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急診來了3名封控小區患者,華山醫院3場手術幾乎同時開展

急診來了3名封控小區患者,華山醫院3場手術幾乎同時開展

華山醫院急診轉運通道。 本文圖檔均為華山醫院提供

4月18日,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所在的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門診負壓手術室、醫院手術中心内,3台神經外科手術幾乎同時開展。腦血管,腦惡性良性腫瘤,創傷重症三組專家“全副武裝”,在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的配合下,為封控區轉運來的24歲小夥子、72歲獨居老人和35歲快遞公司員工緊急開展手術。截至晚上10點,手術均順利結束,三位患者平安傳回病房。

其中,24歲的小夥子小韋于4月16日因左颞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被收治進入華山神經外科急救中心。此後的一天裡,小韋病情逐漸加重,CT提示腦疝風險,随時需要進行手術。

急診來了3名封控小區患者,華山醫院3場手術幾乎同時開展

24歲小夥子正在接受手術。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總院執行主任朱巍教授表示,這是一種顱高壓危象,小韋因顱内壓增高,周圍神經、血管和腦幹組織被壓迫,情況危急。他随即電話統籌協調,最終小韋完成了手術。

而就在同一天,還有一名從封控區至外院急診就診,又經120轉入華山醫院急診的72歲老年男性患者。這名老人右臂缺失,又是獨居老人,一日三餐都由街道居民照顧,封控期間居委會從業人員注意到了老人腿腳不便、有尿失禁持續現象,聯系了他居住在浦東的姐妹,最終輾轉經120送入華山醫院。入院時,其血腫壓迫已引起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排尿功能,并導緻一側偏癱、行走困難,此刻雙側瞳孔變大,面臨腦疝風險。

緊接着,4月18日淩晨4點半,華山醫院急診又接收了一名需要緊急神經外科手術的患者,這是浦東一家快遞公司員工劉師傅。劉師傅35歲,已頭痛頭暈半月,現在更是惡心、嘔吐,行走不穩,經同伴呼叫120救護車轉院至華山急診,CT提示:患者右側小腦4-5厘米巨大占位,伴腦積水。

急診來了3名封控小區患者,華山醫院3場手術幾乎同時開展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總院執行主任朱巍教授為72歲老人确定手術切口位置。

當日,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腦膠質瘤中心副主任吳勁松教授與神經外科總值班朱鳳平醫生在急診查房時發現,這名35歲患者的顱内占位導緻脊液循環通路受阻、産生大量腦積水已明顯引發顱内壓過高,也需要盡快進行腦室外引流、穩定病情。

三台手術,每台都非開不可。怎麼做到對患者、對醫護、對醫院都安全?

對此,華山醫院院感科主任楊帆教授、急診科主任助理楊敏婕醫生與神經外科專家組在工作群裡開展了激烈的讨論,最終确定具體方案。

由于三位患者都來自封控區,且都是急診緊急入院,無法完全排除風險,轉運、醫護、消殺團隊都需要“大白”上陣,并由後勤保障部門實時對檢查、轉運及手術場所進行消殺。

4月18日下午1點起,三台手術陸續開展。在術前,專家團隊還針對72歲老年患者情況,與其5名家屬進行了術前連線談話,經家屬同意手術方案後,方才開展手術。三場手術均順利實施。

當晚11點多,随着最後一位患者轉運至留觀病房,醫院上司以及參與統籌、指導與排程的醫院抗冠秘書處、院感、後勤、保衛等多部門負責人終于放下了懸着的心。

急診來了3名封控小區患者,華山醫院3場手術幾乎同時開展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腦膠質瘤中心副主任吳勁松教授為患者制定手術方案。

華山醫院總院手術室科護士長李根娣介紹,在封控期間,醫院手術室經常上演這樣的“生死救援”。4月18日當天,除了這三例神經外科急診室手術,另有神經外科平診手術、腎病科手術同時開展。

華山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毛穎教授表示,封控以來,普外科、手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等學科經常在手術室忙碌着開展急診、平診手術。在醫院統一協調下,手術中心特意将六樓手術室單獨辟出,接受有新冠感染風險患者的緊急手術,工勤、保衛、後勤人員随時待命,救援、消殺,一個都不少,確定手術室安全。

“神經外科有很多急診手術,隻要是患者必須開的刀,即使條件再艱難,我們也一定開,有時候一些患者有顧慮,我們專業判斷風險後,也會盡力說服他們,第一時間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我們醫務人員來說是最重要的。”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總院執行主任朱巍教授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