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部國産高分神劇,揭開了上萬父母的痛

這部國産高分神劇,揭開了上萬父母的痛

最近延遲刷劇,一口氣看完了神劇《開端》。

雖說劇情很讓人上頭,當我看到盧迪和媽媽出場時,一股讓人窒息的氣息鋪面二來。

劇裡盧迪是個被媽媽控制,從來不被尊重的孩子。

這部國産高分神劇,揭開了上萬父母的痛

因為哮喘,媽媽不準他養貓。

每次發現他玩貓就罵他,還偷偷看他日記,了解他行蹤。

終于有一天,盧迪爆發了:

“從小到大我都聽醫生的話,堅持吃藥、不參加劇烈運動。”“長大到現在,我一個朋友都沒有!”“你們每天把我圈在屋子裡!”

想想這樣的親子關系,好得了才怪。

這部國産高分神劇,揭開了上萬父母的痛

其實,這也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

父母凡是親力親為,為子女操碎了心。

可往往這種沒有界限感的愛,反而把孩子越推越遠。

這讓我想起一個視訊。

一個小提琴課堂上,一個小女孩熟練地拉着小提琴,但老師總感覺有什麼不對勁。

原來小女孩全程都很緊張,很拘謹。

任憑老師在旁邊使出渾身解數逗,小女孩自始至終擠不出一絲絲笑容。

這部國産高分神劇,揭開了上萬父母的痛

演出結束後,老師才發現一切都是因為女孩的媽媽一直在台下焦慮地看着她。

于是老師走過去對那個媽媽說:

這部國産高分神劇,揭開了上萬父母的痛
這部國産高分神劇,揭開了上萬父母的痛

媽媽的目光越焦灼越殷切,孩子身上感受到的負擔就更大,也就容易畏手畏腳。

這些被父母“過度關注”的孩子,從小就害怕别人失望的眼光,他們活得太過于沉重了,沒法輕盈地成為自己。

等到自己脫離父母了,他們不管遇到什麼事都選擇隐瞞或者默默承受。

甚至還可能影響到工作,會因為過度追求所謂“完美”和不讓别人失望,而思前顧後畏手畏腳,最後演變成拖延症。

道德上,這麼長大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應該心懷感恩,但又沒辦法完全忽視自己的内心,加上外界身上被“好父母”籠罩的光環,或許終其一生都會為此困擾。

在這種自我沖突裡,他們不會否定自己的父母,隻會轉向自我攻擊。、

他們會比其他同齡人更容易給自己貼标簽、否定自己的能力。

他們甚至無法做自己。

那麼,父母關心孩子錯了嗎?

這部國産高分神劇,揭開了上萬父母的痛

顯然不是。

其實這類所謂“關心”,都是父母對孩子未來焦慮的投射。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份特長,讓他們能在芸芸衆生中出類拔萃。

我們希望孩子每個人生關鍵節點都不落後于人,因為我們是以改變過命運或者抱有一些遺憾。

但一個焦慮的家長,是很難愛去填滿孩子的。

因為,人,沒法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而父母傳遞出來的過高的期望和焦慮,會如同病毒在孩子體内迅速蔓延,最後孩子也會“得病”的。

尹建莉老師說過一句話:“在安全的底線上,要允許孩子做一切他想做的事,給他最大的活動空間,最多的探索機會。”

但也不是讓父母對孩子不聞不問,比較孩子人生閱曆有限,處理問題難免偏頗。

我們不妨試試以下兩點:

第一,不要過分渲染成功的重要性。

看到孩子某方面有天賦時,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設定某些目标,其實這隻會徒增孩子的壓力。最好是送上一些鼓勵的話,不要去渲染成功的重要性。

讓孩子知道:隻要自己熱愛自己所熱愛的,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問心無愧。主動給孩子卸下包袱,才能讓他們輕裝上陣上人生的戰場。

第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需要的是安撫他們的情緒。

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去指責,也不要去把問題擴大化。真正的關心是為對方的感受考慮,想辦法照顧對方的感受讓對方好受一點,對孩子更應該如此。

孩子的負面情緒隻有在你身上得到消解,才有動力繼續和我們産生連接配接,才能讓我們和孩子的愛能夠正向循環。

最後,送上一段魯迅說過的話: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你的内心就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進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是以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以上,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