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用盲目花錢,到處給娃開發智力,把這幾件事做好就行

經常有人問我:能不能寫一篇文章,詳細按年齡、分時間地列出每天可以對孩子做點什麼事情,才能最大化激發孩子的潛力? 說得功利一點:就是怎麼讓我的孩子更聰明?

關于這點,我想先跟大家聊聊當年我和小D的故事。 小D因為早産導緻各方面落後,每隔半年就需要進行一次評估。 她的認知老師問我:你想讓孩子基礎打好?還是讓孩子評估結果好看一點?我堅定地選擇了打基礎,但前兩年是充滿壓力和焦慮的,小D最開始的好幾次評估結果都很差,真的是好多不會啊!(因為沒有教啊 )。

但有意思的是,小D2歲以後,突然有一天就“開竅”了: 她學習、吸收知識的效率很高,認知發展上也有了一次大飛躍,能自覺獨立閱讀,是健全的雙語寶寶,2歲能給我講她的繪本故事。 落後于同齡孩子整整2年的差距追趕上來了,專注力、觀察力和想象力還略高于同齡孩子。

這個過程讓我無比确信,孩子大腦的确是有無限可能的,也讓我明白,每個普通父母隻要掌握正确方法,都能成為孩子的最初的、最好的老師。這裡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基礎的知識。

當我們說“啟蒙”,首先就要明白,啟蒙的對象是什麼?是孩子,也就是孩子的大腦。 我一直把學齡前兒童的大腦類比為一棟毛坯的連體别墅。

孩子出生,意味着這座别墅交房了。父母可以開始就這棟别墅進行動工修繕、設計布局。 對這棟小别墅裝修的過程,就是我們對孩子進行啟蒙的過程。

一個好的設計師一定知道:在無法改變戶型的基礎上,盡可能完善房子的居住體驗。

通過整體規劃、綜合調理,讓它看上去更敞亮、更寬大,住起來更舒适。

好的父母也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智商(戶型)是天生的,但是認知(裝修)是可以提高的。我們可以通過啟蒙,讓大腦整個團隊的合作達到最優化。

大家可以看到,大腦的格局,分左右兩半,這座小别墅分别住着左右兩個性格迥異的鄰居——左邊住着的是嚴謹的“老學究”,右邊住着自由的“藝術家”。(根據下圖,試着感受一下,你日常是哪一類思考者呢?)

不用盲目花錢,到處給娃開發智力,把這幾件事做好就行

學齡前的孩子都是右腦偏好型,是以他們遇到任何事最先想到的就是,你有沒有喜歡我?有沒有感動我、打動我?我有沒有興趣?我讨不讨厭它? 父母啟蒙的要點之一,是先對右腦“投其所好”,并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使用左腦。讓“老學究”能夠走進“藝術家”的家,互相串門,互相合作。

不用盲目花錢,到處給娃開發智力,把這幾件事做好就行

說完了“連體别墅”的左右,再來看看上下層,它們分别對應着孩子大腦上層腦和下層腦。

不用盲目花錢,到處給娃開發智力,把這幾件事做好就行

上層腦:負責掌管那些更加進階思維能力,如思考能力、計劃性、同理心、自我管理能力,還是未發育完全的。

學齡前的孩子都是上層腦未開發的人。他們餓了就哭,急了就産生應激反應,就是下層腦在起作用了。 給孩子啟蒙的第二個要點:父母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下層腦的初始化,并帶着意識去設計政策,幫他們打通上下腦之間的樓梯通道,學會熟練引進上層腦的進階思維參與決策。

總結:學齡前啟蒙要多對右腦“投其所好”,多“邀請”上層腦思考。這是我們每個父母需要記住,好好去好利用的2點,它甚至是我們日常和孩子交流溝通、處理育兒問題所需要用到的第一個解題思路。

裝修,首先要拿到進門的鑰匙吧,啟蒙也是如此,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我們拿到了那把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下面介紹的這5點,就是來幫助我們的。

鑰匙1:教會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情景再現

孩子反複嘗試都無法把一個玩具玩好、把一件事情做對,然後引發暴脾氣。 媽媽想幫忙,很常見的就是對娃說:咱們不可以這樣的,做事要有耐心,你再動動腦筋就可以了。 可孩子愈發生氣,繼續扔……下一次仍然如此 媽媽繼續說:我和你說了,不可以扔玩具。 (孩子還在扔。)

媽媽開始有一點發火了:我數“一、二、三”,不能扔玩具。 (孩子繼續扔。) 最後:媽媽生氣、孩子大哭。代入上面的2個“出廠設定”可以怎麼做?

1)對“右腦”(情緒腦)投其所好:描述情緒說“不”之前,先說“你……”“我……”描述事實而不是上來就說教, “你搭不好積木很生氣。”——描述孩子情緒是怎樣的,即“你怎麼了”; 孩子對情緒是最敏感的,感覺家長說對了,才能接受下一步。

2)引入上層腦操作:接納壞情緒,限制壞行為“我也好希望積木可以搭好高,嗯……這麼高,不對,這麼高,這麼這麼高!”——媽媽模仿孩子絞盡腦汁解決困難的樣子,也是一種無聲的共情。他們會想:我内心想要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情,媽媽是充分了解我的。 這時就可以進一步,接納情緒,限制行為,同時帶動他們的左腦參與思考。告訴孩子:“扔玩具是不可以的,但你可以到媽媽懷裡消消氣。”

或者:“玩具不能用來扔,如果你覺得太生氣了,可以和媽媽一起跺跺腳/畫畫。”

他們就會慢慢體會到:

情緒是怎樣的?

有壞情緒的時候,一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

要排解自己的壞情緒?我可以做什麼?

鑰匙2:描述問題,給予資訊

這個方法,特别适合用在你希望孩子改正錯誤的時候。

情景再現

孩子在畫畫,把顔料弄得地上到處都是了,我們“你怎麼又把顔料弄到地上了?……*&……*”, 把“你怎麼又把顔料弄到地上了”換成“我看到顔料掉在地上,到處都是”。——描述你看到的一個事實。

“我不喜歡看到地上到處都是灑落的顔料。”——和孩子分享你不喜歡的事情(情緒)“地上的顔料幹了不容易清洗,是以我們要在紙上畫畫。現在我們一起用一塊濕布擦幹淨吧。”——引入了具體改善的辦法這個過程中,有2個關鍵點:

1、盡量别用質疑句,多用陳述句、

2、多提供資訊解釋“為什麼”“怎麼辦”,引導正确方法

學習這些更高階的技能:比如思考能力、同理心,每個人都是在反複練習中才能得到提高的。

鑰匙3:總結需求,邀請動腦

這一點特别适合用在希望孩子學會做某事時, 這是我曾經走過的小彎路,應該也是很多父母有共鳴的典型案例。

情景再現

小D在玩拼圖,找到一塊後沒放到正确的位置,還在努力嘗試。我忍不住就會想上手幫忙:你這樣不對,要放這裡。 (她不聽,還是執意要放在她認為對的地方。) 我說:你怎麼沒聽媽媽說的話呢?媽媽告訴你了,那裡不對,要放這兒!(孩子雙手一攤:好,媽媽放。) 我:好,媽媽放給你看,放這裡,你繼續玩。(小D再也不想玩拼圖了,一片一片拿給媽媽:媽媽再放。) 最後,我們以為孩子應該要會了,說:你自己來啊,媽媽教過你了。孩子拒絕:不要,媽媽放,媽媽放!對右腦投其所好的做法:

1、語言快一步,行動慢一步,動手之前,幫孩子總結。

“我看到你嘗試把這塊拼圖放在這裡,但似乎放不進去呢。”“你看上去有點兒沮喪,你嘗試了好幾次,拼圖就是放不進去。”“如果你繼續在這裡嘗試,也許結果還是放不進去呢。”

2、真正的幫助是幫助孩子自己做到。

“如果我們兩個一起動腦筋,說不定可以有辦法呢。”——邀請孩子跟你一起想辦法。 “我看到這塊拼圖是正方形的,拼闆上哪個空是正方形的呢?”——引導孩子去發現,而不是替孩子做。 看到孩子拼圖時上下放倒置了,你就可以說:“如果我們試試把拼圖轉個方向,你覺得會怎麼樣?”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請出左腦那個喜歡邏輯、關注細節的“老學究”,思考能力、計劃性這些思維方式也得到了鍛煉。 而我們給予孩子解讀問題的視角,就是讓孩子明白問題出在哪兒,讓左腦、右腦進行溝通與合作。

當孩子感到“原來可以這麼解決問題”時,這就說明他們的上層腦已經開始進行裝修和施工了。

鑰匙4:早教啟蒙的關鍵:打通全感官

這算是一通百通的招數了。 孩子所有的學習都是靠感官(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輸入的,感官的刺激越好,他們學習的通道就越暢通。 我們常說的“心靈手巧”也是這個意思。

不用盲目花錢,到處給娃開發智力,把這幾件事做好就行

日常陪娃的時候,我會從這2方面來考慮:

1)我的主題是否能引發孩子的興趣?

2)他現在正在使用哪個主導感官,我有沒有可能更多調用他的其他感官加入其中?

當我和小D親子閱讀時,除了讀給她聽(聽覺參與),還會邀請孩子觀察尋找圖檔(視覺); 進行觸覺遊戲時,不僅僅隻是讓孩子摸和體會(觸感),還可以配合語言描述讓孩子看到這些材質的不同(視覺)和聽到我們描述這樣觸感的文字(聽覺)。

聽童謠的時候可以一起蹦蹦跳跳,跟着童謠節奏一起打節拍做動作,這也是在聽覺的同時融入了視覺和前庭。

鑰匙5:有趣比有用更重要

對右腦“投其所好”的啟蒙,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父母如何讓孩子首先感到有趣、快樂、輕松,左腦的那位“嚴謹”鄰居才會出來串門。

每當我希望小D學習某個知識某個概念時,我會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1)有什麼玩具可以把這個學習融入的?

2)有什麼小遊戲可以邊玩邊學的?

不僅是對學齡前啟蒙,甚至到學齡後,也是保護孩子學習熱情中最重要的一點。 比如一年級了,孩子要開始學寫字了吧,除了抄寫,多問問自己上面的兩個問題,答案就不同了。 比如,拿出橡皮泥,讓孩子用橡皮泥搓出字的筆畫,做手工的過程中就把筆順記住了。

不用盲目花錢,到處給娃開發智力,把這幾件事做好就行

再比如想發展娃的空間概念,在紙上畫出積木平面輪廓,看看孩子能否精準配對成功:

不用盲目花錢,到處給娃開發智力,把這幾件事做好就行

這篇算是從根本上了解認知啟蒙的了。當你覺得孩子教不會、情緒差,自己搞不定的時候,提醒自己:孩子的大腦天生就是這樣,就是一棟天生的“毛坯房”嘛,咱們好好裝修就好啦!

大J小D

500萬父母關注的育兒暢銷書作家,專注分享育兒方法,讓帶娃更輕松。擅長兒童全腦啟蒙、親子閱讀、在家早教。著有育兒暢銷書《打造兒童超級大腦》,《愛上閱讀的秘密》、《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系列三部曲。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