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歲多男孩隻會叫“媽媽”,語言發育遲緩,3個方法幫孩子開口說話

2歲多的男孩隻會叫“媽媽”,你被“男孩就是說話晚”欺騙了多久?說話晚影響大腦發育,3個方法讓娃快速說話。

我們印象中男孩要比女孩說話晚,是以很多父母看到很多同月齡女寶寶叽叽喳喳說很多話時,自己家的兒子要麼就是不說話,要麼就是隻蹦出一個“爸爸,媽媽”,卻一點也不着急,因為老話都說“男孩就是說話晚”。

嬰幼兒語言能力發育與智力發展息息相關,雖然男女孩存在語言方面細微差别,但如果男孩過了2歲還隻會說“爸爸,媽媽”或者簡單的幾個字,父母就要格外注意了。有可能是錯誤的語言教育方式引起的。

小區有個男孩桐桐2歲5個月了,孩子從小由奶奶帶着,隻會叫“媽媽”,别的話都不會說,起初家裡說覺得男孩子說話晚,是以根本不在意,直到有一次和可可一起在小區玩,看到比桐桐隻大一個月的可可已經10個字的句子都說得很流利了,古詩詞背了很多首了,桐桐奶奶就說:“女孩就是說話早,我家桐桐隻會喊媽媽。”

我心裡咯噔一下,按道理來說正常2歲5個月的孩子詞彙量已經達到100~200個字之間,說3-6個字的短句子不是問題。比如:“我要自己吃飯,我要玩玩具”等等。

後來他們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原因是桐桐奶奶平時并不和孩子多說話,大多數時候孩子一個人玩,而且家人都覺得男孩子不用管,大了就會自己說話。

很多父母都跟桐桐父母一樣,認為男孩說話晚沒關系,以後就好了,但就是這個想法害了孩子。研究表明語言發育遲緩影響智力發育,0-3歲是嬰幼兒語言發育黃金爆發期,豐富的詞彙輸入和環境刺激,能讓孩子快速開口說話,進而鍛煉大腦反應速度。

如果同月齡男女孩語言能力差距不大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差距太大,跌出了平均線太多,父母就要引起注意,别讓謠言坑了孩子。

因為彤彤經常跟我家可可一起玩,後來他們的父母向我請教,我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教了3個方法,他們嚴格實踐了3個月,沒想到前幾天見到桐桐時,他已經能說:“阿姨好,姐姐再見,我要自己吃飯,我最喜歡車車”等等的句子了,他媽媽還特意送了自家特産給我。這3個方法送給一樣有困惑的你。

一、多說話,父母最好多帶男孩

語言輸入對嬰幼兒語言發育至關重要,而0-3歲的寶寶正處于語言模仿期,話少的父母創造的語言環境差,孩子大腦中接收到資訊少,自然無法模仿。

而很多父母把孩子扔給老人帶,自己就不管不顧,尤其是男孩更需要父母照顧,比如每天帶他聽聽兒歌,刺激聽覺,帶他聊天,鼓勵表達,帶他你問我答,刺激說話欲望。而這些最好是父母自己來做,不僅有利于親子關系培養,給孩子形成安全感,也能讓孩子智力發育更上一層樓。

但如果實在父母太忙,也要選擇可以輔助的工具,比如讓老人多帶孩子外出接觸小朋友,和孩子多聊天,聽聽兒歌,買一些發聲圖書,和孩子一起聽等。

二、别嫌煩,不替代

很多孩子不說話時是因為沒有機會說,父母總是替他們發聲,比如孩子剛想表達口渴,指着杯子,家長就趕緊說:“寶寶,你想喝水嗎?你口渴了嗎?”孩子剛想讀書,父母就說:“你想看書嗎,我拿給你。”父母的一味替代,讓男孩少了很多鍛煉機會,依然無法鍛煉語言能力。

尤其是小男孩,因為個體差異和身體構造不同,語言能力力本來就差,說話本就比女孩慢,更需要父母耐心教導。很多父母一看孩子學幾遍不會,就沒有耐心,殊不知這樣的糟糕情緒會傳遞給寶寶,而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說,多一點耐心聽他講,哪怕說得不夠好,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

三、多讀繪本,多輸入新鮮詞彙

孩子不說話、說話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詞彙量太少,尤其是新鮮詞彙太少。孩子語言神經和詞彙儲備不足,自然無法表達。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家庭,接觸新知識少,詞彙也比較單一,依然無法教孩子太多新鮮詞彙。

父母就可以通過有聲書來幫忙,比如我家孩子一直在用的書,也是我推薦給桐桐奶奶的書,因為用手指一點就可以說用國語說象聲詞、動詞、名詞、句子等,很友善,可以聽兒歌,檢查所學知識,聽故事等,裡面有大量貼近生活的新鮮詞彙,不僅容易了解,還學起來友善簡單。

2歲多男孩隻會叫“媽媽”,語言發育遲緩,3個方法幫孩子開口說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