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明錯的是對方,為什麼要我改變?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來到興智,當聽到自己需要學習時,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是孩子有問題,為什麼是我學習?你們是不是搞錯了?”

我想很多在看這篇文章的家長,也會有這樣的疑問,曉玲當初加入興智的時候也一樣。

曉玲15歲的孩子厭學、辍學、叛逆、早戀、不跟大人溝通,夫妻關系也非常緊張,因而找到興智。

當時曉玲非常難受,“我每天下班後,回家還要做飯做家務,每天累死累活,結果孩子不聽話成績不好,老公每天什麼都不做,還抱怨我不會教孩子,難道孩子就是我一個人的嗎?”

聽到曉玲的描述,我可以感覺到她非常委屈,全身心為家庭付出,到頭來卻吃力不讨好。

明明錯的是對方,為什麼要我改變?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和老公做出改變?”這是曉玲找到我們想要尋求的幫助,當聽到需要自己學習和成長的時候,曉玲非常的驚訝“有問題的是他們啊?為什麼要改變的人是我?”

01 “為什麼改變的人是我?”

中國家庭的傳統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認為隻要多掙錢,女人隻要經營好家庭就好了,很多時候卻忘了,家庭的經營并不是靠對方多付出就能夠好的,而是需要兩個人有共同目标向前行。

“改變是為了他們好,是以應該是他們來學習來改變,為什麼改變的人是我?”這是家長的想法。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進入了一個誤區。是你期望孩子、丈夫成為什麼樣子, 是你期望你的家庭變成什麼樣子。

舉個例子,孩子不整理房間,東西随便亂扔,父母每天很難受,跟在後面幫着孩子整理,還說一堆整理的好處。對于孩子來說,他覺得東西雖然亂,但是很舒服,而且東西也能找到。這些行為在孩子看來是沒有問題的。

那誰覺得有問題呢?是你。如果你還希望通過對方的改變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幸福,恐怕你要失望了,你們的關系和家庭隻會越來越糟糕。

明明錯的是對方,為什麼要我改變?

你要明白:這樣的家是你想要的,不是他們。是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婚姻,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那你覺得需要調整的是誰呢?

曉玲聽到我這樣說,似懂非懂的說,“這些道理我明白了,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家庭,需要我自己去調整。”

02 我相信

雖然曉玲嘴上是這樣說,但内心還是有些不能接受,特别是在她學習了一段時間的家庭教育知識之後,覺得自己改變了很多,但回到家之後看到丈夫和孩子還是沒有什麼變化,心裡就很不舒服。

“我現在會鼓勵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也會表達,但孩子還是不跟我說話。”

“我已經改變自己很多了,很少抱怨生活,但丈夫還是對我很多不滿。”

我能感受到曉玲痛苦又無能為力,她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現狀。

她的焦點不是在自己創造的結果上,是在孩子和丈夫身上,她隻是換了一種方式變相的在掌控别人 。之前的那套方式比較粗魯,不能讓你聽我的,現在我換了一種溫柔的方式,現在你總該聽我的了吧?

一個人總想讓别人聽自己的,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現。

當我們足夠相信自己的時候,不會去想着掌控别人或者擔心一些什麼東西,我們不怕任何意外的發生,因為我們相信自己能夠處理一切事情。

你能夠處理所有發生的事情,你的樂趣、自豪感和成就感就全部出來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想着自己做些什麼讓别人改變,或者改變自己是痛苦的,當你感受過自己的改變影響到别人的時候,你會感覺到非常的快樂,影響别人是一種樂趣和能力。

聖雄甘地非暴力溝通創始人和主席阿倫·甘地曾說:“我相信,除非從我做起,我們的夢想就不可能實作。不幸的是,我們總是希望别人先開始改變。”

03 愛自己

曉玲慢慢明白了所有一切的改變都需要從自己開始,而自己隻想着改變别人,她開始自我攻擊“我太自私了”、“我總是把責任推到别人身上”。

我們經常用這樣的評價方式來攻擊自己,這非常不利于我們的學習。

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當我們學會愛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活出屬于自己的光彩,在孩子面前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在用事實的例子告訴孩子,生命有無數種可能,并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作它。

愛護生命的展現一定是做有樂趣的事情,如果選擇生活的方式是出于恐懼、内疚、義務、職責、羞愧,你的生活一定是寡然無味。

如果我們是緻力于滿足他人及自己的健康成長的需要,那麼,即使艱難的工作也不缺乏樂趣。

當我們心情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如果我們用苛刻的态度對人對己,我們的心情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當我們學會讓自己的心态變得平和,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并采取積極的行動,我們将會重新獲得生活的熱情。

明明錯的是對方,為什麼要我改變?

如今曉玲學習快要畢業,在這個時間段她愛自己、愛家人、愛生活,“興智在做的就是一件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情,我慶幸遇見興智,并在這裡找到自己、成為自己。”

正是因為曉玲在生活中活出了屬于自己的風采,每天都幸福的生活着,影響了孩子和丈夫,“現在孩子做什麼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會跟我分享他的很多事情。老公也會主動承擔家務,什麼事情都會跟我商量。我才知道人生還可以生活的這麼幸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