大臣”跑了,男主角草太被大臣變成凳子。鈴芽就帶着凳子去追大臣,大臣一路跑,一路打開門放出蚯厄。

女主和男主在路上遇到很多人和事,然後辛辛苦苦的去關上門。

與此同時,女主鈴芽生活在自己的姨媽家,因為鈴芽小時候母親去世,她的身世原因又埋了她和那個世界相關的線。姨媽一直放心不下鈴芽,打電話,發資訊,最後自己都追了出來,大臣又和鈴芽非常親近。

他們一行人來到東京時,結果放出了最強大的蚯厄,在墜落前原來男主已經變成要石,在最關鍵時刻鎮壓住了,這時前半段就完了。

後半段就是女主角通過男主爺爺,還有男主角好朋友和找過來的姨媽。前往女主角小時候所在的仙台,看看女主為什麼能進入常世,一邊她要想辦法救出男主,另一邊要深挖她童年身世的秘密。

後半段關鍵劇情這裡就不劇透了,反正就有一兩個反轉但是做得不太好。

好好一部災難片,給愛情戲毀了?這一次,新海誠“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部電影的表達重點暗示得非常明顯,它反倒比《你的名字》《天氣之子》深刻,鈴芽日記被抹黑的那一頁是3月11日,正好是那次9.1級的東日本特大地震。

鈴芽的故鄉正好就是仙台,那次東日本大地震地點正好就是仙台旁邊的海域。電影裡也是這次地震鈴芽母親去世了,然後她誤入常世見到了星空,然後遇到了電影最後反轉那個情節。

是以,鈴芽就是在東日本大地震失去了親人,而鈴芽之旅最大的亮點就是鈴芽回到故鄉,最終告訴自己小時候的鈴芽要好好活下去,未來一定是光明燦爛的,同時也是在告訴東日本大地震失去親人,以及全世界因為災難不幸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鈴芽之旅》的表達确實比另外兩部高些,但可惜的是它故事講得不好。

這部電影前期的公路片模式觀感還不錯,日本導演的叙事節奏,日本風景風光的展現,讓人會心一笑用來調節氣氛的日本生活文化細節。

但到了東京之後開始走戀愛方向顯得相當突兀,拔椅子要一命換一命非常離譜。最後不是以愛情戲收尾,而是用長大後的女主去對話小時候的女主完成閉環,這點還是不錯的,把觀感拉高了點。

這電影的愛情元素很雞肋,如果重點描寫親情,絕對是更進階的做法,把閉門師之類的設定全丢給逝去的母親,把劇情大綱改為女主和舅媽産生隔閡,在機緣巧合下踏上了追逐閉門師母親的旅途。

既也是自己的成長之路也是和舅媽親情的救贖之路,與其潦草的描寫愛情,不如更貼合主題重點描述成長和親情。

中間好幾個情節,我一度還懷疑貓貓是不是她媽媽變的,覺得如果有媽媽作為閉門師的前提的話應該會更合理一些,然後把劇情分開成鈴芽和姨母的公路線,說她們作為組合家庭的摩擦和幸福之處,肯定比突兀的愛情線更合适。

現在它這樣的處理,我覺得對于普通觀衆來講兩個情節會覺得突兀。

一是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愛情戲,當女主角喊出那聲:“沒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的時候,多少人差點蚌埠不住了。

女主角和男主角就見了兩面,而且女主角一開始是見色起意,看到男主長得帥就跟了上去,第二面就是一起關門,但緊接着男主角就被變成了凳子。

男主角作為“閉門師”神性的一面展現得還不錯,但男主角作為“人性”的魅力就很少。用什麼店員說他很有魅力,再到他的朋友和他的爺爺給女主角講了幾句話,這讓女主角愛上了男主角,并且要生要死實在欠缺說服力。

大家想想,現在電影鋪墊是女主小時候進入過“常世”,然後母親不在的親情缺失,可以改成她潛意識以為自己害了媽媽(與拯救世界責任的重合),因為女主角拔出了要石,結果也害了男主角。

女主角為了承擔責任,面臨同樣的選擇,然後去救男主角會不會好一點。

二是新海誠想在之前的軟科幻的基礎上,再加一些世界觀和科幻的設定,但是沒hold住。像這個劇情裡的奇幻設定,同樣很突兀沒有邏輯支撐。

那就是變成貓的大臣對于女主角的愛莫名其妙,她把男主角變成凳子,就是想擺脫要石的身份。她非常喜歡鈴芽,鈴芽誇它笑也了花,鈴芽說讨厭它,它的喵生都沒有意義了。電影裡設定的要石有兩塊,一白一黑兩隻喵,再加上男主爺爺對大臣說辛苦了,黑貓出現時又說了一句我想要變成人。

這種種的鋪墊,夠多了吧——

我相信大多數都會以為大臣是女主角媽媽,黑貓和閉門師有什麼關系,或者是反派什麼的。結果最後兩隻貓主動就變成要石,替換男主角封印了蚯厄。

我:?

新海誠又想保持之前作品的唯美愛情來吸引觀衆,結果兩頭都想要兩頭都沒得到,愛情線非常的唐突。世界觀又因為愛情線筆墨沒寫好,人物刻畫也崩了,總體來看比之前的作品拉了。

一個抑郁症,一個熊孩子?新海誠拍了部日本版《深海》

最後,我覺得《鈴芽之旅》和春節檔的國産動畫《深海》還挺像的,這兩部動畫在很多場景,設定和劇情進行都有大量相似之處。

比如一開頭都是小時候女主角進入童年夢魇的場景叫:媽媽。

比如都是女主角因為自己放出這個毀滅世界的怪物,同樣都是她們害了男主角,然後想辦法戰勝了夢魇和自己和解。

要說唯一差別就是兩個女主的性格不同,《深海》女主角因為抑郁症性格陰沉沉的不讨喜,《鈴芽之旅》女主角惹禍就不說了,熊孩子的人設本來就不受現在中國觀衆的喜歡。關鍵是女主角有個情節看得觀衆火大。

女主角4歲因為意外母親沒了,還在風雪時離家出走,姨媽哭着找到她收養了,她快40歲還沒有結婚,因為女主角離家出走一直擔心她,找她,每天給她發幾十條消息,跟别人問她們的關系的時候就是:“組成了母女家庭”。

姨媽真的把女主當成女兒養,但女主都沒把她姨媽放在心上。 姨媽問她到底是幹啥她沒有跟姨媽說,鎮壓地震這件事劇情裡沒有嚴格要求保密。而且男主和貓一直在暴露有異常力量,這個事我感覺鬧得日本社會都知道了。

女主角不僅不坦白,還跟姨媽吵架戾氣滿滿的吼:你給我的愛太沉重了。

她姨媽那個心碎的痛苦表情,姨媽為了養孩子都蹉跎自己的青春歲月。這個養女主角還不如養一條狗,真的是白眼狼。

有人說這代表女主角因為家庭身世原因,這樣反映如何如何。

怎麼講呢?這就又繞回到上面說的角色設定和劇情表達的問題,後半段男主是缺席的,女主和姨媽這場戲是一個強烈的戲劇沖突,又和女主角身世秘密有關。最後肯定是要和解的,現在和男主愛情邏輯本來就不強。

長大的女主和小時候女主的自己和解,也就又和姨媽,與家庭和解,與責任和解沒有任何的關系。

這就像電影女主角愛上男主很突兀,大臣不願做要石又甘願成為要石莫名其妙一樣。

這一次,新海誠真的有點玩砸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