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不好這件事,新冠可能多殺死百萬人

你的家裡,還有沒打疫苗的老人嗎?

你是否收到強化接種的通知,但是還沒來得及去?

你是否還在糾結自己是否「不适合」打疫苗?

别猶豫了,快去接種疫苗吧!

新冠疫苗,真的能救命

我們先看一組資料:

據香港衛生署提供的最新資訊,截至目前 2022 年 4 月 17 日 0 時,香港第五波疫情中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為 8926 人,其中有 8579 人年齡 ≥ 60歲,占比高達 96.1%。

在疫情中期更詳細的統計資料裡,香港本波疫情中,與

面對快速傳播的奧密克戎,老年人相對風險很高,迫切需要一種救命的手段。

讓我們再來看一組資料:

做不好這件事,新冠可能多殺死百萬人

圖檔來源:《2019 冠狀病毒病死亡個案報告初步資料分析》

把香港的死亡資料從接種新冠疫苗的角度做做分拆:

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全人群病死率為 2.97%;

接種了一針人群就降到了 0.97%;

完成兩針接種進一步降到了 0.16%;

三針接種完成病死率隻有 0.04%;(未接種疫苗的 1/74)

完成三針接種的 30 歲以下人群沒有出現一例死亡。

同樣在疫情中期更詳細的統計資料裡,香港本波疫情中,在 ≥ 60 歲的人群中,未接種疫苗者的相對死亡風險是接種 ≥ 2 劑疫苗者的 21.3 倍,是接種 1 劑疫苗者的 2.3 倍。

這個救命的手段就是疫苗!

經曆了一輪奧密克戎洗禮的香港,用生命的代價再次告訴我們:如果不加疫苗保護,不加足夠的加強疫苗保護,我們,尤其是老年人,還是相當于在疫情中裸奔。

接種新冠疫苗——尤其是加強針——就是避免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最有效的方式。

上海的疫情還在上行發酵期,相關資料可能有所滞後,但也可見端倪。

根據 17 日新聞釋出會通報的資料,目前上海市有重型病例 16 例,當中最小一例是 33 歲,其他均為 70 歲以上的老年人。所有重症病例中,隻有 1 人全程接種新冠疫苗,其他病例都未接種。

18 日通報 3 例死亡患者,均為 90 歲左右的高齡人士。

接種新冠疫苗,在今天利大于弊

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沒有接種疫苗,有多種不同原因。對疫苗不良反應的擔心可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誠然,新冠疫苗的研發是前所未有的「快車」,盡管同樣是在科學體系下經曆了臨床試驗完成的,但時間短,大家仍然對可能的未知充滿疑慮,這也是人之常情。

尤其是之前的兩年,中國的防疫采用的是嚴防輸入路線,嚴格的管理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少新冠病毒的國家之一。隻有間斷的局部疫情出現。如果實體防禦做得很好,我們根本沒有接觸病毒的機會,疫苗的幫助好像不大,那即便是極其微小的可能的「弊」也不想忽視。

是以就出現了明明疫苗儲備量充足,也有不斷的「激勵」,但不少人就是要「再等等看」。香港,比内地有更多樣的新冠疫苗選擇,同樣是接種比例不理想,尤其是老年人。

做不好這件事,新冠可能多殺死百萬人

香港本次疫情暴發前疫苗接種陷入「停滞」

圖檔來源:ourworldindata

形勢完全不同了。

在傳播力爆表的奧密克戎,尤其是奧密克戎 BA.2 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大的機率悄悄暴露在病毒面前。使用疫苗防護的獲利突然成倍增加了。重新衡量利弊,結果是很明顯的。

這些弊對比獲益顯得渺小,其實不管從臨床試驗,還是近兩年接種的執行個體來看,弊本來也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沒有任何藥品 100% 保證不存在任何副作用,而疫苗的不良反應也是如此。不要以不是百分百安全為理由來抗拒接種。

大陸 ≥ 60 歲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的已有數億人,資料顯示老人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還略低于年輕人。雖然接種疫苗後極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的機率在百萬分之一左右。

對于不排除疫苗相關的異常反應,大陸也有完善的保險制度承擔相關的診療費用。

不止在國内,大陸使用的多種新冠疫苗也在他國的 Ⅲ 期臨床研究和大量真實世界研究中證明了對老年人和合并慢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當然,在接種疫苗前,醫務人員也會充分評估受種者的健康狀況,隻要将近期身體情況和用藥資訊告知接種點醫務人員,醫務人員就會給出是否能夠接種的建議。千萬不要自己判斷「不适合疫苗」。

努力克服現實中的接種困難

除了對新冠疫苗可能弊端的擔心,還有其他一些影響接種的因素。

首先,老年人沒有足夠的疫苗防病意識。

因為疫苗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老年人很少把接種疫苗納入到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老年人接種也存在現實困難。「我又不出門」「反正我年紀大了」常成為拒絕疫苗的原因。

但今天新冠疫情是全球事件,除了老年人自己,接種對身邊的親人也是一種幫助。要認識到積極接種對社會整體的收益。社會也應該繼續做好科普,加強正常疫苗教育,提供上門接種等便利條件。

其次,醫務人員的認知也待更新。

醫務人員出于職業習慣,對疫苗的使用都會更加謹慎,非常關注關注證據的充分和嚴謹性。如果疫苗的最新研究資訊無法及時觸達臨床和公衛醫務人員,這種情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疫苗接種工作推進。

目前國内的新冠疫苗接種指南還是 2021 年 3 月的版本,在有些問題上說得不夠清楚,比如慢性疾病患者角度,隻說了「健康狀況穩定,藥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禁忌人群,建議接種。」如何去評判「穩定」并不清晰,也影響了大量慢性疾病及惡性良性腫瘤康複者接種。

做不好這件事,新冠可能多殺死百萬人

圖檔來源:乳腺癌新冠疫苗接種共識

這一現象正在逐漸改觀,各個醫學學會在制定疾病診療指南時紛紛納入了新冠疫苗接種說明,或者制定相關共識,給出了更為具體的指引,鼓勵接種。也希望未來國家的官方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彙總更新的研究證據,給出更為具體,更能指導醫務人員執行的新版本。

最後,大量不實消息也增加了不信任感。

全球都面臨類似的問題,甚至有疾病因為不實消息引起疫苗接種下降死灰複燃。專業機構和我們每個人,應該加強對謠言的管理和澄清,加強對不良反應處置方案以及疫苗效果的宣傳,減少各種不信任感。

正确的資訊得到廣泛傳播,才能消除更多人的擔憂,提高疫苗接種率。

接種現狀:老年人加強針嚴重不足

如果隻看大陸的疫苗接種總資料,還是不錯的。根據 ourworldindata 的資料,截至 4 月 11 日,大陸完成至少一針疫苗接種的人口占比是 88.6%,完成兩針基礎接種是 86.2%,領先日本、美國等多數國家。

但目前存在一個問題:我們主要接種了年輕人。老年人的接種,尤其是強化接種嚴重不足。

在 2022 年 4 月 12 日的聯防聯控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介紹shuo說,截至 4 月 11 日,大陸 60 歲以上老年人中,完成全程接種 2 億 1329.3 萬人,完成加強免疫接種 1 億 5076.1 萬人。

簡單推算,目前全國約 82% 的老年人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約 58% 的老年人已完成加強針接種,看似比例已經不低,但低于人群平均水準。從數量上來說,仍有 5000 萬以上老年人完全沒有任何疫苗保護,如果他們像香港老年人那樣一下子暴露在病毒面前,會有上百萬死亡的悲劇發生。

正在被疫情困擾的上海,老年人接種率更低,截至 4 月 15 日,上海 60 歲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種率 62%,完成加強針的僅為 38%。

更高齡的人群更是嚴重不足。在 3 月 17 日披露的數字中,80 歲以上的強化接種比例不到 20%。

做不好這件事,新冠可能多殺死百萬人

新加坡高齡人士的接種完全不遜于年輕人,接近 100%

圖檔來源:新加坡衛生部

做不好這件事,新冠可能多殺死百萬人

多數歐洲國家跟瑞典一樣,高齡人士接種更多

圖檔來源:outworldindata

國内這種接種「倒挂」,老年人嚴重缺乏接種的情況,讓我們本來不錯的接種數字顯得暗淡。

面對疫情最該被保護的人,沒有被疫苗保護起來。

我們不希望像香港那樣,直到疫情來襲,公衆看到了老年患者的大批死亡,才亡羊補牢,短時間裡突擊進行疫苗接種。

除了老人外,很多之前的接種「禁忌人群」,例如兒童、孕産婦、慢病患者等,也随着更多研究逐漸放開或者未來将要放開,讓疫苗的保護擴充到更多人。

猶豫不如行動

今天的新冠疫情,重症、死亡風險看來确實并不高,但持續的病毒變異,更強更隐匿的傳播,讓我們時刻處于風險之中,絕對不可忽略。更何況新冠病毒也難談溫和,嚴密防護下依然導緻了一定數量的死亡。

疫苗接種率低,是目前中國防疫鍊條上的最大短闆。更值得我們傾注精力于此。

為了提供應對新冠病毒侵襲的更有效防護,國家也在積極推進基于不同技術平台的新冠變異株疫苗、多價疫苗等,未來相信會有更有效的疫苗被不斷引進和推出,我們能接種到更安全更高效的疫苗獲得更大強大的保護。

然而,這并不影響先把現有疫苗打了。當然可以比較白鞋和黑鞋哪個更舒适對腳保護更好,但比較不用光腳走在鵝卵石路上,先穿上一雙鞋再說。

4 月 14 日晚間,中國科協旗下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發起一份《關于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和加強針比例的倡議書》,呼籲在動态清零的同時,盡全力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特别是加強針接種率。

上海衛健委主任邬驚雷也在 4 月 17 日的新聞釋出會上強調呼籲符合條件的上海老年人在小區解封、附近的接種點開放後盡快接種疫苗。

我們打赢了了防疫戰的上半場,面對突然變化的疫情形勢,不能讓努力付之東流,短闆應該盡快補齊。

所有符合疫苗接種要求的人,快去打新冠疫苗!

從小處說,這是保護自己;

大一點兒,這是在保護孩子,保護家人,保護鄰居,讓他們能更快地回到正常生活;

更大的視角,這是珍惜國家和社會花費巨大代價帶來的寶貴時間視窗,能讓國家在來襲的疫情大潮中更安全,更有底氣采取更優化的措施來應對疫情對社會的影響。

本文稽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Dallas J. Smith, Avi J. Hakim, Gabriel M. Leung, Wenbo Xu, W. William Schluter, Ryan T. Novak, Barbara Marston, Bradley S. Hersh. COVID-19 Mortality and Vaccine Coverage —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hina, January 6, 2022–March 21, 2022[J]. China CDC Weekly, 2022, 4(14): 288-292. doi: 10.46234/ccdcw2022.071

[2] 徐若男, 聶建雲, 王濤,等. 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種中國專家共識[J]. 傳染病資訊 2021 年 34 卷 6 期, 481-484頁, ISTIC, 2022:北京市科技計劃.

[3]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和醫院管理局:2019 冠狀病毒死亡個案報告初步資料分析

[4]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和醫院管理局:2019 冠狀病毒病第 5 波資料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

策劃制作

策劃:Eric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