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思域是一款與我爸年紀相仿的車型,從1972年第一代車型問世,這台家用轎就開始書寫它的曆史了。

誠然,關于思域,大家不陌生的或許是它在全球的暢銷,全球市場累計擁有超過2700萬使用者,無疑是本田汽車最受追捧和認可的車型之一。但它的成功不僅在于市場有着不俗的表現,它的經久不衰,源自于每一代人幾乎都可以在各自的生命裡找尋出思域的痕迹。

回首思域的成長經曆,你會發現它天生自帶突破自我的基因。

當70、80年代,世界經濟蕭條,前幾代思域以突出的油耗表現和實用性迎合市場需求;90年代性能車風靡,VTEC和TYPE-R兩個響亮的名字,讓思域在賽場戰無不勝利;21世紀進入中國市場,思域回歸務實,滿足了當時中國使用者對駕乘體驗和燃油經濟性的雙重追求;當80、90後崛起,年輕消費者占據主流,第十代思域嚣張到骨子裡的造型,直戳他們的G點,成就了國内運動家轎和改裝車的發展。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一代代思域的痕迹灌注于曆史長河之中,相加在一起拼湊出一種龐大的公衆認知,繼而産生強烈的共鳴。我們或許沒法用單一的價值去衡量它,因為它在每一個不同的時代,都具有開創和領先性,始終迎合使用者審美和需求作為信仰,這是思域不老的秘密。

而十一代思域的到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會再次打破重複,超越自我,正如它身上發生的那些變化。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你可以在十一代思域身上看到,那種加以修飾,化繁為簡的個性。

一款火到出圈的車型固然可以迅速吸引車迷,但是失去追随者同樣容易。在走向個性化的時代,十代思域“外放”的運動設計,創造了一個階段的風潮。但在消費更新觀念的持續洗禮下,使用者對審美和流行趨勢的追随,變得愈發挑剔。而十一代思域要做的,就是在保留運動标簽的基礎上,追求體驗和質感。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是以,也許乍一看十一代思域變得“家用”,但真正懂它的人,會發現他的運動感是通過藏在車身中的靈動姿态,通過一種更内斂方式彰顯出來。

比如十一代思域的設計語言主打“爽快”的概念,修長的車頭自帶俯沖感,平直的腰線行雲流水般從車頭延伸到尾部,一氣貫通。頂棚雷射焊技術,則去除視覺效果上“多餘”的密封飾條,并首次采用無分割門把手,為整車營造出幹練的風格,觀感更爽朗,迎合數字時代平整化以及元素縮減的審美大趨勢。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同時通過設計手法,真正作用到實際駕乘體驗上。修長的車頭和平滑的線條可不隻是為了凹造型。前者優化引擎蓋高度,與前擋風玻璃的角度,能夠為駕駛者的視野服務。後者則為了改善“運動”家轎後排頭部空間不足的通病,并且讓車窗面積相應增大,提升後排通透性。就連取消膠條,也不隻是為了視覺效果的整體感,焊接縫隙變小能夠讓車身剛性增強。另外,辨識度極佳的大燈,也并非隻是為了彰顯精緻,其内置ADB自适應遠光燈,能根據對向來車調節照射角度,避免“閃到”對向來車。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這些跟随時代進步和重視體驗的一體式産品理念,也延伸到了十一代思域的車内。

它的中控區不再是傳統車輛采用的分離式設計,比如上代車型的行車資訊、娛樂、空調控制區域與出風口四大闆塊采用傳統的左、中、右标準化風格。十一代思域則有所不同,貫穿式出風口飾闆将整個中控區域的流程更趨于整合為一。同時,實體按鍵大量簡化、多功能方向盤按鈕布局緊湊化處理,人機互動則交由國内首次搭載的Honda CONNECT3.0智導互聯系統,通過響應迅速的智能語音控制、精确的方言識别,并且引進了諸如移動支付,手不離機的APP控制,以及家居互聯, OTA更新等中國本土化的内容,以更人性化和現代化的方式,解決使用者操作車輛功能時的“繁瑣”。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提及智能黑科技方面,我們别忘了,這次十一代思域還全系标配了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統。內建低速跟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的ACC自适應巡航,能夠讓駕駛者在大多數時間裡不用緊繃着神經關注道路情況,解放右腳負擔。預碰撞提醒和盲點顯示則會警示駕駛者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以及提醒旁邊車道是否有影響線路的車藏在看不到的地方。如果說一般的駕駛輔助系統是在幫助駕駛者開車的話,那麼十一代思域的這套深度整合的系統,更像是個貼心的管家,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妥當。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另外,作為一款底層結構全面革新的換代車型,十一代思域通過車身材料和結構優化,實作了扭轉剛性提升8%,彎曲剛性提升13%,同時全系标配同級最高的10氣囊,在被動安全層面同樣做到了再度進階。

盡管十一代思域這次動力方面的變化并不大,但在運動性、操控性方面,我們依然可以在它身上體會到如其靜态層面一樣的處理手法,即更爽快,重視體驗和質感。

事實上,上一代思域賴以成名的加速性能,也為其帶來了駕駛體驗上的小缺陷——初段動力輸出較為突兀。為此,廠家給十一代思域搭配的CVT變速箱改良了換擋邏輯。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同時,電動轉向系統讓方向盤手感變得輕盈,既不會太輕快也不會太沉重,手感恰到好處的細膩。

加上針對軸距和懸挂的變化,前懸采用新開發的低摩擦球頭以及新開發的轉向軸承,減少懸挂壓縮和回彈摩擦,改善駕控的中心感。後懸架在輪距增加12mm基礎上,融入了新襯套和大尺寸的柔性襯套,精進彎道性能的基礎上,避免路面嘈雜影響底盤,綜合提高車輛的動态NVH表現。

Less is more,玩起“進階感”的十一代思域,到底在想什麼?

思域的故事之是以“傳奇”,在于其總能引領時代的風潮。十代思域激進、張揚的設計,恰好趕上了汽車消費市場年輕化的那幾年,讓其在緊湊家用車市場性格異常鮮明,樹立了牢不可破的運動家轎标杆形象。

而相比四年前十代思域帶給消費者的那份直覺的“沖擊力”,十一代思域以其為基礎,不再過分操心基本職責(運動家轎把它做得個性點)。它轉而關注最終目标,通過化簡為繁的設計理念,重視功能性、安全性、智能科技與動力操控的多元度提升。從極緻運動風格,逐漸向更“進階”的質感車型進階,為使用者打造體驗更棒的産品,與消費更新觀念持續進步的使用者需求同頻共振。

這就有點像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為根本擴充,看似出招平緩,實則内力深厚,後勁無窮。“武功”修煉到全新境界的十一代思域,注定又一次領先同侪,引領于行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