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中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的節奏。居家學習期間,如何增加“心能量”成為了老師和家長都十分關心的事情。
由于居家學習和居家辦公時間的變長,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時間也相應拉長,同時,家長的焦慮感日益增加,在各種因素交織下,親子間的相處正面臨着新的挑戰。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靜安區心理咨詢協會的專家應邀對區内外近三十所中國小開啟了線上講座,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找對方法,幫助孩子适應網課學習

講座聚焦“疫情時期,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适應網課學習”,引導家長們在疫情期間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最大限度地預防、減少孩子心理問題的發生,幫助他們成長。
學校學習vs居家網課
專家從生活學習、認知發展、情緒情感和社會交往四個角度羅列了學校學習和居家網課的差別。疫情居家給家長和孩子都帶來了各種方面的壓力,導緻其對未來充滿了各種未知的不确定性,進而造成心理失衡。專家給家長指出了可以幫助孩子的舉措,強調不能輕易否定孩子。
疫情帶來的思考
家長在特殊時期更應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把重點從解決心理問題轉變成促進心理發展,最大限度地預防、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用愛發電,建立溫暖的親子關系
講座聚焦“親子關系”。專家引用危機案例、心理學試驗強調了家庭對于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幾點育兒建議,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溫暖的親子關系。
影響最大的社會環境
對孩子心理影響最重要的社會環境就是家庭。家庭中主要的是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
用愛交往
和家長分享了心理學實驗和一部心理短片,旨在提醒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往是需要肢體接觸的,并非隻是物質上的保障,和孩子的交往要用愛。
有效的溝通方式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應該要換位思考,要把大人的了解和說法轉換為孩子能夠了解和接受的方式和用語,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地了解,建立溫暖的親子關系。
專家的講座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家長們認真傾聽,積極參與互動,至今已有三萬多父母參與。講座為家長們提供了滿滿的“心能量”,将“心智慧”運用到居家學習期間的家庭教育中,守護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父母、老師感言
四x班汪xx家長
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專家說的事情我幾乎都有親身體驗,讓我警醒!要最大限度地預防、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更重要的是,我終于學會從自我覺察到改變認知了。
三x班林xx家長
居家網課對于孩子和家長都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新的挑戰。如何應對情緒的變化,如何不把焦慮傳遞給孩子,如何釋放孩子的壓力,平等共處,對于孩子和家長都是一種自我學習和成長。不急躁,不焦慮,和孩子一起成長。
六x班王xx家長
聽了家長學校的講座,收獲滿滿。
第一,孩子在家,我因她學習狀态有所松懈而焦慮,擔心一旦返校學習,孩子的成績會退步。老師說要學會接納情緒,建立與孩子的聯結。仔細想想,确實在家幹擾多,換我自己,夜深人靜時才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想從今天開始就學着接受孩子居家學習的狀态,更多地去了解孩子;同時以身作則,與孩子共同養成規律作息,更加去關注孩子習慣的培養。
第二,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的關鍵時期是0到18歲, 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跨度,在孩子的不同階段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對青春期的孩子更要引導他們去認識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很喜歡老師分享的一句話:“失敗的事就如一片葉輕輕飄落,請不要傷心,請不要難過,因為葉子掉了還會再長。”與孩子共勉!
八x班淩xx家長
從2019年底疫情爆發,至今已有三年之久。這次家長會後,我有了許多感悟。
首先是疫情帶給我們的思考。每個人的生命都隻有一次,面對有限的生命,我們無須畏首畏尾,時光不會因為我們的吝啬而停止流動。作為家長,疫情期間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對于孩子人格塑造方面,早年家庭環境因素和個體成長環境因素都與我們家長有關,二者之間互動作用,一切環境對人産生的影響,都需要我們家長對孩子良好的教育作為基礎。
家長會讓我反思對孩子的教育,“教育”不是簡單的道理傳授,而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感應,是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具有正确的三觀,讓孩子樹立起目中有命、目中有人和目中有物的價值觀,珍視生命,尤其是在疫情下,關注自身成長。
疫情時期,孩子上網課隻是一個過渡性的教學方式,父母要幫助孩子盡快适應這種學習方法,保持學習的連貫性。當疫情過去,學校即刻會恢複到正常的教育教學形式及程序。到時,每個孩子還将面對複學後的學習适應問題,這是對于家庭心理調适的又一個考驗。
相信疫情終将被戰勝,孩子們終将回到美麗的校園!
來源:上海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