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提升【書評】︱透過母親,看見自己,自我療愈代際創傷

說到母親,會讓我們想到,她們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很不容易,我們應該充滿感恩之情。可是現實生活并不都像我們想得那樣完美,母親對孩子養育和教養的方式關系到孩子以後一生的發展,有的母親用錯誤的教養方式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創傷,自己卻不自知,以至于孩子一直生活在内心煎熬和怨恨中。

閱讀提升【書評】︱透過母親,看見自己,自我療愈代際創傷

因為母親的影響甚至讓孩子成為了另一個翻版的自己,孩子把錯誤的人生信念帶到自己以後的家庭生活中,導緻生活得不幸福。

如何扭轉自己的人生,學會自我療愈母親帶給我們的代際創傷。侯玉珍在《因為我是女性》這本書中給我們進行了詳細地解讀,讓我們更深層次地了解我們與母親的聯結與關系,也讓我們看到了錯誤的信念導緻的不良後果深深的影響我們一生。

如何擺脫母親對我們的錯誤影響?我想不同境遇的每個人都會在這本書裡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為什麼我們與母親越來越像?我想,找到錯誤影響的源頭,學會與母親分離走向自我獨立之路,保持身心健康地發展,才是我們最終尋求的生活方向。

01 在認同和内化媽媽的過程中塑造自我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媽媽脾氣很急躁,可是有一天我先生跟我說我的脾氣很像我的媽媽,這讓我不禁反思自己,為什麼我跟媽媽這麼像?

侯玉珍告訴我們,養育關系裡的刺激會影響孩子大腦神經元和腦電波,進而塑造大腦神經系統的運作模式,最後成為反應模式的生理基礎。

也就是說,媽媽脾氣急躁,在養育我的過程裡,她的情緒影響了我,她的行為模式塑造了我的大腦反應模式,我自己也變得急躁。

這種與媽媽成為翻版的現象可以從三個次元來說明:

第一, 自我次元的軀體自我。每個人軀體都儲存着許多記憶,尤其是創傷記憶,身體體驗

也是構成自我的基礎,而許多家庭的孩子的身體需要可能會被忽視,比如:孩子哭了需要安慰、需要情緒上的安撫。如果媽媽早期對孩子忽視或粗暴對待孩子,這些經曆會被孩子大腦和身體記憶,變成孩子對待自己的方式。

第二, 自我次元的情緒自我。情緒能幫助我們判斷生活中的境遇,如面臨危險時我們選擇

逃跑。媽媽的養育方式決定了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情緒,如果媽媽們總是批評指責孩子,那麼孩子會産生羞恥感的情緒,他會習慣自我責備,覺得自己不夠好,而形成讨好型人格,緻力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第三, 自我次元的表征性自我。表征是資訊在頭腦中顯現的方式,比如:我是優秀的、我

是有價值的。這種感覺就是表征性自我,我們對自己的感覺是根據媽媽對待我們的方式形成的,如果媽媽覺得我們是好的,我們會内化和認同媽媽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好的。如果媽媽們覺得我們是不好的,我們會認同媽媽,覺得我們應該被嫌棄沒有價值,我們透過媽媽對待我們的方式感覺自己。也讓我們形成對他人、社會以及世界的感覺。

因為我們與媽媽的内在緊密聯結,就成為了媽媽的翻版或者與媽媽相反。

02 與媽媽劃清心理邊界,實作成長

如果我們從小受到了糟糕的養育,我們就要學會與糟糕劃清界限,也就是與糟糕的媽媽進行分離,這種分離是從心理上劃清邊界,而不是從關系上劃清邊界。

首先,覺察。找到自己的内在媽媽的聲音,比如:媽媽經常批評、指責你,你就會堅信自己不好,感覺羞恥。仔細覺察媽媽對待我們的核心模式,避免把媽媽的聲音投射給其他人,讓自己做出痛苦的決定和行為。

其次,反思。反思媽媽對待我們的核心模式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對自己的感覺、認知、行為等進行思考,通過反思阻止自己将媽媽對待我們的核心模式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再次,拒絕。當媽媽對待我們的方式再次傷害了我們時,勇敢地拒絕,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最後,表達。當我們能覺察、能反思、能拒絕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内在想法。也許你剛開始很憤怒,有攻擊性,但是随着自己的表達越來越自如,你就打破了原來的關系模式,我們也越來越能發展出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表達方式。

通過每天的覺察、反思自己的核心感覺和信念,學會表達自己,拒絕他人,脫離内在媽媽的控制。

03 認同并尋找真實的自己

如果我們從小沒有得到穩定的關系,沒有很好地完成自我認同,我們就要學會哀悼和和解,重新找到自我認同的方式。

如果我們從小被媽媽批評,有很強的羞恥感,覺得自己不完美,這都源于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好。是以,獲得完整的自我認同,就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找到自己的好,真實地看待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是以,我們要看到自己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學會整合自己。

當我們開始重新自我認同時,我們要哀悼過去的自我,接納和實踐自己即使不好也不會遭到抛棄的信念,也要學會反對媽媽的嫌棄,基于現實認同自己是一個獨立、智慧的女性。

《因為我是女性》這本書從女性角度剖析了女性在面對歧視、不公平待遇和心理問題時,該如何更好地诠釋女性這個角色,如何成為一位優秀的母親。

我們不僅要從内心上獨立,發展健康、完整的人格,也要培養好下一代擁有健康、獨立的人格。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的不足之處,發展出更好的自我。不做上一代的犧牲品,不給下一代帶來創傷,更好地诠釋母親、妻子、女兒的角色。

我是不惑青蓮︱推薦看過的好書,終身讀書,終身寫作,持續成長,實作自我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