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了幼稚園,家長就擔心寶寶在幼稚園不适應,或者受欺負,都希望孩子在幼稚園能夠吃好,玩好,和小朋友相處好。
可是,寶寶第一次離開家,進入集體生活,難免會不适應,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
這不,看到一位寶媽路過幼稚園,看看女兒在幼稚園怎麼樣,沒想到看到真實的一幕,寶媽瞬間心情五味雜陳,為女兒擔憂。
寶媽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在開心地玩小車,而自己的女兒一個人藏在角落裡,坐在小車上發呆,一會兒又換個姿勢發呆,寶媽看到女兒這樣“不合群”很傷心。
但是,更讓寶媽傷心的是,下面的一幕,這時有個小男孩上來搶走了女兒的小汽車,女兒不知所措,也不敢搶回來,隻是遠遠地看着。

此時女兒一直跟在老師身後,應該是想讓老師幫助要回來,但是女兒不敢跟老師說,就這樣默默地跟着老師,老師走哪她跟到哪。
無論是哪個寶媽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心裡都不是滋味。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孩子在幼稚園普遍遇到的問題:
1、孩子不知道如何融入集體,和小朋友一起開心地玩耍
2、孩子的東西被搶了,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3、孩子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上幼稚園,培養孩子兩方面的能力很重要
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需求
孩子遇到事情不要哭或者悶在心裡不說,這樣孩子會吃虧的。因為有想法不說出來,别人想幫都不知道怎麼幫你。
有的孩子遇到問題會大哭,吸引老師的注意力,其實老師是不喜歡這樣的孩子的,一直哭,不說原因,老師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也沒法幫助孩子解決,也沒有足夠的耐心哄孩子。
告訴孩子,有什麼事情,有什麼需求,要說出來,清楚地向老師表達。比如想喝水,想上廁所,别人搶了玩具自己想要回來等等。
正如文章開頭小女孩的小車被搶了,她一直跟着老師而不說話,老師也不知道她想幹什麼,還以為是她跟着玩的。她的跟,就沒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還在招呼其他小朋友的。
是以,父母平時在家裡,就要訓練孩子遇事就說的能力,不要用哭來達到滿足自己需求的目的,并且孩子哭時,家長不要輕易去滿足他。
孩子适應集體生活的能力
孩子離開家,上幼稚園,是走入社會的第一步,雖然孩子小,但也要學着怎麼跟别人相處。
首先我們要教育孩子有禮貌,遵守規則,不搶别人的東西,不推其他人;但是,我們也要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别人侵犯了自己,先大聲說,不可以,以聲震懾人,然後大膽向老師尋求幫助。
孩子也是欺軟怕硬,你強了,他就弱了。
如果孩子沒有禮貌,總是搶别人的玩具,推别人,慢慢就沒有小朋友給他玩了,他會被孤立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如果孩子被欺負,不敢大聲反抗,下次别人還會欺負他。
在幼稚園不能融入集體一起玩的小朋友,慢慢會變得自卑。幼稚園的人際交往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情。
是以,父母帶孩子出去玩,比如去廣場或者遊樂園玩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懂禮貌,有規矩,比如大家排隊滑滑梯,排隊蕩秋千等。
要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交朋友,能夠融入大家一起玩的遊戲中。
你家孩子上幼稚園遇到過什麼問題?如何解決的?
(圖檔源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