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光賭赢《長安三萬裡》:小朋友背詩,中年人落淚

追光賭赢《長安三萬裡》:小朋友背詩,中年人落淚

作者| Mia

編輯| 赤木瓶子

當“逆襲”成為常态,暑期檔迎來了第三位黑馬——《長安三萬裡》。

在上映之初,《長安三萬裡》的貓眼預測票房落點是5-6億+,随着其口碑不斷發酵,豆瓣評分從開分之初的8.1分上漲到8.2分,其票房從逆跌到爆發,其落點也一路上揚,從6億+、9億+上漲到目前的15億+,即将成為追光動畫史上口碑、票房最高的一部。

從票房曲線走勢來看,逆跌主要發生在7月13日前後,此時距離上映首日7月8日已将近一周,可謂“靠口碑撬動票房勢能”、爆發長尾效應的典範。

追光賭赢《長安三萬裡》:小朋友背詩,中年人落淚

據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7月16日9時50分,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突破85億。同時,今年或将成為“口碑最好的一屆”。

随着本周五《封神第一部》和《超能一家人》、下周《熱烈》等幾大重磅選手的加入,總票房破紀錄的目标也顯得越來越近。

168分鐘片長賭赢:“動畫曆史片”感動的是成人還是兒童?

在點映期間,不少從業者都為《長安三萬裡》“國内動畫影史上最長”時長捏着一把汗:即便是真人電影,也很少有超出兩個小時的,由于要一幀幀渲染,動畫制作成本和時長直接呈正相關,168分鐘将近三個小時的時長,超出大部分觀衆的“注意力專注度極限”和“膀胱極限”,擠壓其他影片的排片空間、不利于排片,對于兒童群體來說更是很難坐得住。

要保留創作完整度還是要市場,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不過,從實際結果來看,《長安三萬裡》賭赢了。究其原因,除了在喚起情懷殺之外,或許,在注意力碎片化時代,能夠坐在影院三小時不看手機,對目标閱聽人來說,本身就已經與創作者完成了一場極富儀式感的情感共鳴:重回盛唐,需要“慢”和沉浸。

而從追光過去的戰績來看,票房大都在5億左右。紅泥小火爐是追光老闆王微的筆名,幾乎出現在每一部追光作品裡。《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系列等對賽博朋克、蒸汽朋克等視覺美學的探索,可圈可點,但劇本卻又時不時讓人摸不着頭腦。其編劇團隊雖日益龐大,但拍闆依舊由王老闆定奪。

可喜的是,追光進步了。無論從劇本完成度還是細節考證來看,作為新文化開篇之作、追光十周年紀念,《長安三萬裡》都是追光史上最用心的一次,被诟病的人物模組化、“五五分”的馬腿比例或出自于唐俑、唐三彩、唐畫乃至昭陵八駿浮雕,作為華彩高光的《将進酒》一幕打造了近兩年。3D山水、二維水墨等多種畫風切換,美輪美奂。裴十二的人物形象也折射出女性觀的進步。

嚴格意義上來說,《長安三萬裡》并非一部“卡通片”,而是一部“曆史傳記片”。其出圈邏輯和幾年前的主旋律大爆、今年的票冠《滿江紅》背詞,有相似之處:源于民族情懷和文化認同感。高适、李白一明一暗兩條線串聯出一大批詩人,以兩人友誼為殼,以盛唐變遷為核,傳遞的是“保衛長安”的主流愛國思潮,最後又以一句“詩在,書在,長安就在”,為全片主題升華——王朝興衰變遷常有,而藝術永恒不朽。

唐朝大詩人們的故事好拍嗎?好拍,也不好拍。“好拍”之處在于李白、杜甫自帶傳奇光芒,且處于盛唐向中晚唐衰落的關鍵節點,有諸多曆史故事可供挖掘,作為國人從小背誦的情懷記憶、國民文化IP,知名度和号召力并不弱于四大名著,單單是把他們的詩句羅列出來,所喚起的文學記憶、文化認同、民族自豪感便已經能感動一大批人,影片也的确是這麼做的——全片共有48首詩,不少成年人表示:“看得熱淚盈眶。”

不好拍之處在于,影片作為“同人二次創作”不可避免地面臨着史實上的出入,比如李杜兩位大詩人初次相逢是在天寶三年,比如高适并未救獄中求救的李白,以及哥舒翰一開始沒有投降但最後降了。虛實之間,傳遞的是創作者所希望塑造的世界。

追光賭赢《長安三萬裡》:小朋友背詩,中年人落淚

而天才不好塑造,情節取舍、人物刻畫上也勢必引發争議,如李白酒醉誤事、江上問贅婿等,“貶李揚高”讓不少李白粉絲不滿,感到“自由與浪漫的符号”受到損害,已經有一些影評指出,影片價值觀偏向儒家式的現實功利向,功業最卓著的高适,被塑造為阿甘式的英雄、普通人可以模仿的偶像。當然,這必定也是考公熱年年攀升的當下,最能夠引發共情的主流價值觀。

《長安三萬裡》打動的究竟是成年人還是兒童?懷着帶孩子接受唐詩文化熏陶的想法,“影院接句背詩”的兒童及其家長群體或許是為影片貢獻票房的主力,但推動影片口碑發酵出圈的群體,或許是以中年人為主的成年人——整個時間跨度,橫跨安史之亂,也橫跨高史兩人的一生,他們在詩人身上看到了人生際遇的起伏無常,引發深深的情感共鳴,并且不遺餘力地在社交媒體當自來水。這便是成人動畫的優勢所在:可供多重解讀的思想深度,以及話題破圈度,能夠打破動畫類型的天花闆。

影片依舊由多次綁定合作的追光動畫、阿裡影業出品,并開發了詩集、聯名精釀等周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趁着今年暑期的“研學熱”,在西安舉辦首映禮時,片方更是聯合飛豬旅行釋出了四條研學路線。這些探索都拓寬了IP價值的次元。

彩條屋VS.追光:國漫電影的自我進化

每年暑期檔,也是動畫電影的主戰場。

以今年來看,便是從六一檔的《哆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巧虎奇幻舞台曆險記》《天空之城》三部動畫而始,随後“好萊塢隊”的《蜘蛛俠:縱橫宇宙》《瘋狂元素城》入場,除了《棉花糖和雲朵媽媽1:寶貝芯電影》《超級飛俠:樂迪加速》等多部低幼向兒童動畫之外,《長安三萬裡》《茶啊二中》兩部成人動畫,将暑期國漫熱推向最高潮。

更早之前,從1941年中國第一部長片動畫《鐵扇公主》到八九十年代湧現出的一批傑作,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曾經是“國漫電影”的中心,《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九色鹿》《葫蘆兄弟》《天書奇譚》《崂山道士》等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也啟蒙影響了許多動畫行業從業者的審美。

随着國潮爆發,2015年近10億票房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首次讓行業看到了國漫市場的潛力,重燃信心,并以一己之力喚起了國漫投資熱潮,吸引人才進入,院線排片開始向動畫傾斜,《大魚海棠》《風語咒》等國漫電影先後出現,将動畫電影從低幼領域拓展到成人領域。

2013年,王微懷着理想主義,以洋芋網創始人身份投身動畫領域創辦追光。早期其個人審美主導項目,《小門神》《阿唐奇遇》和《貓與桃花源》三部等由他包攬編劇兼導演,而沒有得到市場的正向回報,直到2019年,與華納合作、票房口碑均可、首部盈利的《白蛇:緣起》成為追光動畫的翻盤之作,從此踏上了神話傳說新編之路。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光線率先入局,并逐漸确立了國産動畫領域領軍者地位。作為“五大”中将動畫電影置于戰略高度的第一人,2015年彩條屋成立,五年左右時間,光線投資超過了20家動畫公司,包括田曉鵬的十月文化,餃子的可可豆動畫,李炜的中傳合道,尚遊的好傳動畫等等。長期耕耘下,2019年橫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重新整理了國漫電影的天花闆。2022年,光線傳媒成立新的廠牌光線動畫,宣布對神話宇宙進行規劃和管理。

近年來的國漫電影市場,逐漸形成了光線彩條屋、追光動畫兩分天下的格局。追光逐漸顯示出自身強大的工業制作能力,但創意方面的短闆有待改進。而彩條屋囤積了大量創意人才資源,但外部投資形成合作,而并非“直屬所有”,掌控程度和工業化标準度可能有限。今年春節檔的《深海》不及預期,證明編劇環節的薄弱仍然是國漫之痛。

對傳統神話公版IP改編的熱衷,使得兩家時不時“撞選題”,并在各自的“封神宇宙”開疆拓土。彩條屋拍了“中國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追光則拍了《新神榜:哪吒重生》和《新神榜:楊戬》。為了将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故事拓展出新意,兩家的故事大都是借用原有人物,拍攝後傳,尋找“當下時代的共鳴”。

追光賭赢《長安三萬裡》:小朋友背詩,中年人落淚

事實上,除了中國傳統神話傳說之外,兩大頭部廠牌也在不斷拓寬新的領域,不斷實作自我進化。彩條屋去年的《沖出地球》是對科幻的嘗試,今年暑期檔的《茶啊二中》主打校園喜劇、身份互換。追光動畫設定了三大産品線:新傳說、新神話和新文化,《長安三萬裡》呈現出新文化系列的巨大潛力:不僅能撬動想帶孩子研學的家長,更能撬動中年人的文化情懷。考慮到大陸豐富多彩的曆史文化富礦,可供挖掘的IP還有很多。

據光線傳媒2023年Q1财報顯示,其推進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儲備項目有《哪吒之魔童鬧海》《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姜子牙2》《大魚海棠2》《朔風》《最後的魁拔》《八仙過大海》《大理寺日志》《相思》《小倩》《鳳凰》《紅孩兒》《二郎神》等。《哪吒之魔童鬧海》《小倩》預計将于明年上映,而光線“中國神話宇宙”的第一部作品則計劃于後年上映。

追光賭赢《長安三萬裡》:小朋友背詩,中年人落淚

當然,彩條屋和追光身邊,還有新的挑戰者。《中國奇譚》大熱後,上影集團宣布将推出第二季,《小妖怪的夏天》大電影已啟動。北京精彩宣布《雄獅少年2》2024年上映。

今年淡季上映的《鈴芽之旅》和《灌籃高手》,讓外界看到了日漫崛起的能量。熱愛可抵萬千艱難,對于面臨着制作周期長、商業回報難等困境的動畫從業者來說,除了熱愛,更應思考如何形成工業化系統化的内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