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主思考的空中機器人成群結隊飛出浙大,登Science子刊封面

新智元報道

編輯:時光

【新智元導讀】大陸自主研發的飛行規劃器等于給無人機安裝了智慧大腦,它不僅可以自主規劃路線,還能成功進行避障。

最近,在浙江安吉的一片竹林中,一群微型智能無人機正在集體出動,它們遊刃有餘地穿梭叢林。

看,這既像軍事演習,又猶如小鳥穿越林間。

4.5MB

這些機器人編隊,時而輕巧掠過叢林,時而交叉變換隊形,如雁陣飛過,如蝴蝶起舞。

其實,這是由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浙大湖州研究院完成的一項研究,發表在今年5月份的《科學》子刊《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

論文位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robotics.abm5954

穿越叢林

無人機如何自主找到最佳航線?

在茂密的森林裡,對于無人機來說,這就是混亂的環境。

如此環境下,一個無人機都很難找到路線,更不用說成群結隊的「群體導航」了。

現在,大陸自主研發的規劃器等于給無人機裝上了「智慧大腦」,不僅可以精準規劃路線,還可以身輕如燕巧妙避障。

因為,在未知複雜環境中成群結隊的自主飛行,一直被看作是AI與機器人飛行的一大技術瓶頸。

然而,在2年多的研究中,浙大團隊努力解決了這個問題,其核心就是智能導航和快速避障。

在叢林裡飛進去,飛出來,身形矯健,這不就是中國武俠片裡頭的鏡頭?

唉,人還是太重啦,難免毀壞竹林,破壞生态。

那麼,我們研發的微型無人機呢,它還沒有一瓶可樂重!

于是,這些智能微型無人機群可以這樣飛:

它還可以這樣飛:

那麼,這些無人機群是如何實作智能飛行的呢?

不是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嘛,有了障礙并不可怕,無人機可以繞飛。

上圖中間那條曲線就是,無人機成功避障後規劃的飛行路線。

事實上,野外的障礙物不計其數,于是,無人機就要對這些避障任務一一完成。

識别這些障礙物之後,無人機就能精準規劃出自己的路線。

即便前途漫漫布滿荊棘,無人機也足夠聰明,能夠自主規劃路線。

研究團隊

論文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所學生周鑫,通訊作者為該院的許超教授和高飛副研究員。

「人字形的大雁、井然有序的鴿群,當我們仰望天空,自然界中飛鳥的叢集總讓我們思考它們是如何保持隊形的。」許超教授說。

讓機器人像鳥兒一樣能夠成群自由地飛翔,道法自然,這是研究團隊苦苦追尋的研究目标。

「我們為空中機器人打造了一個智慧大腦。」許超教授說。

研究關鍵是做到了化繁為簡。許超教授認為,「把實體世界的運動資訊表征成一系列的數學問題,識破複雜問題背後隐秘的特殊數學結構。」

然後,利用機載計算資源完美破題。

盡管處理器隻有拇指大小,但是,它能夠獨立計算處理飛行過程中遇到的海量資訊。

單個空中機器人隻有手掌大小,比一瓶可樂的重量還要輕。通過集體的協同努力,浙大團隊研發出小巧輕便、自主可控又能成群結隊的飛行系統。

「我們讓機器人看得懂世界,主動避開障礙物,實作群體飛行。」高飛副研究員說。

在僅使用機載視覺、機載計算資源的情況下,這些無人機實作了在野外樹林複雜環境下感覺周圍障礙物。

另外,這些無人機還能定位自身位置及生成飛行路徑,實作多智能體通訊等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許超教授還認為,研究在智能化、網絡化、自主化等多項技術取得了突破,這項成果也将對工業界的機器人和産業更新産生積極作用。

「生活中有很多場景都能用到我們這項技術,比如掃地或服務機器人,如果裝上了我們研發的「智慧大腦」,就會更加聰明。」高飛副研究員這樣說到。

談及未來應用,高飛認為,在火災等搜救場景中,小型叢集機器人能夠更好實作搜救目标,減少搜救人員風險;在地形勘探中,也可以快速對人員無法到達的區域進行模組化。

參考資料:

http://www.news.zju.edu.cn/2022/0505/c24345a2526071/page.htm

http://www.ailab.cn/robot/20220505128808.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