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2 培養孩子适應力,從心理靈活程度開始

家長朋友,你好!

歡迎來到“中國好家長”系列課程。

我們本期學習的專題是《适應力》,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二講,内容是“提高孩子适應力,從提高心理靈活程度開始”。

首先,跟大家聊聊,心理靈活程度這個概念。心理靈活度被提及最多的,是在一種叫做“接納承諾療法”的心理治療中。“接納承諾療法”這個療派是近年來,一種被證明非常有效且實證的臨床實踐。那麼,它之是以那麼有用,離不開它的核心哲學理念,那就是覺察、接納并改變。

接下來,我就跟大家詳細聊一聊,如何通過提升孩子的心理靈活程度,進而培養并提高孩子的适應力。

第一步,是教會孩子覺察問題,并且最重要的是覺察問題背後的情緒。

在做心理咨詢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會忽略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辦法說出自己的感受。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辦法了解“什麼叫,你此刻的感受是什麼”。如果我現在問:你此刻的感受是什麼?你的回答會是什麼呢。我往往聽到的答案是“我的感覺是,我是個沒用的人,我比不上其他同學”,或者,“我感覺這件事我做不成”。然後我想說,這不是感覺,這是你對自己的評論或者說是評判。

是以,通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什麼講出感覺這麼重要,以及如何引導孩子講出感覺呢?

關于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一聽就會懂了。請你想象一鍋裝的滿滿的沸騰的火鍋,常識告訴我們,當火鍋煮沸了的時候,我們應該把蓋子拿開,而不是蓋住它,否則水會滿溢出來,濺的到處都是。是的,感覺就像煮沸的水,如果我們假裝看不到它,還試圖想要用蓋子把它蓋住的話,它就會變成各種各樣的問題,回到我們自己身上,也包括孩子的身上。比如說有些孩子會表現在身體不舒服,免疫力下降,或者莫名一段時間變得暴躁愛發脾氣,情緒很差等等。

那麼,家長們該怎麼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感覺呢?很簡單,幫助孩子打開蓋子!

你完全可以按照,接下來我交給大家的流程。先“笨笨的”模仿,等你熟練了之後,就可以更靈活的運用了。

第一,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總結并重複TA的話。

譬如說,當我的來訪者跟我說老師,我感覺自己很沒用,比不上别人的時候。我就會問Ta,我很好奇,你發生了什麼事呢?這時候,TA就說了,說自己已經很努力的在準備一個課堂展示了,但是還是被同組的同學“鄙視”說ta拉了小組的後腿。我認真聽完總結并重複:你是說自己已經很努力的準備了,但是依然結果不理想,是以你感覺到自己很沒用。是嗎?

但是,這裡我插一句,前面也有提到,這裡我的學生說的感覺并不是真的感覺,而是評論,或者說對自己的評判,并不在情感層面,接下來我們會講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感覺。好的,我們說回來。我剛剛重複了那位學生的話,意義在于什麼?那就是在于傳遞一個資訊:我在聽,而且我聽到了你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并且在最後問ta“是嗎”,背後的意思是,我說的是你想要表的意思嗎?這時候,如果你這樣跟孩子講話,Ta一定會感覺到:“哦,原來爸爸或媽媽真的有聽明白我再講什麼”。這招“重複并總結”,特好用,因為這一定會讓對方講更多的故事和細節出來。

于是,我們就這樣,隻用詢問、總結和重複這一招就可以了解到發生的故事。

接下來,就到了詢問感覺的時候了,這時候,你需要做的是,詢問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但是,就像我在前面說的,當我詢問我的學生,ta的感受的時候,我會發現,很多人都會誤把評論當成感受,評論是頭腦層面的,它不是那鍋沸騰的火鍋水,而更像是說,“欸,火鍋煮沸了欸,蓋着蓋子讓它溢出來,可真是個糟糕的決定”。除了讓孩子更難過以外,并無用處。這時候,我會說,你剛說的并不是感受,感受是什麼呢?感受隻指你最直覺的産生的情感,可能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但是一定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直接的情感。

但是這種解釋,隻适用于對國中以上的孩子。如果是小孩子呢?或者并不習慣表達情緒的“大一些的孩子呢”?這時候,我們可以用“示範”法,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出感受。你可以說:寶貝,你是不是感覺到傷心啊?或者,你是不是感覺到特别生氣,想發脾氣呢?關于感受的詞彙,我會在今天的【刻意練習】部分給大家列出來。這樣,孩子可能就會說:“是啊,媽媽,我感覺到好生氣啊。”或者你說的不對,也可以允許孩子糾正你:“媽媽,我倒也不是感覺到生氣,我就是有點傷心“。總之,當家長熟悉了這些感覺的詞語的時候,你就可以幫助孩子把情緒準确的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把蓋子給打開,因為水蒸氣必須得有個出口啊。

好的,說完了第一步覺察,我們來學習第二步:接納問題,帶着問題去生活。

這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們把蓋子打開,覺察和釋放了情緒以後呢?火鍋底下的火還是開着,水依然在煮着,問題依然存在着。很自然的,這時候我們很多人會選擇把火苗調小。這就和我們大多數人面對問題的方式一樣,大多數人是一定要把問題完全解決了才行,但是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些問題可以解決,有些問題你越想解決,它就變得更大,更影響你的生活。而且,生活是永遠都會伴着解決不完的問題的。我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們回顧自己人生走過的路,一定會對這句話是會有感觸的。是以,接納問題,帶着問題去生活就非常重要。

這讓我想到我有個強迫症的來訪者,她的強迫是強迫性的完美心态。什麼意思呢?她要求自己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高效并且專注的狀态,否則哪怕有一點走神,她就會非常的焦慮,甚至内心會崩潰的無法控制的大哭。這不就是跟自己的對抗和較勁嘛!這種自我對抗,讓她簡直已經沒辦法正常生活和學習了,因為這似乎是個死結,一焦慮就沒有辦法專注,而沒有辦法專注就會更焦慮。

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咨詢,在我們咨詢的最後一次。我讓Ta總結了心理咨詢對Ta的意義,這位學生說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話,ta說:老師,我覺得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白了我不一定非要不焦慮,我可以帶着問題去生活。現在,當我可以邊焦慮着邊工作的時候,我發現我也就沒那麼焦慮。老師,這太神奇了。

是以,各位家長,我們要知道,大多數時候成長所帶來的問題,并不需要解決它,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接納問題,帶着問題去生活。帶着問題生活并不是讓大家消極被動的受問題的控制,而是可以在孩子陷入困境的時候,讓孩子知道雖然問題可能看起來沒有答案,但是依然可以過自己的生活。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簡單總結一下:

今天我們聊了要提高培養孩子适應力,就要從提升孩子心理靈活程度開始。

第一步需要我們發現并覺察情緒,發現和覺察情緒的技巧是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随後通過重複總結的方法,鼓勵孩子講出更多故事和細節。接下來,通過給孩子解釋或者情緒示範的方法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心理靈活度的提高還需要讓孩子懂得接納問題,了解帶着問題生活的意義。問題并非一定要解決才能繼續生活,而是讓孩子更專注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隻有不對抗,并允許問題存在,它才會變得在孩子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微弱。

下一講,我會分享“培養适應力的核心是提高心理耐受度”的内容,感謝你的收聽,咱們下一講見!

成長思維圖

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靈活度?

如何覺察情緒?

如何引導孩子講出感受?

知識圖卡

心理靈活程度:心理靈活性是覺察和接納個體所有經曆的事情,擁有的記憶、想法、情緒和感受本身,并按照自己的價值方向堅持或改變行動的能力。個體不把精力用在回避痛苦的等消極記憶、情緒或感受上。心理靈活性是接納承諾療法的核心内容和最終目标。

刻意練習

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

興奮

喜悅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興高采烈

感激

感動

樂觀

自信

振作

振奮

開心

高興

快樂

愉快

幸福

陶醉

滿足

欣慰

心曠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靜自在

舒适放松

踏實安全

溫馨

放心

無憂無慮

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

害怕

擔心

焦慮

憂慮

着急

緊張

心神不甯

心煩意亂

憂傷

沮喪

灰心

氣餒

洩氣

絕望

傷感

凄涼

悲傷

憤怒

惱怒

煩惱

苦惱

生氣

厭煩

不滿

不快

不耐煩

不高興

震驚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獨

郁悶

難過

悲觀

沉默

麻木

精疲力盡

萎靡不振

疲憊不堪

昏昏欲睡

無精打采

尴尬

慚愧

内疚

嫉妒

遺憾

不舒服

資源推薦

書籍:《接納承諾療法》

電影:《叫我第一名》

中國好家長公益成長計劃正式啟動

1.6 認識他人情緒篇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1.7 人際關系管理篇 |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1.8 人際關系管理篇 | 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沖突

2.1 為什麼“适應力”那麼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