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家庭會生二胎、三胎呢?
撇開經濟條件不談,作為女性,我認為另一半的了解與支援,很關鍵。
我生下大女兒後,在醫院住了幾天,那時候,每晚都是先生照顧我們。
他笨手笨腳地給小丫頭換尿布,仔細研究紙尿褲的穿法,觀察小丫頭的反應,生怕她不舒服。
他耐心地喂她喝奶粉,從燙奶瓶、泡奶粉,然後倒出一點奶在手背上試溫度,每個程式他都仔細認真。
喂小丫頭喝完奶粉,他抱起她,讓她的小腦袋靠在他的肩膀上,用一隻手輕輕地給她拍嗝。
他溫柔地抱着她,哄她睡覺,跟她說話,眉眼裡滿是歡喜。
而我,因為那時奶水尚且不足,大多數時候在休息。其實我是順産的,當天就可以下床走路了。
但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先生的照顧,也慶幸在我初為人母的時候,有他陪在我身邊。是他的體貼和關懷,讓我感覺生孩子并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難。
小丫頭一有風吹草動,先生即使困得睜不開眼,也會告訴我,“我去弄,你歇着。”
看着他們父女,我生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幾年後二姑娘出生,先生照顧起她已經是遊刃有餘,沒有當初照顧大姑娘的手忙腳亂。
誠然,作為全職媽媽,大多數時候是我在照顧孩子們,而先生因為工作忙,陪孩子們的時間就少得可憐了。
但他一有時間就陪她們玩,和她們蹲在地上看螞蟻,陪她們去看春天的花,夏天玩水,更不提他一有時間就做家務,對此,我已經很知足。
因為我知道,養育孩子,我不是一個人,有他在,我并不孤單。
對女性而言,生孩子是一件辛苦且有一定風險的事。
當一個女人願意生孩子,來自親人(尤其是老公)的關懷與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反之,若她背後沒有人支援,尤其丈夫冷漠、不關心、不陪伴,寶媽的情緒可想而知會很失落。
有位三胎媽媽,生三胎的前一天,她還在工作。
生孩子當天,她自己去的醫院,連吃飯都沒有人管,還是護士看她可憐,給了她幾片面包。
孩子吐了,也沒有人管。
寶媽的情緒越來越低落,她獨自離開了醫院,回到了自己租的房子裡。
她問自己為什麼要生老三,家裡有礦嗎?并沒有。
丈夫身體不好,在老家照顧一對兒女,而她,離開家來到這個城市打工,已有十年的時間。
傷心、失落、憤怒、委屈、無奈,寶媽的情緒一下子崩潰了。
她不怕辛苦,打工十年早已磨練了她。她不能後退,人到中年,肩上的責任支撐着她。可讓她心寒的是,生孩子時——她最脆弱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丈夫卻不在身邊。
這份孤獨,終究是壓垮了她。
我認識的牛牛媽也是位三寶媽媽,已經兒女雙全的她,因為喜歡孩子,當懷上牛牛後,和老公商量,把孩子生了下來。
那時候,牛牛爸在外地工作,雖然一周回來一兩天,但他一回來,就忙着照顧她和孩子們,這讓她感到很欣慰。
再加上那時候母親在她身邊幫忙,她覺得,三胎生活,也沒那麼累。
半年後,母親回老家了,丈夫也因為工作原因,很長時間不能回來,牛牛媽一下子崩潰了。
有一天,她帶着牛牛送二兒子去幼稚園,天氣有點冷,牛牛被吹感冒了,又是發燒又是吐奶,她一下子崩潰了。
她給丈夫打視訊電話,沖她歇斯底裡地發脾氣,螢幕那頭的丈夫,任她發洩,當她安靜下來,他才溫柔地安慰她。
哭過後,生活還要繼續,牛牛媽繼續堅強。
幾個月後,她丈夫向公司遞了辭呈,在我們本地找了工作。
“他說,孩子還小,不想讓我太辛苦。”牛牛媽說完,甜蜜地笑了。
養育三個孩子雖然辛苦,但夫妻齊心,困難和挑戰,還是可以克服的。
生孩子從來不是女人自己的事,養育孩子更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努力。
若一個女人願意忍受身材變形、孕期嘔吐、手腳浮腫、睡不好覺,每晚起夜喂奶的辛苦與煎熬,與她一起走進婚姻中的那個男人,請善待她,了解她、體貼她、陪伴她走過生孩子這一關,并和她一起養育兒女,承擔起責任來。
也許隻有這樣,女人才會甘願生二胎、三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