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密克戎導緻大量住院和死亡?WHO 疫情周報到底說了什麼

今天,#奧密克戎導緻出現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的詞條引發熱議。而這一資訊的源頭,來自 WHO 于當地時間 4 月 12 日釋出的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學報告。

此次 WHO 報告總結了以下要點:

1、全球所有地區最近一周的新增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均呈下降趨勢。但應謹慎看待這種下降趨勢,因為部分國家減少了病毒檢測。

2、最近對 Delta-Omicron 和 Omicron 譜系的重組體,需要持續密切的監測。

3、近幾個月來一些國家已大幅減少了對于新冠病毒的檢測,這樣的話各國可能無法準确判斷流行病學趨勢、采取必要防控措施以及監測病毒變異。

4、中國所在的東南亞地區,新增确診病例自 2022 年 1 月中旬以來均呈下降趨勢。

報告編譯如下。(注:由于篇幅原因部分内容有删減)

确診數和死亡數均呈下降趨勢

全球新增的新冠确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在連續 3 周内均持續下降。在最近的一周内,報告确診病例數超過 700 萬例,報告死亡病例數超過 22000 人,與前一周相比,确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分别下降了 24% 和 18%。

奧密克戎導緻大量住院和死亡?WHO 疫情周報到底說了什麼

圖源:WHO 周報

全球所有地區最近一周的新增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均呈下降趨勢。

奧密克戎導緻大量住院和死亡?WHO 疫情周報到底說了什麼

圖源:WHO 周報

截至 2022 年4 月 10 日,全球已報告超過 4.96 億例的确診病例、超過 600 萬例的死亡病例。

然而 WHO 提示,應謹慎看待這種下降趨勢,因為部分國家正在逐漸改變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導緻進行的病毒檢測減少,是以檢測到的病例也減少。

新冠疫情最新評估結果公布

随着新冠病毒的變異,我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也在改變,用于控制其傳播、防止其産生嚴重後果的應對措施也在改變。

在 WHO 在 2021 年 4 月 6 日完成的最新快速風險評估中,由于新冠病毒對人類健康有持續風險,其在全球公共衛生風險被評為「很高危」,意為這種病毒具有傳播風險和無法充分控制的風險。

迄今為止,WHO 已對新冠病毒進行了 13 次快速風險評估,并對變異體出現等特殊事件進行了額外評估。此次,WHO 釋出對新冠疫情的最新評估結果。

新冠大流行仍在繼續,主要在未接種疫苗的高危人群中傳播,死亡率很高。高傳播性的 Omicron 毒株已取代了幾乎所有國家的其他流行毒株,在全球占據了主導地位。

截至 2022 年 1 月底,全球報告的确診病例快速增加,且幾乎同步,這與 Omicron 的免疫逃逸特性有關。

3 月初觀察到全球确診病例進一步增加,這主要是因為西太平洋區病例數的延遲增加,以及歐洲區域的新增數量反彈。

這種趨勢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例如 Omicron BA.1 和 BA.2 的傳播優勢;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PHSM)的放寬;接種疫苗或感染後獲得的體液免疫開始減弱。

最近對 Delta-Omicron 和 Omicron 譜系的重組體,需要持續密切的監測。

Omicron引起的最近一波疫情與之前的幾波不同,其特征是許多國家的病例數、住院數(特别是重症)和死亡人數之間的脫鈎。

然而資料也顯示出,未接種疫苗的人在感染 Omicron 後,相比接種疫苗的人仍然面臨更高的嚴重疾病風險。

此外,盡管疾病的嚴重程度有所下降,但 Omicron 病例的大量增加會導緻大量患者住院治療,給醫療保健系統帶來了進一步的壓力。在一些國家中,此次疫情的死亡人數與以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雖然 Omicron 的疫苗有效性(VE)減弱,但目前的 VE 對 Omicron 來說仍然可以防重症。此外,有證據表明,加強針可顯著改善 VE。但具體能保護多久,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目前,全球已發行了超過 110 億劑疫苗。然而,仍然存在嚴重的不平等現象,低收入國家中隻有 11% 的人完成了初次接種程式。各區域之間也存在差異,疫苗接種覆寫率在西太平洋區域是 82% ,而在非洲區域是 13%。

值得關注的是,疫苗接種應盡量覆寫易感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合并症患者。在全球範圍内,約 35% 的 60 歲及以上人群,尚未能完成初次接種程式。

盡管非洲區域的疫苗接種覆寫率較低,但近期非洲的體液免疫血清陽性率約為 72.6%,這可以顯示出新冠病毒在非洲的傳播程度。

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EUL)準許的診斷方法,包括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這兩種方法對于 Omicron(包括 BA.1 和 BA.2)均有效。

WHO 憂慮的是,近幾個月來一些國家已大幅減少了對于新冠病毒的檢測,這樣的話各國可能無法準确判斷流行病學趨勢、采取必要防控措施以及監測病毒變異。

盡管目前新冠病毒的傳播率很高,但許多國家放棄了大多數防疫政策,并且沒有采取分層或分階段的放開方法。這可能導緻失去公衆的信任,如果未來出現新的 VOC 毒株,防疫政策可能不容易重新實施。

世衛組織釋出了《為在 2022 年結束全球 COVID-19 突發事件的最新戰略防範、準備和應對計劃》,其中概述了新冠疫情的未來情況,并考慮到大流行帶來的困難,闡述了需要如何調整目前戰略。

對于目前的全球公共衛生風險,現有的認知仍然不足。例如,關于新出現的變異株和重組病毒,體液保護的持續時間,以及改變防疫措施對病毒傳播、住院、死亡率的影響等資訊。

東南亞地區概覽

最近一周,東南亞地區報告了超過 20.4 萬例新增病例,與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8%,延續了自 2022 年 1 月中旬以來的下降趨勢。

然而,不丹最近一周報告的新增病例增加了 70%。新增病例數量最多的三個國家是泰國(171 890例)、印度尼西亞(12 726例)和不丹(10 785例)。

奧密克戎導緻大量住院和死亡?WHO 疫情周報到底說了什麼

圖源:WHO 周報

東南亞地區最近一周新增死亡人數略高于 1300 人,與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15%。報告新增死亡人數最多的是泰國(668 例)、印度(340 例)和印度尼西亞(338例)。

策劃:地貓、fy|監制:gyouza

題圖來源:WH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