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突發疫情檢驗人該怎麼做?國家隊教你如何從容應對

面對突發疫情檢驗人該怎麼做?國家隊教你如何從容應對

作者:趙洋 龔興 楊佳錦

指導專家:項忠元副教授 檢驗醫學科副主任

點評專家:胡敏教授 檢驗醫學科主任

機關: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從武漢新冠疫情爆發被撲滅以來,雖然形勢仍有反複,但總體都比較局限。正當大家都習慣了這樣的節奏時,一顆王炸突然在今年3月暴雷。由奧密克戎引發的新一輪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國28個省市,其中湖南省也未能幸免,尤以長沙市為重。随着感染确診人數的增多,長沙市決定緊急開始啟動全員核酸篩查。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檢驗醫學科作為湖南省臨床分子診斷中心,被長沙市芙蓉區指定為封控區和管控區重點人群标本篩查的實驗室。面對突如其來的任務,科室迅速響應,在本院臨床标本和職工篩查标本大量增加的情況下,依然高效地兼顧了社會大規模篩查,圓滿地完成了近以往4倍标本量的工作任務。終于在全市人民的共同不懈努力下,長沙疫情得到徹底控制。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疫情還遠沒結束,動态清零是基本原則。如果下一次是你們所在地區爆發疫情,你們科室能應對嗎?下面将從“人、機、料、法、環”這幾個方面分享我們的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一、“人”

我科設定了專門負責新冠核酸的部門,屬于國務院公布的第五片區公共檢測實驗室,按國家要求日檢測能力10000管進行配置。在疫情常态化情況下,實驗室日平均檢測量約為2500管左右,主要檢測對象為住院正常篩查、門急診發熱患者和本院職工定期篩查等。正常配置8名從業人員為,基本可滿足全年24小時無間斷運作。

此次長沙啟動全員大規模篩查後,按照《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中對10000管檢測人員數量的建議,需要立即組織24-25名檢測人員以及15名輔助人員。然而科室自疫情開始,就已經先後派出了20餘人火速支援山東、吉林和上海等地的核酸檢測和指導工作,使得我科現有的人員數量已經顯得捉襟見肘。但為了支援抗疫,各組通過内部工作協調,在確定正常工作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依然抽調出之前已儲備的新冠核酸檢測人員進行支援。除此之外,上報醫務部第一時間啟用了我院其它科室的新冠核酸檢測儲備人員。這些儲備人員之前已經參加過湖南省臨檢中心組織的PCR上崗教育訓練并獲得相應資質,其中甚至不乏去外地支援過的抗疫先鋒。正是有這樣充足的人員儲備,才讓我們有底氣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做到“召必回,戰必勝”!

所有人員在一天内全部到位,而此時我們面對的标本有三類:

1.門急診發熱患者及紅黃碼人群标本,這類标本有嚴格的TAT要求(3小時内發出報告),是以需要優先處理,必要時利用快檢裝置進行檢測;

2.正常住院和門診普通患者等臨床标本和本院職工篩查标本的檢測,按平時處理即可;

3.全員核酸篩查的标本,這類标本量最大,到實驗室時間不定。是以該标本檢測人員工作時間機動,等标本到時再通知到崗,盡量避免人員過分疲勞,保障持續戰鬥。

根據上述标本來源和特點,我們将人員分為四個班次,其中還包括晚班(僅負責晚上少量臨床标本)。除晚班外,其餘班次均分别安排各自标本簽收和編号人員,但試劑配置和核酸擴增崗位可共用同一批人員。這樣配置設定人員和崗位,比較适合突發狀況下沒有時間對臨時上崗人員進行全流程教育訓練的情況。通過固定崗位可減少教育訓練時間,盡量降低人員的操作誤差,增強儲備人員信心并保證工作的持續性。在人員和分班固定以後,對人員進行針對性的上崗教育訓練,由原核酸組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相應崗位的教育訓練、考核和授權,内容包括每個崗位的生物安全防護的穿脫、流程操作和注意事項等。此外人員派班時各班次均指定一個經驗豐富并有管理能力的老師擔任組長,負責帶隊和品質把關,確定檢測過程規範、監督和及時糾正操作中的問題。

面對突發疫情檢驗人該怎麼做?國家隊教你如何從容應對

表1 人員班次安排和崗位配置設定

二、“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實驗室已按10000管标本檢測能力配置了相應的裝置,但在面對突然激增的大量标本和嚴格的TAT要求時,明顯感覺效率不夠。為了适應新的形勢,保護從業人員,我們緊急添置3台16通道的快檢裝置以及96孔提取儀和自動點樣儀各兩台,并于當夜完成性能驗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強度。在任務最重的加樣環節,為了減輕檢測人員單手擰蓋帶來的痛苦,新增了擰蓋機這一神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大規模篩查中最讓大家都頭痛的問題,深得大家的認可。

三、“料”

疫情期間,無論是物資還是試劑的消耗都是異常巨大的,是以需要穩定及時的供應鍊滿足工作需求。任何一項供應不上,都可能造成工作的停滞。

四、“法”

在2020年我們科新冠核酸檢測就通過了ISO15189品質和能力認可,屬全國首家,是以在檢驗環節上有比較完備的體系。此外我們還參加了衛生部臨檢中心組織的室間質評,而且每次都獲得通過。結合嚴格的室内品質控制程式,都可以保證結果的準确。

對于分子生物學實驗來說,污染是最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當PCR實驗室有大量人員流動時免不了會産生人源性的污染,對于這一點,我們需做好以下幾點:

1. 加強人員教育訓練,注意細節,加樣等操作需要勤手消,操作前後都要對實驗室進行徹底的消殺,每完成一大批次的标本就進行生物安全櫃、地面和加樣槍等的消毒;出入實驗室不戴髒手套觸碰門把手或者開關,減少人員流動,操作動作輕柔;擴增區需注意的是防止八聯管爆管,離心前應仔細檢查蓋子是否蓋好。

2. 做好實驗室環境監測,在提取間和擴增區分别放置樣本管敞開蓋子過夜,每天和标本一起檢測監測環境,以防污染,在手觸摸較多的地方如鍵盤、加樣槍等用沾生理鹽水的棉簽十字來回三次擦拭後進行檢測。

3. 進行實驗室大掃除,每次完成一輪新冠檢測,需使用84消毒液(84原液1:15稀釋)對地面和桌面進行拖洗,還需要對生物安全櫃、核酸提取儀及加樣槍進行擦洗;由于84消毒液對具有腐蝕性,之後需更換抹布使用清水對安全櫃、核酸提取儀及加樣槍進行擦洗,随後使用75%酒精噴灑安全櫃、核酸提取儀和加樣槍最後使用擦手紙将酒精擦幹。如遇标本或陽性質控灑出污染地面或生物安全櫃,應立即按上述步驟進行清潔工作,消除污染。

五、“環”

在工作期間,大家群策群力,定期開會讨論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對檢測流程進行優化。為了更好地監控每一個環節中标本流轉和品質問題,我們對樣闆流轉記錄單進行了優化。在流轉單上添加了加樣人、點樣人、試劑批号和上機儀器等,便于标本和結果溯源,有助于将問題問題落實到具體的人或儀器。如發現了由于人員加樣操作而導緻結果不理想時,就及時對人員進行針對性教育訓練,以保證檢測品質。同時我們還設計了新的樣本複查表單,用于對每日工作進行歸納總結,便于分析改進。

面對突發疫情檢驗人該怎麼做?國家隊教你如何從容應對

圖1 新冠核酸檢測樣本流轉記錄單

面對突發疫情檢驗人該怎麼做?國家隊教你如何從容應對

圖2 複查樣本登記表

六、經驗總結

從2003年的非典到現在的新冠疫情,應該讓我們意識到感染性疾病的爆發随時可能出現,而檢驗科無疑是處于抗疫最前沿的部門之一。我們需要未雨綢缪,相信這次疫情可以讓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獲得快速成長,以便更加從容應對今後的困難。

從2020年至今,我科許多老師已經參與全國大大小小的各種抗疫行動,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迹,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上是我科在應對本次長沙疫情中參與全員核酸篩查,面對臨床标本和篩查任務雙重壓力下,在人員安排、流程優化和防止實驗室污染等重點環節中的做法和思路,希望對醫療機構檢驗科在面對疫情時,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和應急能力方面有參考價值!

專家點評

點評專家:

胡敏教授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檢驗醫學科主任

評語:

本文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檢驗醫學科在這次疫情中,參加全員大篩查工作中繼使用方艙、氣膜實驗室和移動P2檢測車後的又一實戰工作總結;該文章回顧總結了醫院臨床核酸檢測實驗室在疫情期間,最大效率的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保證檢測品質的思路和方法,從啟用儲備人員、根據人員特征教育訓練上崗、優化流轉單、優化複查記錄等方面,在原有PCR實驗室運作規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優化,在短時間内既保證了完成檢測任務,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檢測品質,對檢驗科同仁們在應對核酸檢測标本量急劇增加、TAT越來越短的現狀時提供思路,也為實驗室在提升應急能力方面提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