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在西子湖畔

一個因熱愛而生的社團

用自己的唱腔和身段

演繹了一隻美輪美奂的“蝴蝶”

這是越劇中的梁祝化蝶

他們,演繹的是才子佳人

極具江南靈秀之氣

他們,傳承的是國家級非遺

被稱為中國“第二國劇”的劇種

他們,是浙江大學學生越劇社

越劇社在2022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的演出視訊

傳承與創新

連結起浙大、杭州與越劇

從2018年成功舉辦首場年度大戲以來,浙江大學學生越劇社已連續四年被評為“校級十佳社團”。這個以“越劇”為載體的社團,講述的不隻有戲曲的故事,還有西子湖畔的故事、傳統文化的故事。

由越劇曲調改編而來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伴随浙大師生每一個夜晚的旋律,《梁祝》在教室和圖書館響起,代表着一天學習、工作的結束。

而越劇社選擇的第一部年度大戲,就是新版《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是越劇的經典篇目。喬裝改扮、赴杭求學,杭州的萬松書院在高山下、流水間,造就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愛情傳說,讓杭州與蝴蝶的故事結緣。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折子戲《從萬松書院到求是書院》

為了迎接杭州亞運會的到來,越劇社的成員們準備了一出“折子戲”,并在杭州地圖上勾畫出了一隻“蝴蝶”。從萬松書院到求是書院,起點是第一部年度大戲《梁祝》故事發生之地,終點選在了浙江大學玉泉校區。一隻巨大的“蝴蝶”,在杭州串聯起了《陸遊與唐琬》《白蛇傳》等諸多越劇選段。

“古典即新潮”,這是越劇社自己的口号。“别人能做原創曲目,為什麼我們不能。”抱着這樣的心态,他們在傳統的唱腔韻律裡填上新詞,創編《宜山問答》。浙大“文軍西征”,行至廣西宜山,既受瘧疾肆虐,又遭空襲威脅。竺可桢老校長在這條曆經艱難困苦的西遷之路上,提出了“求是”精神,勉勵師生“救國不忘讀書”。站在新時代浙大人的視角上,《宜山問答》的新編片段醞釀而成。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首演成功之後,越劇社受邀赴紹興演出

“竺校長是紹興人,我們也想用紹興話、用越劇,講述浙大的故事。”這是他們創作和演出的初心。2018年,他們也受邀前往越劇的發源地紹興,去到了當地基層開展演出,讓他們的第一部年度大戲《梁祝》走出校門,走入當地百姓的生活之中。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2019年,年度大戲《陸遊與唐琬》謝幕合影

2018年的新版《梁祝》,2019年的詩畫越劇《陸唐》,浙大越劇社均是全國高校裡第一個将篇目完整演出的社團。2021年,越劇社則用年度大戲《五女拜壽》為建黨百年獻上了自己的禮物,他們希望新時代的越劇亦能煥發新的生機。

艱辛與付出

用年度大戲在校園“出圈”

一年一次的年度大戲,獨具匠心的折子戲專場……看似輝煌的背後,離不開越劇社成員一直以來的艱辛付出。

2018年4月21日,是一個社團“老人們”全都能脫口而出的日子,那是越劇社第一部年度大戲《梁山伯與祝英台》演出的日子。這部戲對于社團來說,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越劇社在校園内的空地排練

首次推出“年度大戲”,全靠自己的摸索和嘗試。缺人,他們就向杭州其它高校借人,向校内“兄弟”社團借人,拼拼湊湊組建成了六十人的大戲團隊。缺排練場地,他們就每晚穿梭于校内的各片空地。缺指導,那就社員之間互相教一點,跟着錄像帶再學一點,連貫起來也有模有樣。缺道具和舞美,他們就向專業劇團借,從富陽跟着貨車走高速,把一箱一箱的道具一起扛了回來。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越劇社搬運從專業劇團借來的道具箱

“《梁祝》裡有一出戲,我們排練了整整一個學期,”當時正讀大二的社長洪文翔回憶道,“那七分鐘的選段,是情緒最強烈的片段,需要八個書生動作完全整齊劃一,排程起來非常麻煩。”當時,每個周末他們都在排練,一次就要好幾個小時,不斷地重複、自我挑剔,最終才呈現給了觀衆最好的一面。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書生”龍套們排練同一個動作

傳統的戲曲演出能否吸引在校學生,是大家在編排年度大戲時一直擔心的問題。“一是怕沒人來,二是怕演着演着觀衆走光了。”當時正讀大一的社員車宇超這樣訴說自己的擔憂。

但同學們的熱情出乎了他們的意料,誰也沒有想到,放票的第一分鐘,291張票發了出去。緊接着越來越多的人,領取了這場演出的門票。發票的那天晚上,社團的大部分人還在排練。“一聽到這個消息,我激動得捶地,”當時大三的社員孫群安說,“提前兩個月開始的宣傳,就是怕沒有人來,那天晚上大家都很興奮。”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2018年,年度大戲《梁祝》首演時的排隊情景

演出那天,檢票的隊伍早早地就排起了長龍,從紫金港校區劇場的觀衆入口,經過陽明橋,一直排到了橋那頭的基礎圖書館。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2018年,年度大戲《梁祝》首演時的觀衆席

舞台上的他們,用餘光瞥到觀衆席裡的人越來越多,還有留學生的面孔出現在其中。他們覺得,值了!也更加堅定了未來把“年度大戲”做下去的信心。

愛好與情愫

他們走入兒時深處的記憶

“我們就是愛聽,”車宇超這樣介紹自己加入越劇社的情緣,“小時候的社戲,紹興的民間越劇團就在船裡,停在家裡的河對岸。散戲後,我有時趴在外婆的背上回家。在田間地頭,外婆嘴裡哼着戲,就像童年時的散文詩。”

加入越劇社的新成員裡,有零基礎、但想要探索中國傳統曲藝文化魅力的,也有從小便學習過唱戲、想在社團繼續鍛煉的,但更多的還是像車宇超這樣,在懵懂時對越劇的喜愛中,慢慢走得更加深入的。

方言是戲曲的基礎。從一個觀衆到一名演員,想唱好越劇,首先就得學習唱腔裡的紹興方言。紙上的念白旁,密密麻麻寫滿了标注,這是他們為了學習越劇而做出的努力的見證。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左圖為車宇超為往屆社員糾正咬字時,社員寫滿标注的台詞紙

右圖為車宇超在社交媒體關于越劇念白的分享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越劇技能的提升,除了請專業劇團的老師來指導以外,更多還是得靠社團内的傳承。一群人圍在一起,對着錄像帶互相琢磨,唱腔、咬字和身段,每個人身上似乎都能找到些往屆社團人的影子。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社員們聘請專業劇團老師教唱

常年維持在四十人左右的越劇社,雖然同其他社團一樣每年一換屆,但是骨幹成員的參與度幾乎不變。愛好和興趣不會随着年紀的增長而衰減,本碩博的同學們,甚至是校内的一些教職工,仍傾情參與在社團活動的第一線。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左為車宇超、孫燕萍(女)在《盤夫索夫》中飾演曾榮、嚴蘭貞

右為孫燕萍(女)、洪文翔在《五女拜壽》中飾演楊三春、鄒應龍

從大學、碩士,再到如今的博士在讀,孫燕萍在求是園的十餘年青春歲月中,也與越劇社共同成長,期間參與了越劇社的曆年大戲。她曾經代表社團和學校去香港高校演出,也曾參與過學校120周年校慶表演,她見證了越劇社的發展和興盛,也見證了傳統曲藝文化在高校學生群體裡的“出圈”。

古典即新潮!熱愛,唱響在西子湖畔

孫群安(女)在《五女拜壽》中飾演翠雲

醫學院的孫群安,2015年大學入學;藥學院的洪文翔,2016年大學入學;電氣工程學院的車宇超,2017年大學入學……曾經他們是社團内“前輩”和“晚輩”的關系,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演出搭檔,是演出團的團長和團員。如今他們都已經進入了研究所學生階段,也仍然活躍在每一次年度大戲的排練和校園越劇舞台之上。越劇社對他們來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

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愛上越劇。他們也和婉雲平劇社、昆曲研習社等傳統戲曲類社團攜手進步,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愛上中國戲曲,愛上傳統文化。

圖檔來源于受訪者團隊

文字記者: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歐陽雨軒 | 黃子葉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歐陽雨軒

責任編輯:馬宇丹 | 李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