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京师八旗:大清帝国的“战略机动兵团”,从威震东亚到沦为摆设

作者:幸福44960

在17世纪的亚洲版图上,一支由满汉蒙古三族精锐组成的军队迅猛崛起,他们身经百战、骁勇善战,雷霆万钧、无往而不克。这就是大清帝国的王牌军队——京师八旗。凭借着出色的军事素质和雄厚的战斗力,京师八旗协助满清王朝统一中国、征服东亚,一度称霸东方,被誉为"亚洲第一强军"。但就在他们达到顶峰的同时,腐朽的种子也已经埋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支曾经恐怖如斯的"战略机动兵团",最终沦为摆设?他们的辉煌与没落,又蕴含着什么历史启示?

京师八旗:大清帝国的“战略机动兵团”,从威震东亚到沦为摆设

最精锐劲旅 京师八旗雄踞亚洲

世人皆知,大清国力覆盖整个东亚,其所向无前、战无不胜的主因,乃是仰仗了这支精锐之师——京师八旗军。京师八旗由满洲、蒙古、汉军三路精兵组成,兵员从臂膀有力、身手矫健的壮丁中严格遴选,接受了系统而艰苦的军事训练,军纪严明,作风彪悍。他们不仅骑射无双,使枪操戈一绝,更擅长诸如火炮射击等先进兵种。

同治年间,大清朝野上下对京师八旗的器重可见一斑。当时八旗虽分为关外、驻防和京师三路,但京师八旗乃是精锐中之精锐,总兵力高达7、8万人,占八旗总员额的一半有余。而且给予了最好的武装装备,军饷比普通绿营兵高出三倍有余,可谓真培养真重视。

京师八旗精锐尽居京城,直接听命于皇帝,是大清帝国的"王牌特种部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他们就是皇帝的"亲兵"和"机动堡垒"。当年大清初期,正是凭借着京师八旗的勇武彪悍,满清才得以征服了广阔的中原疆土,平定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流贼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京师八旗中还分外编组了一支"尖刀"部队——西山健锐营,人员全部从八旗中的精壮将士遴选而出,专门负责皇家卫戍和急难突击,战斗力可谓是无与伦比。在康熙雍正年间,西山健锐营屡建奇功,狼烟四起之际,他们就是先锋力量,沙场搏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总的来说,京师八旗作为大清最精锐的"战略预备队",在满清初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武力镇压了内忧外患,协助满清王朝统一了中国,稳固了王朝的统治。那一个时期,只要提起京师八旗,就让亚洲诸国闻之丧胆,大清帝国霸气侧漏无疑。

新军改革后全力振兴

大清中兴之主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军事,他清楚意识到维护王朝统治的根基在于拥有一支精锐强大的军队。就在他即位之初,乾隆帝就着手改革京师八旗,全力提升其战斗力。

京师八旗:大清帝国的“战略机动兵团”,从威震东亚到沦为摆设

乾隆帝的改革首先着眼于人员编制。那时京师八旗兵员渐疏于操练,战斗力令人堪忧。为了注入新的血液,乾隆帝从关外八旗中抽调大批身手矫健、经受过实战锻炼的骁勇善战之师,重新充实京师八旗。

同时,乾隆帝在京师八旗内部另行扩编了一支新的"钢铁尖兵"部队——西山健锐营。西山健锐营的官兵全部从八旗中的佼佼者中精挑细选而出,装备先进,训练严格,作战素质过硬。在随后的一些对外战争中,西山健锐营屡建奇功,成为八旗军的中流砥柱。

除了兵员编制,乾隆帝还从制度层面对八旗军进行了重塑。他恢复了严格的军法,对那些战时逃兵或临阵退缩的将士绝不宽贷,有的竟被斩首示众。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立下战功的军人,乾隆帝也给予了重赏,有的小小士卒一举晋升数级,身份地位暴涨。在这种"严惩重赏"的鞭策下,京师八旗的军纪士气得到了极大改观。

在乾隆帝的亲自督战之下,京师八旗军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在平定准噶尔、平定回部起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中,京师八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奠定了大清中兴的武力基础。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亲自率领京师八旗出征,远渡黑龙江,击败沙俄军队,扩大了大清的疆土版图。

不过,京师八旗军的复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抗击准噶尔的战役中,大批八旗精锐阵亡。其中1729年的河通泊之战,1万余名京师八旗将士为国捐躯,全军覆没,受创之重前所未有。京师八旗精锐一夜之间几乎尽丧,史载"京营家家戴孝,户户披麻"。这支钢铁雄师当年的惨状,可见一斑。

虽然代价惨重,但乾隆皇帝振兴八旗军斗志的决心未减。他不遗余力地从各处调拨兵源,重新注入生机,终于使得八旗军恢复了往日的强盛模样,再度成为大清帝国的"皇家禁军"和"战略机动兵团"。

八旗将士不堪酒色诱惑

虽然乾隆帝全力振兴京师八旗军,使其重焕战斗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曾经骁勇善战的王牌之师却渐渐染上了游手好闲、荒淫无度的习气。

作为大清的禁卫军,京师八旗军长期驻扎在京城之中,生活环境优渥,军饷俸禄丰厚,远非寻常军士可比。然而正是这种物质生活的舒适,反而使得许多八旗将士开始沉溺于酒色财气之中。

当年有一名八旗军人,在一次朋友聚会中竟连破十多家青楼,一掷千金,终至家破人亡。另一名八旗校尉,更是为了一名美艳的青楼女子,穷奢极欲,最终赌光了全部家产,被逐出军中。这些渎职荒淫的丑闻在京师耳熟能详,可见八旗军中已经积重难返。

京师八旗:大清帝国的“战略机动兵团”,从威震东亚到沦为摆设

不仅如此,一些八旗军人还深深迷恋上了赌博。他们常在营中挥金撒钞,一掷千金,有的甚至将自己的军装、武器输个精光。北京当时有一处专供八旗军赌博的赌场,几乎日日笙歌夜夜笙箫,终日酗酒纵马,好不热闹。

面对手下将士的荒淫无度,乾隆帝虽然屡次训斥,但终究收效甚微。有识之士更是对京师八旗军人的行为耻笑不已,称他们为"笼中禽",不堪一击。当年京师八旗军不可一世的威风,已然渺无踪影。

除了酒色财气之外,一些八旗将士更是沉迷于文雅之乐,如同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他们讲究衣着打扮,喜好词曲歌赋,就连刀枪剑戟也被他们雕镂的精巧华美。甚至有人将白身穷究入微,一味追求剑术修为,远远背离了军人本分。

在这种腐化趋势下,八旗军的战斗力自然一落千丈。乾隆晚年时曾发生一起反乱事件,当时镇压起义军的部队全是八旗,结果战事一直胶着难决,皇帝不得不亲自挂帅,才勉强平息。这一事件可见一斑八旗军人的游手好闲、荒淫无度,已到了何种地步。

自清初至晚期持续削弱

八旗军的腐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大清入关统一中原之初,八旗军的地位和实力就开始慢慢被瓦解和削弱。

最初的决绝因素,还是因为皇权的衰微。相较于雄主当政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皇权已经渐露颓势。许多皇帝不再像前人那样重视军事建设,对八旗军的训练和编制也就渐渐疏于问罪。同时,中央集权的核心力量逐渐走向式微。

这种局面加速了八旗军从中央直属部队向地方武装的转变。清中叶,八旗军的编制和训练已渐渐下放给各省督抚把持,中央政府只负责发放俸禄。在这种监督散漫的情况下,八旗军人自然而然就逐渐腐化堕落了。

与此同时,汉人地主阶级的武装力量则逐渐抬头。道光年间的绿营兵的数量已远超过八旗军,成为清朝的主力军。这些汉军大多由地方豪绅所雇佣和训练,民团有时甚至强于官军。面对这股汉人武力的崛起,八旗军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就被大大弱化了。

到了晚清,八旗军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当时八旗军的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训练更是一蹶不振。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八旗军的表现可谓是出糗百出。最有力的描述就是:"攻无能,守不固,败绩累累"。即便在平津战争中,八旗军还是节节败退,连续溃败,很快就被英法联军攻陷了北京城。

京师八旗:大清帝国的“战略机动兵团”,从威震东亚到沦为摆设

这一切暴露出,即便是曾经的"亚洲第一强军"京师八旗,到了晚清时期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斗力,沦为一支"纸老虎"般的存在。在日益猖獗的列强入侵面前,八旗军完全失去了抵御的能力。他们已经无法再肩负起保卫王朝的重任。

当时不少官员和咨议者已经认识到了八旗军彻底腐化的危险,纷纷上书朝廷,力陈扩编新军、裁撤八旗的重要性。但是这个进程却进展维艰。在一些顽固份子的阻挠下,八旗军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却迟迟未被裁撤。这也成为了晚清朝廷缓不济急、朽木难雕的一个写照。

京师八旗最终彻底解体

进入19世纪后,八旗军的腐朽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朝廷不得不痛下决心,下定决心彻底裁撤这支曾经的"王牌特种部队"。

1856年,咸丰皇帝在逃亡期间曾赴任命,要求各籍师伍编练新式军队,作为应对西方列强入侵的准备。不过这一措施推行维艰,因为不少八旗人员顽固抵制,认为新军编练意味着削弱自身权力。

到了同治年间,朝廷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全面裁撤八旗。1862年,同治帝颁布上谕,明令各地方将所有八旗人等编为绿营,八旗军正式被裁撤。当年8月,北京八旗先行解体。按照规定,有的被编入新式绿营,有的则被遣回祖籍地就地安置。

京师八旗虽然被解体,但他们享有的一些特权却依然保留。比如每年还享有由内务府发放的俸银,以维持生活。而那些在战役中立功的旗人,还可获取一次性的"绥员银"作为嘉奖。这些措施也被视为是皇帝对八旗军的一种怀柔和安抚。

随后几年,各省八旗人等也陆续遣散,整个裁撤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与此同时,朝廷也颁布了一系列编练新式军队的条例。比如颁布《湘军则例》,由曾国藩全面主持新军编练;又颁布《陆军则例》,对陆军编制、训练等作了具体规定。

不过,即便是这些新式军队,其官兵也大多来自于旧八旗系统,只是将满、汉、蒙古三元素融合在一起。因此新式军队在某种程度上,仍然继承了八旗军的作风和传统。

时至今日,虽然八旗军已经彻底解体,但京师这一标志性部队的名号却被沿袭至今。现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仍保留着这一"京师"名称,如今天的北京卫戍区便是"第38集团军"的别称,寓意传承着京师八旗军的精神。

结尾

从云云可见,虽说京师八旗军最终走向解体,但其作为清朝王牌军队的辉煌历史地位却是无可抹杀的。它曾经引领风骚,叱咤东亚,实至名归地成为清朝军事实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