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又是拖更的一個禮拜,不是新車太多,也不是拖更成了習慣,而是一汽豐田bZ4X值得好好品!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距離一汽豐田bZ4X開啟預售已一周有餘,終于能從“首創太陽能充電”“豐田首款純電專屬平台量産車”等話題中跳脫出來,開始着手寫這篇稿。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上世紀90年代推出的豐田RAV4-EV

關于“太陽能充電”,許多同行、使用者大呼新奇、獨特。但殊不知早在此前就有寶馬、奧迪緻力其中,而2019年量産的現代索納塔Hybrid版本也有了依靠太陽能充電提供續航的先例。是以,能帶來一年超過1800公裡額外續航的“太陽能充電”并不是一汽豐田bZ4X身上先進的點。至于第二點,我不知道你們是想貶低豐田沒有造電動車的經驗,還是想告訴大家這款車對于豐田的意義,但你真的需要了解一下奕澤E進擎。實則在此之前,豐田早已開始了純電動車的研發,并且也早有量産車型推向市場。

成竹于胸or後知後覺?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2021年12月14日,在純電領域一直鮮有聲音的豐田搞了個大動作,一口氣擺出了“16款純電動車”的大陣仗,幾乎覆寫豐田品牌涉足的所有細分市場,讓整個汽車行業都為之震動。伴随着這一動作的,有肯定,也有質疑。很多人感歎于豐田不愧為全球頭部車企之一,一出手便是大手筆。也有人質疑豐田的大陣仗着實有些姗姗來遲,因為此時距離老對手大衆的ID.系列登陸國内市場已過去大半年時間,而整出如此多概念車的豐田多少讓人覺得“你急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是成竹于胸,還是後知後覺?豐田其實早已給出答案。早在1997年,RAV4-EV以及普銳斯的純電版本就已在豐田的工廠進行生産,豐田的混動程序則開始得更早。具有如此前瞻性、戰略眼光的豐田會後知後覺嗎?答案不言而喻。抛開曆史,當下的豐田一樣在電氣化方面有自己的動作,基于e-TNGA架構打造的首款車型——bZ4X将誕生于專屬的新能源工廠。要知道早在2020年,一汽豐田在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新工廠就已經正式破土動工,它的任務就是生産出自e-TNGA架構的車型。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或許是新勢力“先講故事再造車”的激進态度,導緻許多人産生了豐田後知後覺的誤判。但豐田依舊是豐田,是沉穩、踏實的代名詞,是日系車企的上司者,是極具市場前瞻性的豐田!你可以不了解豐田,但你不能不相信豐田,曾多次跻身“世界第一”的它絕非等閑之輩。與其說豐田“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我更願将其比作“讓子彈飛一會兒”的幕後大佬。不急不躁,一切盡在豐田的規劃之中。

bZ4X實力如何?

或許前文會讓這篇稿子有為豐田開脫之嫌,那接下來便該讓一汽豐田bZ4X見見“公婆”了。畢竟一切産品都需要直面消費者,并接受市場檢驗。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bZ4X定位與大衆ID.4系列不同,它的軸距長達2850mm,定位為中型SUV。要知道,定位中型SUV的淩放HARRIER的軸距僅為2690mm。從這一點來看,一汽豐田bZ4X算是一改之前“摳摳索索”的形象。這也側面說明了e-TNGA絕不是大家口中簡單的“油改電”平台,盡管名稱很容易讓人誤解,但這個平台确實擁有純電平台應有的特質。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與大衆ID.4的不同定位,也使得一汽豐田bZ4X在價格上與前者拉開了差距。22萬-30萬元的預售價區間絕不算低,甚至可能讓許多準備入手的準使用者大呼“買不起”,然後轉投大衆ID.4系列或者其他車型的懷抱。除了大衆外,此售價區間的“實力級”純電動中型SUV也并不在少數,諸如比亞迪唐EV、廣汽埃安AION V、威馬W6之輩同樣是一汽豐田bZ4X的強勁對手。

抛開“油改電”的争議,也放棄對自主品牌頗深的成見,隻談一汽豐田bZ4X的産品力,看它能否帶來令消費者眼前一亮的新體驗。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看到bZ4X的第一眼,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像豐田。中庸之道是豐田長久秉承的理念,但在bZ4X這有了許多改變。愈發大膽、時尚,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造型犀利的大燈、時髦的配色、誇張的側面造型,甚至是原版配備的不規則方向盤,如果再蓋上logo,我絲毫不會将其與“豐田”二字聯想到一塊。不敢說bZ4X的設計有多超前,但至少站在當下年輕人的角度來看,它有一定的吸引力。盡管許多同級車型也能給予同樣的吸引力,但bZ4X至少不會再因“造型古闆”而減分。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作為e-TNGA架構下的首款車型,bZ4X在智能座艙、科技化等方面的表現有了一些更新,但也僅限于“一些”。相比起許多新勢力、自主品牌車型的高通骁龍8155晶片、30多寸+2塊以上的觸控大屏等,bZ4X的科技感依舊給的不夠。所謂的智享座艙搭載了數字車載生态系統,支援語音識别,輕松實作人機互動等功能,可這些如今在十萬出頭的自主品牌車型上也能找到,确實有些勉強。當然,這也很“豐田”,畢竟在其幾十年的品牌發展史中都沒有以“科技”而聞名,此刻我們依然不能以此來要求豐田。至少在TSS輔助駕駛系統以及多媒體娛樂系統方面,bZ4X算是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空間使用率、可靠性強才是豐田得以幾十年縱橫市場的“殺手锏”,即使到了電氣化時代的bZ4X也得以延續。e-TNGA架構加持下的bZ4X将軸距做到了2850mm,放在燃油車時代的豐田來說,這是一台7座SUV才用得上的軸距,第四代漢蘭達就是最好的例子。豐田的厲害之處,在于它令漢蘭達的空間表現比肩許多軸距超2900mm的7座SUV。可想而知,bZ4X的空間表現絕不會令人失望。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出自電氣化平台的車型也基本都有了不錯的空間表現。或許bZ4X空間表現會更佳,但多出的那一點并不足以讓消費者選擇它。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至于可靠性,汽車零部件全球化時代之下,三電技術沒有誰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是以要想拉開差距,車企想的還是将“剩餘續航裡程”盡可能做的更精準,這也是為數不多的豐田可發揮“可靠性”的點。615km的最高續航裡程在一衆對手中算不上出衆,但如果豐田做到了“每1公裡”都真實存在,又何嘗不是隻屬于它的優點呢?作為傳統車企,相信豐田也必将在此方面認真對待,隻是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要做到精準并不容易,各位看官也不要抱着百分百的期待,隻能說豐田比對手做得更好一些就值得稱贊。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動力是我不想提的點,卻也是bZ4X無法規避的短闆。盡管作為一台純電動車,它的低扭表現不錯,也有着不錯的參數,但在動辄百公裡加速4秒多、5秒多的一衆對手面前,bZ4X幾乎沒有發言的資格。另一個不想提的點是“太陽能充電”,号稱一年1700多公裡的續航看上去還不錯,但分攤到每天的續航基本是杯水車薪,指望它省錢根本不現實。真正想省錢的話,買不帶此功能的版本省下的錢明顯更現實。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似乎在電氣化時代,豐田依舊秉持着“中庸之道”,并沒有太多值得稱贊的亮點。至少看完bZ4X,我是這麼覺得的,甚至本田圍繞着“不暈”下的功夫都比它更吸引人。不過,你也不得不承認,豐田、大衆能做到這般龐大的規模,秉承的“中庸之道”使它們有了更多的閱聽人,也才有了今天這樣的體量。或許在激進消費、花式營銷的刺激下,bZ4X并不算起眼,但無論何時都會有“不想做小白鼠”的消費者選擇它。一旦在市場上受挫,它也是最能抗壓的存在。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看懂一汽豐田bZ4X?

回到市場層面,SUV依舊是廣大消費者心中的寵兒,豐田選擇将e-TNGA架構下的首款車型定為SUV,相信也有此方面的考量。縱觀當下20萬-30萬元價格區間的純電SUV(Model Y幾輪漲價後已經脫離了這個價位),傳統車企以及新勢力都算上,真的有幾個銷量好的嗎?恐怕也就大衆ID.4系列、比亞迪唐EV等為數不多的幾款車型,并且銷量也算不上亮眼。大衆都能依靠着品牌影響力、ID.4系列的産品力取得不錯的銷量,bZ4X會很難嗎?恐怕不會,隻是“各方面都不錯”的bZ4X唯一要做的,可能就是“放低身段”,畢竟當下的消費者對于價格更為敏感。

大師觀察

bZ4X沒能給我意料之外的驚喜,但這或許就是它給我最大的“情理之中”,因為它所表現出的依舊是那個沉穩、務實的豐田,依舊是“閉着眼都可以入手”的選項。不需要畫餅,也不需要暢想未來,甚至不需要資本市場的青睐,bZ4X就隻是給了那群“不想試錯”的消費者一個不會犯錯的選擇。上一個時代,豐田曾經以此成就“世界第一”,但面對當下普遍浮躁的年輕人,豐田還能否續寫傳奇?仍需要時間給我們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