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找不到餐墊,不願去上學”,花式逃避上學法,你家娃中了幾個?

開學了,經曆了幾天的适應期,很多孩子漸漸進入了學習的狀态。

不過仍有小部分孩子,以各種理由不想去上學,我同僚的兒子就是如此。理由竟然是:找不到餐墊,是以不願意去上學。

我同僚接到老師的尋人電話,一臉懵。于是,火冒三丈地打電話給孩子的爸爸,讓孩兒他爸生拖硬拽地把孩子送去上學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開學後,感覺孩子上學提不起興趣,放學也不想談論學校,做作業一臉苦大仇深模樣,隻有打遊戲興高采烈。

“找不到餐墊,不願去上學”,花式逃避上學法,你家娃中了幾個?

對于孩子做作業的拖拉行為,家長心裡“騰”起了一股無名怒火。不過先等等,越是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越是要保持冷靜。

我們需要對比一下孩子對學習,和對别的事情,是否兩種明顯不同的态度。比如打遊戲時的興高采烈,做作業時的垂頭喪氣,甚至表現得非常沒有信心。

原因是什麼,隻是不想學習嗎?如果孩子對自身充滿信心,老師教的都會,那為什麼他會對上學感到壓抑,情緒低落呢?可能是這兩種原因:

一、 聽不懂課程

二、 聽得懂,但是實際做題就不會

家長并非要全部陪同孩子做作業,但是可以多觀察和詢問,“聽懂了嗎?”“上課聽懂了,做作業遇到哪裡不會做嗎?”這樣能夠快速直接地定位到孩子的困難在哪裡。

“找不到餐墊,不願去上學”,花式逃避上學法,你家娃中了幾個?

讓孩子不願意去上學的,還有一些外在情況,家長也可以進行對比。

一、 老師的教學态度

二、 同學的冷嘲熱諷

三、 校園霸淩現象

超級育兒師海蘭曾經說,在她收到的咨詢裡,約有25%的國小生不願去上學,到了國中,這個比例高達30~50%。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不願意去學校的原因也各有不同,通常他們在學校會面對三部分的壓力:學業,人際關系和家庭。

如果家長不對孩子的情況上心,隻是單純地認為孩子想逃避學習,逼着孩子去學校,很可能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而家長想要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可以不經意地問問孩子:

“你喜歡上國文/數學課嗎?

“為啥喜歡/不喜歡?”

“你們班有沒有互相起外号的情況?”

孩子如果被同學欺負了,表情會藏不住,如果真的有,他說話會支支吾吾,因為會流露出擔心和害怕的表情。這時候家長就需要留個心了,不能問太細,太詳細會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找不到餐墊,不願去上學”,花式逃避上學法,你家娃中了幾個?

如果,我們說的上述原因都沒有發生,那就說明确實是孩子内在的原因。即三種觀點的影響:我不行、沒辦法、不可能。

人是大自然最具有智慧的物種,同時人類的大腦也是最繁複的系統。既然是最繁複的系統,它也喜歡處理複雜的問題,它不喜歡懶惰和無聊,否則我們也無法進化成今天的樣子。

孩子會産生“我不行”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這條路上,遇到阻礙了,家長需要給他們一些支援。

好比成敗效應的規則:

成功效應:當自己做成某件事,就會有信心,願意挑戰更難的事。

失敗效應:失敗了就會失去信心,導緻越來越差,止步不前。

當名為“孩子”的這輛車陷入泥坑,家長是需要拿着撬棍,把孩子從泥坑中拽出來的。但現在很多家長,幹脆把這輛車連輪子帶外殼都拆了,徹底了破壞了孩子的自信心。

“你認真聽了嗎?為什麼認真聽了,現在不會做?”

“你玩遊戲玩得起勁,怎麼一做作業就沒勁了呢?”

有位記者曾經錄下了,媽媽輔導孩子作業時的對話,再放給這位媽媽聽。媽媽一聽,說這個女的怎麼說話這麼難聽。在知道是自己時,羞愧難當。有很多家長,說了一些傷害孩子的話但不自知。

“找不到餐墊,不願去上學”,花式逃避上學法,你家娃中了幾個?

孩子聽來更是如此,自己被爸媽否定得透透的,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更是土崩瓦解。

遇到這個情況,父母不如先穩定心态,暫時接受孩子的現狀。每個家長心裡都有個标準,但是孩子總和自己的标準有個內插補點。焦慮、失望就來自于這個內插補點空間。

隻有先穩定心态,才能好好使用“成敗效應”法則,幫助孩子找回最佳的狀态。之後,父母要給孩子“降維”,比如本來的難度值是3,你可以試着幫助孩子降到2。

給孩子一個成功的體驗,降維之後,孩子可能就會做了,他就能建立起初步的自信心。知識原本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父母要允許孩子去完成這個積累。這一步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加可以讓家長變得寬容和耐心。

第二步,當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就慢慢提升标準,逐漸向A标準靠近。因為第一步的成功,第二步就會成功。很多孩子遇到的困難都來自于情緒和心情,一旦成功跨過這個坎,那麼大腦面對的困難也就能輕松應對了。

“找不到餐墊,不願去上學”,花式逃避上學法,你家娃中了幾個?

最後,家長要有包容心和耐心,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容錯度。考完試,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因為粗心大意,原本不該扣的分扣掉了。其實也有可能是,孩子的大腦算不過來了,而不是計算和了解上的錯誤。家長要鼓勵他,并且幫助他直到他了解為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