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前幾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一個關于四歲半女孩子,為了讨好别的小朋友跟自己一起玩,竟然卑微到心甘情願跪在地上,馱着别的小朋友一邊爬,一邊學狗叫。

當媽媽問她為什麼這樣的時候,女兒回答:“不這樣話,他們就不和我玩了。”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這個故事不由地讓我内心一顫,甚至聯想到了成人感情世界中的PUA。一方總是靠犧牲自己或者委屈求全而讨好對方,擷取感情。卻在感情交往中越來越卑微,甚至完全迷失自己。

有很多孩子在學校會遇到被孤立,甚至被威脅的狀況。

例如,你再怎麼樣,我就再也不跟你玩了。你再不怎麼樣,我也不跟你玩了。

友誼本是一件賦能的事情,更是一件讓人産生愉快體驗的事情,在社交中,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應該遵循平等的原則。

而有些孩子在友情中,由于太過于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在乎自己受委屈,甚至過于卑微。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作為家長我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類似的狀态,一定及時分析原因,并引導孩子。

今天這篇文章,我不想再去讨論,被孤立的孩子未來會産生何種心理影響。我隻想談談如何引導孩子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在社交環境中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當發現孩子處于這樣的社交環境中,父母又如何跟孩子溝通呢。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社交說到底其實是内心的一種利益交換,這種交換可能不是物質、更不是金錢,而是一種心理的感受。

人在關系中都喜歡獲得他人的認可、喜愛、支援與接納。而在真正的交往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難過、失望、焦慮、擔憂等負面感受,也會經曆不被認可、喜愛與接納的狀态。

真實表達是培養孩子在社交中處于平等關系的核心要點。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孩子正确面對他們的社會交往關系。

01

從小培養孩子自我感受與想法的

表達是至關重要的

現代父母對于孩子的關注過多,尤其是在代養人偏多的情況下。很多孩子的感受往往是被父母感受代替了。

父母認為你開心,你就應該開心,家人認為你餓了,你就是餓了。

這種感受的替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開始可能是身體的感受,慢慢延伸到情緒的感受。

我們往往被教育哭是不對的,不聽話是不對的,不開心也是不對的。久而久之,孩子真的無法關注自我的感受,更無法用語言真實與準确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因為很多時候,這些感受和想法是被父母否定的。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文章開頭故事中的四歲女孩,不知道父母是否關注了孩子的感受。媽媽可以嘗試引導孩子表達當時的情緒感受,鼓勵孩子可以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

大多數讨好型的孩子都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更錯誤的讓自己的行為依附或者讨好其他的人的感受。

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引導孩子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并且讓孩子知道,無論喜怒哀懼都是正常的基本情緒,更是可以表達與說出來的。

尤其是父母刻意引導孩子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一樣是可以表達的。可以用語言說出來:“我很生氣,我很難過或者是我有些害怕等等”。

也可以用表情、動作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引導孩子當他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是可以向家人、老師尋求幫助的。

這時候,家人和與老師都是無條件地去接納他們的情緒。如果孩子總是遇到評判自己的父母和老師,就容易形成讨好型的狀态,因為怕失去,是以不敢表達自己。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02

分享是最容易獲得社交利益交換的方法

我經常給很多家長分享一個經驗。

當孩子進入學步階段後,無論是去小區玩,還是到其他的集體場所,家長都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健康友善的小零食。比如小橘子、小番茄、藍莓等。

3歲之前的孩子物權意識并不清晰,無法掌握真正的分享,不建議家長讓孩子帶玩具出去分享,因為玩具往往隻有一個,是以他們是不舍得的。

小零食是一種很好的分享物。家長們可以回憶下,小月齡的寶貝當看到袋子裡面有很多小橘子的時候,他會願意拿出來分享給其他小夥伴。而如果手中隻剩下一個的時候,他就不願意分享了。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這個年齡段的寶貝分享的前提一定是滿足了自己的需要後,額外才去獲得分享給他人時帶給自己愉悅的感受(例如其他家長的表揚、小夥伴跟自己的交換等)。

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都會有擁有與夥伴玩耍的期待。夥伴玩耍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社交遊戲,趣味性更強。

而如果孩子懂得更多的方式去吸引夥伴與自己互動,就不會用卑微的讨好方式來擷取社交利益。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3拒絕别人,先從拒絕父母開始

這一條乍一看很多家長可能不了解,但也是我最想強調的。

很多父母養育孩子的時候,以聽話為主要目标,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很抓狂。總是要求或者控制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如果遇到孩子拒絕自己的時候,就容易引發父母本身的情緒,最終演變成為雙方情緒的沖突。

我建議父母正确地面對孩子對自己的拒絕。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拒絕并不是一個負面的詞彙,而是一種對自己情緒感受在行為上的表達與回報。拒絕在我看來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對方給自己帶來負面感受時候的本能保護與回報。

隻是拒絕的方式不是情緒發洩、扔東西、打人、破壞等。而是直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用行為拒絕别人的要求。

孩子的所有關系都是從親子關系開始的,也都或多或少受親子關系模式的影響。

在親子關系的互動中,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表達不同的想法、觀點,更允許孩子通過真實表達的方式拒絕我們。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4

教會孩子掌握社交邊界與底線

随着孩子從親子關系過渡到夥伴關系後,父母可以通過繪本故事與遊戲互動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夥伴關系的邊界與底線。

例如,夥伴關系無論再親密,哪些身體部位是不允許碰的。如果對方傷害你,你是可以保護自己甚至反抗的。如果對方用語言、行為威脅你,讓你感受不好的時候,你是有權利拒絕的。

尊重他人與保護自己不是互相對立與沖突的。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5

良好的家庭關系與親子關系讓孩子處于

不攀緣、不附緣的自我意識狀态

良好的家庭關系與親子關系是孩子成長能量的源泉,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家是人的港灣,無論多累,多難,走的多遠,家都是一個能量的補給站。

良好的家庭關系會讓孩子處于安全、放松、平和的成長環境中,也處于高能量值的狀态。

這種親子關系下的孩子往往是被父母認可與接納的,平時跟父母溝通的也很多。父母對孩子不寵溺也不控制,父母對孩子是信任的,并且從小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不過多的保護與幹涉。

孩子逐漸就會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會形成不攀緣、不附緣的自我意識狀态。

這樣的狀态不容易糾結于關系,更不容易陷入到關系的糾纏裡。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6

選擇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能力

在任何的關系中,我們都擁有選擇的權利。

我們可以選擇一段關系的開始,也可以選擇一段關系的結束。很多孩子,甚至很多成年人對關系的選擇往往處于被動狀态,尤其是對于結束一段關系,更是無所适從與恐懼焦慮。

選擇不僅是權利,是意願,更是一種要為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

選擇對于孩子來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從小孩子就開始選擇,他們會選擇食物、選擇玩具、選擇情緒、選擇衣服、選擇夥伴等等。

尤其是處于1-3歲的自我意識萌芽到快速發展的時期,孩子更有強烈的選擇動機與欲望。甚至他們不惜與父母對抗、争吵來争奪自己選擇的權利。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而這時也正是我們尊重孩子選擇,并引導他們體驗選擇後果的最佳時期。比如,孩子選擇玩,不吃飯。當然他有這個權利,但是他就必須承擔一直沒有零食吃而餓肚子的後果。

我們隻有尊重孩子的選擇,才能讓他們充分體驗選擇的結果與後果。孩子的成長不是從父母的講道理中學習,而是從會選擇後的這些結果與經驗中學習。

愉快的體驗會強化他們的再次選擇,而不愉快的體驗會讓他們在再次選擇的時候選擇趨利避害。

現代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我愛你,怕你吃虧,我愛你,就是為了你好,是以我替你選擇。

而選擇這項能力是需要不斷嘗試、體驗、學習、練習來積累經驗的。

是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請不要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權利,更阻礙了孩子學習選擇的能力。

為了讨好夥伴,竟然學狗叫!?請教會孩子正确社交觀

教育是一場我們陪伴孩子一程,但不是一世的旅行。

在這場旅行中,我們隻是陪伴着旅行的開始,然後就會目送孩子們漸行漸遠的進入到獨立的旅行。

隻有父母真正認識到什麼是愛,什麼是尊重、什麼是信任、什麼是放手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才會真正的長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