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晚年,不犯三傻,不插三手,不借三錢

文/桃子家的

圖/來源于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人到晚年,不犯三傻,不插三手,不借三錢

1.對身體不好的傻不能犯

健康,是每個人追求夢想,開始一切行動的最基本條件。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無法用十分的力量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最讓人恐懼的,是以,保持身體健康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既然是責任,就不能有半點馬虎,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人生負責。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拓展人際關系,打通人脈,是以酒局越來越多,有的人一天要輾轉好幾場,也無所謂胃裡是否翻江倒海的難受,總之隻要還能撐得下去,就一定會喝個昏天黑地。

而通過喝酒促成的交情,往往很難長時間維系,最終用尊嚴和身體的不适得來的卻是最廉價的。

是以,對身體不好的事情千萬别做。

人到晚年,不犯三傻,不插三手,不借三錢

2.放任兒女啃老的傻不能犯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心寶貝,不管他們是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是已經長大成人的大人,在父母的眼裡,永遠是孩子。

不忍心他們受苦,受累,受委屈,隻想用自己最大力量,趁自己還有能力,給他們提供最好的一切。

有的父母,把握不好對孩子之愛的尺度,過分溺愛,從小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是以在長大後,他們不僅不知道心疼已經老去的父母,還會認為父母就應該負責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三四十歲,自己沒有工作,成天窩在家裡,每天晚上熬夜玩遊戲,一覺睡到日上三竿還不起,成天渾渾噩噩,混吃混喝,依靠父母微薄的生活費用來生活。

這就是典型的“啃老族”。作為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有個正确的三觀認知。不然,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隻能苦往肚子裡咽。

人到晚年,不犯三傻,不插三手,不借三錢

1.不插手子女教育孩子的事

有資料表明:“68%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是以“隔代親”就成了就是最普遍自然的現象,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總會有點溺愛。在教育孩子身上,總覺得自己是過來人,有一定的經驗,是以就當仁不讓地“主動”插手第三代的教育。

小王兩口子,因為平時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孩子,就把孩子送到了父母身邊照看,孩子上幼稚園中班了,本應早就學會了吃飯,可是,每天下午孩子放學後都叫着好餓,要吃飯。

這是因為,他在幼稚園吃飯時,不像别的小朋友,早就學會了獨立吃飯,是以自己拿勺子舀半天都喂不到嘴裡,導緻每天都很餓。

回到家後,爺爺奶奶做好飯,就開始喂,這時,正好小王來了,看到孩子張着口,等着奶奶一勺勺地喂飯,頓時生氣起來。

他告訴孩子現在已經長大了,必須要學會自己吃飯,不能總等着大人去喂,孩子一聽爸爸批評了就放聲大哭,一邊的奶奶心疼不已,開始指責起了小王,又抱着大孫子一頓安慰。

這樣一來,小王教育孩子就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還會讓孩子心裡認為爸爸是錯的。

是以,老人最好不要插手子女對第三代的教育權,現在社會,他們的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你可以幫忙照顧孫輩,但有些事最好不要插手。

人到晚年,不犯三傻,不插三手,不借三錢

2.不插手别人家的閑事

你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遇到過這種人,愛對别人的生活指手畫腳,他們總是喜歡插手别人的生活,對别人的人生指指點點。他們總覺得自己說的是對的,你就應該按照他說的去做。

小區裡的老張,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小區的門衛,裡面的住戶,他一般都認識,平時他在院子裡碰到誰,總會一頓盤問,碰到30歲的小劉,他說:“小劉啊,你怎麼還不結婚啊,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孩子早都上學了,年輕人不能隻顧着玩。”

碰到老李,他又說:“老李啊,你兒子大學畢業了吧,沒見上班呀,怎麼還不找工作,可以去創業試試啊。”

總之,他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非常喜歡插手摻和别人的事情,也不管别人願不願意聽,聽了會不會反感。

與人相處,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你什麼事都要插一手,管得太多,就會影響彼此的感情。

人到晚年,不犯三傻,不插三手,不借三錢

1.投資理财的錢不借

我們總說“理财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就是因為投資理财,是一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你無法預知未來會有什麼風險,是以在做這件事情時,一定要保持理性,謹慎的态度。

如果有朋友告訴你,他最近在投資,想要和你借點錢,還告訴你裡面的利潤很大,你千萬不要被迷惑了頭腦。如果他賺了,那是他發财了。

但是,若他虧了錢,風險就會由你來承擔了。朋友跟你借錢投資,一定要慎重考慮。建議你盡可能不要借錢給别人用于投資,因為投資風險極大,有時會血本無歸。

不管給的利息有多高,涉及到投資理财的錢,都不要借,不要被高利息所誘惑。

人到晚年,不犯三傻,不插三手,不借三錢

2.超出能力的錢不借

雖然錢是考驗兩個人交情是否好的一個試金石,但是,如果有人和你借錢,金額不在自己承受損失範圍之内的,就不要輕易借。

俗話說,有多大能耐,吃多大碗飯。

人,最關鍵的在于要認清自己,我們要明白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不在能力範圍的事情,如果你強撐着去做,有時會一敗塗地。

對于朋友,量力而行,要把握好金錢的“尺度”,就足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