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師八旗:大清帝國的“戰略機動兵團”,從威震東亞到淪為擺設

作者:幸福44960

在17世紀的亞洲版圖上,一支由滿漢蒙古三族精銳組成的軍隊迅猛崛起,他們身經百戰、骁勇善戰,雷霆萬鈞、無往而不克。這就是大清帝國的王牌軍隊——京師八旗。憑借着出色的軍事素質和雄厚的戰鬥力,京師八旗協助滿清王朝統一中國、征服東亞,一度稱霸東方,被譽為"亞洲第一強軍"。但就在他們達到頂峰的同時,腐朽的種子也已經埋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這支曾經恐怖如斯的"戰略機動兵團",最終淪為擺設?他們的輝煌與沒落,又蘊含着什麼曆史啟示?

京師八旗:大清帝國的“戰略機動兵團”,從威震東亞到淪為擺設

最精銳勁旅 京師八旗雄踞亞洲

世人皆知,大清國力覆寫整個東亞,其所向無前、戰無不勝的主因,乃是仰仗了這支精銳之師——京師八旗軍。京師八旗由滿洲、蒙古、漢軍三路精兵組成,兵員從臂膀有力、身手矯健的壯丁中嚴格遴選,接受了系統而艱苦的軍事訓練,軍紀嚴明,作風彪悍。他們不僅騎射無雙,使槍操戈一絕,更擅長諸如火炮射擊等先進兵種。

同治年間,大清朝野上下對京師八旗的器重可見一斑。當時八旗雖分為關外、駐防和京師三路,但京師八旗乃是精銳中之精銳,總兵力高達7、8萬人,占八旗總員額的一半有餘。而且給予了最好的武裝裝備,軍饷比普通綠營兵高出三倍有餘,可謂真培養真重視。

京師八旗精銳盡居京城,直接聽命于皇帝,是大清帝國的"王牌特種部隊",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他們就是皇帝的"親兵"和"機動堡壘"。當年大清初期,正是憑借着京師八旗的勇武彪悍,滿清才得以征服了廣闊的中原疆土,平定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流賊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京師八旗中還分外編組了一支"尖刀"部隊——西山健銳營,人員全部從八旗中的精壯将士遴選而出,專門負責皇家衛戍和急難突擊,戰鬥力可謂是無與倫比。在康熙雍正年間,西山健銳營屢建奇功,狼煙四起之際,他們就是先鋒力量,沙場搏命,立下了赫赫戰功。

總的來說,京師八旗作為大清最精銳的"戰略預備隊",在滿清初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武力鎮壓了内憂外患,協助滿清王朝統一了中國,穩固了王朝的統治。那一個時期,隻要提起京師八旗,就讓亞洲諸國聞之喪膽,大清帝國霸氣側漏無疑。

新軍改革後全力振興

大清中興之主乾隆皇帝非常重視軍事,他清楚意識到維護王朝統治的根基在于擁有一支精銳強大的軍隊。就在他即位之初,乾隆帝就着手改革京師八旗,全力提升其戰鬥力。

京師八旗:大清帝國的“戰略機動兵團”,從威震東亞到淪為擺設

乾隆帝的改革首先着眼于人員編制。那時京師八旗兵員漸疏于操練,戰鬥力令人堪憂。為了注入新的血液,乾隆帝從關外八旗中抽調大批身手矯健、經受過實戰鍛煉的骁勇善戰之師,重新充實京師八旗。

同時,乾隆帝在京師八旗内部另行擴編了一支新的"鋼鐵尖兵"部隊——西山健銳營。西山健銳營的官兵全部從八旗中的佼佼者中精挑細選而出,裝備先進,訓練嚴格,作戰素質過硬。在随後的一些對外戰争中,西山健銳營屢建奇功,成為八旗軍的中流砥柱。

除了兵員編制,乾隆帝還從制度層面對八旗軍進行了重塑。他恢複了嚴格的軍法,對那些戰時逃兵或臨陣退縮的将士絕不寬貸,有的竟被斬首示衆。與此同時,對于那些立下戰功的軍人,乾隆帝也給予了重賞,有的小小士卒一舉晉升數級,身份地位暴漲。在這種"嚴懲重賞"的鞭策下,京師八旗的軍紀士氣得到了極大改觀。

在乾隆帝的親自督戰之下,京師八旗軍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戰鬥力。在平定準噶爾、平定回部起義等一系列對外戰争中,京師八旗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奠定了大清中興的武力基礎。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親自率領京師八旗出征,遠渡黑龍江,擊敗沙俄軍隊,擴大了大清的疆土版圖。

不過,京師八旗軍的複興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抗擊準噶爾的戰役中,大批八旗精銳陣亡。其中1729年的河通泊之戰,1萬餘名京師八旗将士為國捐軀,全軍覆沒,受創之重前所未有。京師八旗精銳一夜之間幾乎盡喪,史載"京營家家戴孝,戶戶披麻"。這支鋼鐵雄師當年的慘狀,可見一斑。

雖然代價慘重,但乾隆皇帝振興八旗軍鬥志的決心未減。他不遺餘力地從各處調撥兵源,重新注入生機,終于使得八旗軍恢複了往日的強盛模樣,再度成為大清帝國的"皇家禁軍"和"戰略機動兵團"。

八旗将士不堪酒色誘惑

雖然乾隆帝全力振興京師八旗軍,使其重煥戰鬥力,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支曾經骁勇善戰的王牌之師卻漸漸染上了遊手好閑、荒淫無度的習氣。

作為大清的禁衛軍,京師八旗軍長期駐紮在京城之中,生活環境優渥,軍饷俸祿豐厚,遠非尋常軍士可比。然而正是這種物質生活的舒适,反而使得許多八旗将士開始沉溺于酒色财氣之中。

當年有一名八旗軍人,在一次朋友聚會中竟連破十多家青樓,一擲千金,終至家破人亡。另一名八旗校尉,更是為了一名美豔的青樓女子,窮奢極欲,最終賭光了全部家産,被逐出軍中。這些渎職荒淫的醜聞在京師耳熟能詳,可見八旗軍中已經積重難返。

京師八旗:大清帝國的“戰略機動兵團”,從威震東亞到淪為擺設

不僅如此,一些八旗軍人還深深迷戀上了賭博。他們常在營中揮金撒鈔,一擲千金,有的甚至将自己的軍裝、武器輸個精光。北京當時有一處專供八旗軍賭博的賭場,幾乎日日笙歌夜夜笙箫,終日酗酒縱馬,好不熱鬧。

面對手下将士的荒淫無度,乾隆帝雖然屢次訓斥,但終究收效甚微。有識之士更是對京師八旗軍人的行為恥笑不已,稱他們為"籠中禽",不堪一擊。當年京師八旗軍不可一世的威風,已然渺無蹤影。

除了酒色财氣之外,一些八旗将士更是沉迷于文雅之樂,如同富貴人家的纨绔子弟。他們講究衣着打扮,喜好詞曲歌賦,就連刀槍劍戟也被他們雕镂的精巧華美。甚至有人将白身窮究入微,一味追求劍術修為,遠遠背離了軍人本分。

在這種腐化趨勢下,八旗軍的戰鬥力自然一落千丈。乾隆晚年時曾發生一起反亂事件,當時鎮壓起義軍的部隊全是八旗,結果戰事一直膠着難決,皇帝不得不親自挂帥,才勉強平息。這一事件可見一斑八旗軍人的遊手好閑、荒淫無度,已到了何種地步。

自清初至晚期持續削弱

八旗軍的腐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自大清入關統一中原之初,八旗軍的地位和實力就開始慢慢被瓦解和削弱。

最初的決絕因素,還是因為皇權的衰微。相較于雄主當政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到了嘉慶、道光年間,皇權已經漸露頹勢。許多皇帝不再像前人那樣重視軍事建設,對八旗軍的訓練和編制也就漸漸疏于問罪。同時,中央集權的核心力量逐漸走向式微。

這種局面加速了八旗軍從中央直屬部隊向地方武裝的轉變。清中葉,八旗軍的編制和訓練已漸漸下放給各省督撫把持,中央政府隻負責發放俸祿。在這種監督散漫的情況下,八旗軍人自然而然就逐漸腐化堕落了。

與此同時,漢人地主階級的武裝力量則逐漸擡頭。道光年間的綠營兵的數量已遠超過八旗軍,成為清朝的主力軍。這些漢軍大多由地方豪紳所雇傭和訓練,民團有時甚至強于官軍。面對這股漢人武力的崛起,八旗軍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就被大大弱化了。

到了晚清,八旗軍日漸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實。當時八旗軍的武器裝備嚴重落後,訓練更是一蹶不振。太平天國起義時期,八旗軍的表現可謂是出糗百出。最有力的描述就是:"攻無能,守不固,敗績累累"。即便在平津戰争中,八旗軍還是節節敗退,連續潰敗,很快就被英法聯軍攻陷了北京城。

京師八旗:大清帝國的“戰略機動兵團”,從威震東亞到淪為擺設

這一切暴露出,即便是曾經的"亞洲第一強軍"京師八旗,到了晚清時期已經徹底失去了戰鬥力,淪為一支"紙老虎"般的存在。在日益猖獗的列強入侵面前,八旗軍完全失去了抵禦的能力。他們已經無法再肩負起保衛王朝的重任。

當時不少官員和咨議者已經認識到了八旗軍徹底腐化的危險,紛紛上書朝廷,力陳擴編新軍、裁撤八旗的重要性。但是這個程序卻進展維艱。在一些頑固份子的阻撓下,八旗軍雖然名存實亡,但是卻遲遲未被裁撤。這也成為了晚清朝廷緩不濟急、朽木難雕的一個寫照。

京師八旗最終徹底解體

進入19世紀後,八旗軍的腐朽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朝廷不得不痛下決心,下定決心徹底裁撤這支曾經的"王牌特種部隊"。

1856年,鹹豐皇帝在逃亡期間曾赴任命,要求各籍師伍編練新式軍隊,作為應對西方列強入侵的準備。不過這一措施推行維艱,因為不少八旗人員頑固抵制,認為新軍編練意味着削弱自身權力。

到了同治年間,朝廷終于下定決心,開始全面裁撤八旗。1862年,同治帝頒布上谕,明令各地方将所有八旗人等編為綠營,八旗軍正式被裁撤。當年8月,北京八旗先行解體。按照規定,有的被編入新式綠營,有的則被遣回祖籍地就地安置。

京師八旗雖然被解體,但他們享有的一些特權卻依然保留。比如每年還享有由内務府發放的俸銀,以維持生活。而那些在戰役中立功的旗人,還可擷取一次性的"綏員銀"作為嘉獎。這些措施也被視為是皇帝對八旗軍的一種懷柔和安撫。

随後幾年,各省八旗人等也陸續遣散,整個裁撤工作基本告一段落。與此同時,朝廷也頒布了一系列編練新式軍隊的條例。比如頒布《湘軍則例》,由曾國藩全面主持新軍編練;又頒布《陸軍則例》,對陸軍編制、訓練等作了具體規定。

不過,即便是這些新式軍隊,其官兵也大多來自于舊八旗系統,隻是将滿、漢、蒙古三元素融合在一起。是以新式軍隊在某種程度上,仍然繼承了八旗軍的作風和傳統。

時至今日,雖然八旗軍已經徹底解體,但京師這一标志性部隊的名号卻被沿襲至今。現代中國人民解放軍仍保留着這一"京師"名稱,如今天的北京衛戍區便是"第38集團軍"的别稱,寓意傳承着京師八旗軍的精神。

結尾

從雲雲可見,雖說京師八旗軍最終走向解體,但其作為清朝王牌軍隊的輝煌曆史地位卻是無可抹殺的。它曾經引領風騷,叱咤東亞,實至名歸地成為清朝軍事實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