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3 培養适應力的核心是提高心理耐受度

家長,你好!

歡迎來到“中國好家長”系列課程。

我們本期學習的專題是《适應力》,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3講,内容是“提高适應力的核心是提高心理耐受度”。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心理耐受度指的是什麼?所謂的心理耐受度,就是忍受不舒服的感覺的能力。就好像一根橡皮筋,有的橡皮筋天生就是柔韌度比較好,韌性比較強的,再大的挫折也不能把它弄斷,而還有些橡皮筋确實非常脆弱和僵硬的,稍稍一折就好像要被折斷了。那麼,好像看起來,橡皮筋的柔韌度是天生的,固有的,沒辦法改變的。但是好消息是,并不是這樣的,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天生是比較膽小和脆弱的,或者你希望你的孩子變得更加的有韌性。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非常多可以幫助孩子的改變。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幫助孩子提高ta的心理耐受度,讓孩子的橡皮筋變得堅韌又柔軟!

我們先來聽一個我的一位學生的故事。這位女生算是我一個非常特别的個案了,因為她是我們校長轉介過來的,說真的工作這麼久,還從來沒有被校長介紹過“生意”呢。我有些忐忑地詢問了一下原因,後來才知道這位學生因為發動父母,反複投訴學校而“出名”,從學院上司到校上司,幾乎每一位有關的上司,都處理過她的投訴和聲淚俱下的抱怨。

這位學生投訴的原因是她覺得學校的考試太難了,雖然她已經花掉了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學習上,依然有兩門課挂科了,這導緻她即将面臨着大四了,還要被退學的風險。我聽了她的故事,一方面覺得有些殘忍,可另一方面也知道,規則就是規則,沒有通過考試而出局,似乎也應該是每個人都要承擔的代價。

後來,我花了半年的時間跟這位同學做心理咨詢工作,也一點點的更了解她。先跟大家說故事的結局吧,很遺憾,這位學生并沒有順利畢業,但是這并不是我最擔心的部分,我最擔心的是直到咨詢不得不因為她的畢業而結束的時候,她卻依然秉持着一個堅定不移的觀點,那就是:沒有大學畢業證書,我這輩子就毀了。我們花了半年的時間,一直在跟她的這種的觀念做鬥争,我們的工作進進退退,反反複複。有時候她會突然想通了,覺得自己沒有畢業也有些别的傍身的技能,譬如說程式設計啊,流利的英文水準啊;但是又有些時候,她就會再次陷入到自我責備的漩渦中,認為拿不到畢業證是無法想象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拿不到大學畢業證,這輩子就毀了”,這樣的觀念,我想知道各位聽衆朋友們有多少認同和不認同呢。說回我的這位學生,現實是她就是沒有拿到畢業證,那麼對于她來說,有多笃信這個觀念,她未來的人生就有多危險。這一點都不難了解:你越遵循着所謂“成功人士”的路徑,就越可能在真實的充滿變數的人生情境中遭遇打擊、迷茫、心理危機以及低自我價值感。

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把自己變得柔軟和靈活,提高耐受性,就像橡皮泥一樣,随時可以調整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與周圍環境更契合的形狀,也可以說是對内的自我适應。

那具體怎麼做呢?最重要的,那就是陪伴孩子面對真實以及不适感。讓我們先來拆解下這招,真實和不适感就是說,當孩子進入到一個新的情境中,這個情境可能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可能是Ta過去從未經曆過的失敗的感受,也包括對于變化的心理抗拒。當孩子遇到以上的情況,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陪伴。

首先需要做的是深深的了解。那為什麼說是深深的了解呢,難道還有淺淺的了解嘛?我舉個例子給,比如說當你的孩子面臨着小升初,第一天上學的時候,Ta帶着點小興奮也帶着點不安,不知道新的同學會怎麼樣?新的學校環境喜歡嗎?結果,一天下來,果然對于适應新的環境,Ta帶着些挫敗和疲憊的感覺,當你看到孩子表現出低落的情緒的時候,我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們肯定會安慰孩子,并表示對孩子的了解。但是你的了解如果隻是口頭上說說的:媽媽了解你,或者爸爸了解你。這其實已經很不錯了,畢竟能夠做到說出“了解“二字,而不是教育孩子要多跟小朋友接觸,要主動,要積極一點。

我想有些家長也可能在心裡嘀咕,難道這時候這麼教育孩子不對嗎?恐怕是不行的,原因我等一下再回來講。現在先聊聊,哪怕我們已經做到了對孩子的了解,依然是我前面所說的“淺淺的了解“。因為請各位家長朋友們好好想一想,你是真的了解孩子在新環境中的不适感,還是說這隻是作為家長,條件反射一樣的反應呢?我想說,如果你隻是表面上表達的了解的時候,孩子也會接收到你”淺層次“的信号,那麼所謂的了解就大打折扣了。

那麼,什麼是深深的了解呢,深深的了解應該怎麼做呢?很簡單,請你在想要回應孩子之前,先花一分鐘的時間,你可以閉上眼睛,發揮自己強大的想象力,想象如果你是一個十幾歲的小朋友,到了一個滿是陌生的環境,周圍的人貌似也不是那麼友好,請你直覺的感受一下,你的身體有沒有什麼反應,你不會感到肩膀有點堅硬,或者呼吸有些急躁不平, 再或者腦袋有點緊繃繃的,你的情緒是怎樣的,你會不會感受到緊張、難過、孤單感或者單純的感覺到不爽。這時候,你再次回到剛才孩子跟你講的情境中,然後觀察你對于孩子處境的了解,對此有什麼不同。做到這一步,恭喜你,你就更靠近孩子一些。我相信你一定會除了那句”我了解你“,會對ta在新的環境中發生了什麼,ta的感覺是什麼,ta的心情怎麼樣,會自然的多出更多的好奇和關心,這樣,你就真正的做到了對孩子”深深的了解“。

好了,現在我們說回前面遺留的問題:為什麼不能教育孩子要樂觀強大起來面對困難呢?這是因為當我們說出所謂“正确的道理“的時候,我們就站在了大人的立場上,站在了”我懂得比你多“,”我才知道怎麼做“的跟孩子對立的立場上,這樣孩子隻能把自己的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反應藏起來,就好像把傷口蓋住而不去處理它一樣,傷口就隻會發炎潰爛,無法愈合。

提高心理耐受度,這看起來最簡單的一招,就好像武林秘籍的心法一樣,是所有招數的靈魂。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樂觀有适應能力,我們就必須陪伴孩子和Ta 不舒服的感覺呆在一起,你要知道父母此刻的陪伴,對于孩子至關重要。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

适應力沒有通用的法則,也沒有通用的成功方法和路徑,而其中最核心的辦法就是陪伴孩子一起面對真實,進而提高心理耐受度。

下一講,我會和你分享“兩大政策提高孩子适應力”的内容,感謝你的收聽,咱們下一講見!

成長思維圖

适應力的核心是什麼?

如何提高孩子心理耐受度?

如何做到對孩子深深的了解?

知識圖卡

心理耐受度:個體對逆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主要是對逆境的适應力、容忍力、耐力、戰勝力的強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刻意練習

深深的了解應該怎麼做呢?

請你在想要回應孩子之前,先花一分鐘的時間,你可以閉上眼睛,發揮自己強大的想象力,想象如果你是一個十幾歲的小朋友,到了一個滿是陌生的環境,周圍的人貌似也不是那麼友好,請你直覺的感受一下,你的身體有沒有什麼反應,你不會感到肩膀有點堅硬,或者呼吸有些急躁不平, 再或者腦袋有點緊繃繃的,你的情緒是怎樣的,你會不會感受到緊張、難過、孤單感或者單純的感覺到不爽。這時候,你再次回到剛才孩子跟你講的情境中,然後觀察你對于孩子處境的了解有沒有什麼不同。如果你能哪怕多一層的對于孩子情況的了解,恭喜你,你就更靠近孩子一些,我相信你一定會除了那句”我了解你“,會對ta在新的環境中發生了什麼,ta的感覺是什麼,ta的心情怎麼樣,會自然的多出更多的好奇和關心,這樣,你就真正的做到了對孩子”深深的了解“。

資源推薦

書籍:《适應力——不确定時代的制勝之道》 馬科斯 麥克恩(Max McKeown)

中國好家長公益成長計劃正式啟動

1.7 人際關系管理篇 |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1.8 人際關系管理篇 | 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沖突

2.1 為什麼“适應力”那麼重要?

2.2 培養孩子适應力,從心理靈活程度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