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晚上和奶奶睡好,還是和媽媽睡好?結果大不同,媽媽要知道

同僚欣欣家老二,從出生就跟着奶奶睡了2年,老大則一直跟着自己睡。她明顯感覺到兩個孩子對自己的感情不同。

每天上班,老大都會跑過來求抱抱,還會拉着媽媽說一堆:“媽媽我會想你”“媽媽好好工作”之類的貼心話。而老二則冷冷地看着,偶爾心情好會說聲“再見”。

孩子晚上和奶奶睡好,還是和媽媽睡好?結果大不同,媽媽要知道

欣欣說現在特後悔沒讓老二跟自己睡,感覺現在怎麼彌補老二始終跟自己有一道溝,有些無力。

二胎放開,欣欣的情況并不是少數。大多數全職媽媽,被工作和生活雙面夾擊,白天鼓足勁應對工作,下班還要和孩子周旋,一到晚上就恨不得躺在床上睡死過去。要帶2個孩子睡覺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是以大部分職場寶媽都會讓孩子跟老人睡。

據我觀察,身邊二胎家庭有将近一半都是老二和老人睡。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老人的陪伴,反而和爸媽在一起時會有些不習慣。

但你知道嗎?這種情況對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系”是極大的阻礙。

建議寶媽再難也要帶娃睡覺

不是挑撥奶奶和孩子間的關系,而是心理學家發現:媽媽是孩子安全感的最佳來源,也是幫助孩子建立“依戀”關系的第一人。

孩子晚上和奶奶睡好,還是和媽媽睡好?結果大不同,媽媽要知道

依戀關系又将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親密關系、人際交往能力,決定孩子的社會性。也就是說,縱然奶奶的愛很重要,但媽媽的愛與陪伴誰都替代不了。

尤其是1歲以内的孩子,他們對睡眠的需求非常高:

一般來說,3個月以内的小寶寶,一天要睡夠13~18個小時;

4~11個月以内的寶寶,每天則需睡12~16個小時;

1歲左右的孩子,睡眠時長雖然會縮短,但也需要11個小時左右。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理能力有限,身邊躺着的人将是她們安全感的主要來源,這個時候媽媽陪伴的時間越長,孩子就越有可能建立“安全型”依戀。

當然,并不是說奶奶的陪伴就無法建立“安全型”依戀,而是孩子更容易在媽媽的陪伴中汲取力量,這是天性。相對而言,媽媽更容易建立起安全依戀。

孩子晚上和奶奶睡好,還是和媽媽睡好?結果大不同,媽媽要知道

19世紀,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勒内·施皮茨做過一次跟蹤實驗。他跟蹤了育嬰園内的寶寶,雖然每天都有專業人員照顧,但這些離開媽媽的寶寶慢慢地都感到焦慮、驚恐,反應也變遲鈍。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1歲以内的孩子,睡覺時習慣依賴母親的懷抱,有時媽媽出門,她們還要抱着媽媽的衣服才能睡着。終其原因不過是媽媽不在,孩子沒有安全感。

親密的母子關系,直接影響孩子的依戀關系

心理學家艾恩斯·沃斯做過一個“陌生情景法”實驗。他先讓孩子和媽媽在一個陌生房間,随後讓一個陌生人與媽媽交流,接着讓媽媽離開房間,觀察孩子的反應。随後又讓媽媽回到房間,再次觀察孩子的反應。他得出了3種母子依戀關系:

安全型:大約70%的孩子是這類型,這類孩子很有安全感,能夠快速适應周圍環境,媽媽不在也會努力探索周圍環境。

焦慮-沖突型:這類孩子很沖突,他們會擔憂媽媽不在,也會在媽媽回來時假裝沒看見。他們的情緒波動很強烈,同時有一定的攻擊性。

回避型:這類孩子表現得很冷漠。媽媽是否走開對他們影響不大,經常會隔離自己的情感體驗。

孩子晚上和奶奶睡好,還是和媽媽睡好?結果大不同,媽媽要知道

艾恩斯·沃斯發現,那些和媽媽關系親密的孩子更容易發展處安全型的依戀。而将自己隔離在媽媽之外的孩子,則更大機率會發展成沖突型或回避型的依戀。這些孩子長大後,要麼将自己隔離在人群之外,要麼強迫自己融入集體但實際很疏離。在處理親密關系時,也會采取回避、沖突的方式。

心理學家還發現,父母陪睡是很容易拉進親子關系的方式。年輕的父母一般會在孩子睡覺前,幫孩子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陪孩子做做遊戲或者與孩子進行一些簡短的聊天。一個簡單的睡前故事、一場簡單的對話、媽媽哼着的搖籃曲、都會變換成維系親子關系的紐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

孩子晚上和奶奶睡好,還是和媽媽睡好?結果大不同,媽媽要知道

而和老人一起睡的孩子,則很少有這種體驗。大部分老人不會給孩子培養睡前儀式,更沒有豐富的睡前活動,單調的睡前步驟其實是在剝奪孩子親密關系的培養機會。

是以,如果有條件還是建議寶媽要自己帶孩子睡,實在條件不允許,那麼2歲前盡量做到陪睡。

建議寶媽陪睡的其他原因

原因一:老人無法休息,睡眠品質得不到保障

當了爹媽的都知道,哄孩子睡覺是一件非常耗精力的工程,哄睡之後有些熊娃半夜還得起來上個廁所。再小一些的寶寶,3個小時還得喝一次奶,再加上孩子頭疼、感冒無法避免,大人想睡個安穩覺真的很難。

孩子晚上和奶奶睡好,還是和媽媽睡好?結果大不同,媽媽要知道

老人白天帶了一天孩子,晚上睡眠還得不到保障,加上年齡又大很容易身體扛不住。大部分老人的睡眠品質本來就不太好,再加上熊孩子鬧騰,讓老人陪睡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原因二:老人比較溺愛孩子,不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欣欣說老二跟奶奶睡,每天晚上睡前還要再吃一個奶酪棒。因為這事婆媳間沒少争論,婆婆認為孩子吃個奶酪棒入睡更快,為啥不讓吃呢?欣欣卻覺得明明都刷了牙了,還吃啥?

孩子晚上和奶奶睡好,還是和媽媽睡好?結果大不同,媽媽要知道

不得不說,老人和年輕人的育兒理念确實存在代溝,相對而言老人更溺愛一些。孩子也是抓住這一點,會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時間一長慢慢就會養成不健康的睡眠習慣。

最後想說,孩子分房睡前,睡覺是我們能陪伴他的最長時間。彼此的呼吸、溫度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陪伴的幸福。當然,我們幫孩子培養的睡前習慣也會成為他們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性格發展。

雖然哄睡耗費精力,但父母的每一份付出都會成為幫助孩子的助力,也會成為親子銀行裡的金币,促使親子關系愈發和諧,父母可别偷懶哦。

最後還需要提醒,如果媽媽身體不适,也不宜将孩子強行留在身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