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價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甚至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甯願付出自己的生命,可見愛之偉大。
然而,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采用了一些不太正确的方式,使得結果不盡如人意。
看過一個相關節目的報道,女孩是獨生女,從小就生活在錦衣玉食的家庭中,可以說缺什麼父母就盡自己所能滿足她。
父母也說過,他們一直都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富養的觀念,就這樣小女孩漸漸開始接觸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和事物,變得越來越叛逆,甚至和父母大打出手,逃課進酒吧,和形形色色的人混在一起,可父母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給孩子的愛錯了。
1
父母以為的為孩子好,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育兒之道。
01 溺愛孩子
溺愛孩子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作為父母,疼愛孩子,想把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給孩子,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如果疼愛超過了那個限度,就會變成溺愛,而溺愛就不是為孩子好了,這種愛其實已經變質了。
哥哥和嫂子一直想生一個兒子,前年,他們的願望達成了。
大侄子很健康,現在已經快三歲了,哥哥嫂子對這個兒子特别寵愛,他要什麼哥哥嫂子都會滿足他。
一次來我家吃飯,把我的手機扔到了地上,螢幕碎了,我氣不打一處來,可哥哥卻說“小孩子嘛,不懂事。”
02 不負責任的愛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孩子想在假期上個補習班,告訴了爸爸媽媽自己的想法,可媽媽卻說“上什麼補習班,人家家裡比我們富裕,還有人家成績好,你呢,你成績就這樣,自己不努力,就算是補習也沒有用,你自己要努努力就不需要補習”。
可見這樣的家長,說的是為孩子着想,但又不舍得為孩子付出,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愛。
03 對孩子過分控制
有很多孩子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父母不了解自己,對自己的控制欲也特别強,一開始都認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愛,認為父母的出發點百分之百就是為孩子好,但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他們所謂的這種對孩子的保護,實際上是一種“控制”。
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想法,也讓許多家長拿着愛孩子的名義去對他們的人生進行控制,這樣的孩子以後反而會更叛逆。
或許現在有很多子女都不太願意與父母溝通,因為爸爸媽媽沒辦法了解自己,卻又總想着控制孩子。
前不久和媽媽通了電話,剛接聽就聽見媽媽一頓輸出,問我為什麼不回家、為什麼不打電話,最近在忙什麼、為什麼不接受家裡安排的相親等等。
挂掉電話以後,我感覺身心疲憊,但我很厭煩這種感覺,在外面的時候,不管工作有多累、日子有多苦,我都沒有過這種感覺,和媽媽通完電話,我卻有了很疲乏的感覺,甚至想逃離,或許這就是控制欲的後遺症吧。
2
這些你以為愛孩子的方式,恰恰是對孩子“變相的”傷害。
01 孩子會更加叛逆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父母如果一直慣着,一直縱容孩子,隻會讓孩子的行為變本加厲。
有很多相關的例子,孩子已經上國中了,爸爸媽媽仍然對孩子各方面都想幹涉,總覺得自己是在為孩子着想,然而孩子也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和父母發生争吵,事實上這種什麼事情都為孩子處理妥當,并不是愛孩子的表現,孩子也會因為父母幹涉太多,自己失去了自由,而做出更多不計後果的事情。
02 孩子會自卑
有些家庭條件并不是及其困難,然而很多的父母卻一點舍不得為孩子花錢,不會給孩子報興趣班,不會讓孩子參加補習,甚至連帶孩子出去吃頓快餐都覺得劃不來,什麼事情都會與錢挂鈎,一點兒冤枉錢也舍不得花.
嘴上隻會說着讓孩子憑借自己的本事努力,但另一方面還不時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覺得自家孩子不如别人,隻會讓孩子内心更自卑。
03 孩子缺乏主見
父母什麼事都為孩子想周到,甚至有些孩子穿什麼衣服,父母都要管,就這樣很多俗語開始流行在我們耳邊。
例如,媽寶男、乖乖女······讓孩子越來越失去主見,這樣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隻會失去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
3
作為父母,應該科學育兒,不要錯把控制當愛。
01 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
作為父母,想要正确教育孩子,就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總是把思想局限在父母這個身份上,也要多替孩子想一想,這麼做他們能不能接受,是不是為孩子好。
要了解孩子,畢竟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
02 不要做強勢的父母
爸爸媽媽們,應該知道強勢不可取。
過分強勢隻會把孩子越推越遠,也會使得孩子自卑、膽小且懦弱,我相信,父母不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
是以,爸爸媽媽不妨适當地示一下弱,讓孩子也可以體驗一下掌握“大權”的感覺。
03 适當地放手
孩子随着年齡的增長,總歸要出去闖一闖,爸爸媽媽不可能陪在他身邊一輩子。
是以,真正對孩子好的方式,是盡早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這樣的話,以後步入社會他們才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爸媽才能不操心。
除此之外,爸媽不要總是把孩子抓在手裡,孩子就像是手中的那把細沙,你抓得越緊,他溜得越快,有時候攤開手掌,他們反而會停留很長時間。
這就是告訴爸爸媽媽們,該放手就要放手。
很多父母,也是第一次為人父、為人母,沒有太多的經驗,在育兒的道路上,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可能會犯錯,但是沒關系,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及時改正就好了,好好和兒女相處,做一個善解人意的爸爸媽媽,才能擁有幸福的家庭。
相處之道
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解析兩性情感、男女心理,解讀愛情婚姻家庭本源,讨論職場、朋友相處智慧,分享戀愛技巧、婆媳關系、學習子女親子關系、家庭教育,讓你人生更和諧.
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