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師,您好!”APP上線在即,部分優秀作品選登(二)

屬于老師的APP

用心、用情、用智專為老師打造!

“老師,您好!”APP上線在即,部分優秀作品選登(二)

一個讓老師們——

放松療愈身心的家園

智慧幸福生長的領地

展示創造自我的平台

……

親愛的老師,感謝您踴躍參與“老師,您好”APP的資源征集活動!春節前後資源征集活動,共收到老師們不同形式、題材的資源千餘篇,有詩歌、有散文、有視訊、有圖檔設計、有攝影作品等,我們将從中精選部分優秀作品,在APP上線營運之前,通過中國教師報微信公衆号陸續釋出,以飨讀者。

花自故鄉來

喬兆清

湖北省保康縣實驗國小河西校區

“老師,您好!”APP上線在即,部分優秀作品選登(二)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

詩人柳宗元寥寥數筆,芍藥之美便躍然紙上。作為花中之相,芍藥的顔值與地位在花界均居榜首,從古至今,世人甚愛之。

我的窗外,就種着幾盆“頗有來曆”的芍藥。修長的莖杆上,綴滿小巴掌似的綠葉,層層疊疊;每個枝幹的頂部,盛開着一朵紅豔豔的花兒。綠葉搖曳、花兒輕舞。這些來自故鄉的花兒明媚了我的窗台,芬芳了我的世界。

我是不擅長養花的懶人,零星也養過一些植物,但随着花散葉落之後,一切都劃上句号,每每望着荒涼的花盆,很是遺憾。但是内心深處,我是愛花的,而且這種愛花的情愫源遠流長。

小時候,老家裡沒有人養花的。在那個剛剛解決溫飽的年代,但凡稍有土地肥沃之處,便熙熙攘攘地擠滿了莊稼,花花草草是沒有地位的。但這也有例外,能幹的父親總能改寫世界。他走鄉串戶,不僅能給我們帶回好吃的零食,也會帶回一些奇花異草,或者是一些種子,撒落在院子的邊緣。春夏秋冬,不時有些花零星地開放,寬敞的院子邊形成了一道五彩缤紛的栅欄。農村孩子的童年的世界,也是以變得缤紛多彩。

要說故鄉的最美的花兒,還是田角的那一隅野生芍藥了。記不清是父親哪一年種下的,據說它的根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是以這株芍藥便享有優渥的待遇,長年盤踞于此,開枝散葉,形成一片郁郁蔥蔥的芍藥林園了。這些芍藥就像林清玄筆下的百合花,在無人問津地角落,熱烈歡快地開放着。那繁密的花朵挨挨擠擠,如同一個個肥肥胖胖的娃娃,紅的熱烈、白的純潔、粉的嬌媚……唐代白居易将芍藥之美描摩得分外細緻:“兩三叢爛熳,十二葉參差。背日房微斂,當階朵旋欹。钗葶抽碧股,粉蕊撲黃絲。動蕩情無限,低斜力不支……”由此可見,史湘雲醉眠芍藥園是人之常情,也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情景之一。

朵朵芍藥花開,于無邊無際綠色的莊稼叢中是那麼耀眼奪目。如一曲天生之音,豐富滋養着我單調沉悶童年生活,那兒成了我的樂園。我常常留戀于此,學着大人伺弄着。而不遠處,父母們正在莊稼裡彎腰勞作,汗流滿面,亦如春天早晨,芍藥枝葉上的密密麻麻地露珠。芍藥是根生植物,雖年年枯萎,但它深藏于土壤的根系卻有着非凡的生命力。它見證着我的成長,也銘刻着身為農民的父母的艱辛與不易。雖時光流逝,随風舞動的芍藥與父母揮動鋤頭的畫面時常在我的腦海裡放映,永不謝幕。

去年,我終有機會尋覓那一處花海。雖是冬天,花敗葉殘,且時隔多年,但我仍能準确地尋覓到芍藥生長的位置。黝黑的土地上,風平浪靜,無人知道它曾經的燦爛。輕輕翻開土壤,無數個嫩芽便孕育在這地下,如同一顆顆紅寶石,無數粗壯的黑色根系纏繞盤旋在一起,裹夾着泥土,在地下要肆意擴充自己的疆域。牡丹美的純碎,即使在無人知曉的黑暗中,也是優雅動人。正如這黃土地上生長的千千萬萬的農民,永遠保持着淳樸、勤勞的本色。我小心翼翼,掰開幾個嫩芽,帶上老家的黑土,一路輾轉,将它們安置于自家陽台,如同呵護嬰兒般細心照料。

冬去春來,萬物萌動。我的芍藥也将那紅寶石似的小腦袋從土裡慢慢地探出頭,宛如一個穿着一身紅衣的小姑娘,怯生生一打量着這個陌生的城市。初見的一刹那,我是那麼驚喜。我們相識多年,卻又在異地重逢,心中的欣喜自不可言。每每清晨早起,打開窗戶,我們互相凝視,訴說彼此的心事。不用精心伺候,老家本身就蘊藏着無窮的力量,芍藥的枝葉日益茁壯肥碩,正如這們這些山裡長大的孩子,無論條件多麼艱難,總可以紮下根來;牡丹輕搖枝葉,故鄉的山水便有我眼前鋪展開來:綠色莊稼掩映中,有我那至愛的雙親彎腰勞作的身影,他們用那匍匐的姿勢,開懇出我們安逸的未來。而我無論何時回首,他們仍是在田間地頭耕耘的姿勢。四季更疊,田時的莊稼一撥一撥地回家了,而父母仍年複一年,沒有抱怨,站立、堅守于自己的土地。青山、黃土地,人影,那是一張永不褪色的水墨畫,精典、精緻,無人可替。而我眼前的芍藥,來自故鄉,更知故鄉事。它默居窗台,用春華秋實的姿态暗示自己不忘來處。

席慕容在詩中這樣寫過,“故鄉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是的,故鄉終究是相隔甚遠,模糊成一個地點的代稱。唯有眼前的芍藥,就這樣近在咫尺,正如冷清的冬日裡的一輪暖陽,撫慰心中的意念。書中記載芍藥其根制成中藥具有鎮痙、鎮痛的藥用價值。的确,一盆來自故鄉的芍藥,便療愈思鄉的頑疾。“故鄉不在花長在,更勝青松守歲寒。”大抵這是這種蘊味吧!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夜窗藹芳氣,幽卧知相親。願緻溱洧贈,悠悠南國人。”遙借河東先生的文字,穿越時空,在故鄉的上空回蕩。

季節

盧紅旭

北京亦莊實驗國小

小時候,

故鄉有四季,

春花,夏雲,秋月,冬雪,

還有盼望長大的我。

長大後,

故鄉有兩季,

夏雲,冬雪,

還有期待放假的我。

而現在,

故鄉隻有一季,

夏天的雲啊,

再見時你是否還會記得我?

水磨熟面慰鄉愁

令軍信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第一進階中學

“老師,您好!”APP上線在即,部分優秀作品選登(二)

深秋,當村邊的柳葉變得金黃,當秋田地裡的大谷已經打碾完畢,母親就要準備磨熟面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地處黃土高坡的故鄉,吃食還不是那麼寬餘。家裡孩子多,糧食有限,做的馍馍沒吃兩天,就被娃娃們啃得精光。為了防止娃娃們挨餓,村裡許多人家都會磨一袋子熟面,添補口糧,類似于現在娃娃們的零食。

半袋子今年剛豐收的大谷,鋪放于熱炕上炕幹。再去城裡買半袋燕麥,曬幹。光是燕麥磨出的熟面,太黏太細,吃起來易粘牙齒,再則,燕麥太貴。是以,常常将燕麥和大谷混合在一起,當做熟面的原料。

一天中午,放學回家。一進巷道口,就聞見一股清香的炒燕麥的味道。撒開雙腿跑進家門,我家廳房的房檐下,鋪着牛皮紙。紙上,晾着剛出鍋的燕麥。一粒粒細長的燕麥,炒得微黃,散發着誘人的麥香味。趁母親不備,我撐開衣兜,裝了滿滿兩衣兜。抓幾顆抛進嘴裡,咯嘣咯嘣,好吃的不得了。炒完燕麥,再炒大谷。等兩者完全晾涼了,均勻攪拌在一起。

磨熟面,要去鄰村的水磨坊去磨。那座水磨,建在韋莊村的村頭,老北渠的上遊。磨坊,全部是木頭建成。風吹日曬,天長日久,木頭房子變得破敗不堪。塊塊木闆,青灰,斑斑駁駁。木闆牆,裂開了一道道縫隙。走進磨坊,地闆也是木頭的,踩上去,咯吱咯吱直響。

看磨的韋老頭,腿腳有點毛病,走起來,不太利索。他的頭發上,眉毛上,臉上,都落滿了一層灰白色的面粉。他正在磨坊裡忙碌着,見我們進來,走過來打招呼,并讓母親把袋子放在指定的位置排好隊。輪到的人,忙着把自家的糧食倒進磨槽裡。等待的人們,坐在一邊,閑谝着今年的收成,家長裡短。

我閑着沒事,走出磨坊,在磨坊周圍溜達。渾濁的渠水,打在磨盤上,木輪緩緩地轉動着。

水磨磨出的熟面,無添加,無污染,不像現在街上出售的熟面,都是從電動石磨裡磨出來的,當然味道迥然不同。

母親一般會磨兩種口味的熟面,原味的和甜味的。甜味的,裡面加了曬幹的甜根絲。那年月,白糖是奢侈品。秋日空閑時,母親把甜根用木叉子镲成絲,曬幹。磨熟面時,和在裡面,就會磨出有甜味的熟面來。那是一種自然地甜味,甜而不膩,回味悠長。

有了熟面,地裡勞作而沒有時間做馍馍的母親,再也不會擔心娃娃們會挨餓了。如果哪天家裡的馍馍吃光了,熟面可以抵擋一陣子。

上國小時,常有同學帶熟面到教室裡來。下課沒吃夠,上課偷着吃,也是常有的事。把熟面夾在書頁裡,趁老師不注意,用尺子的一頭當作勺子,送進嘴裡。然而,也有被老師抓個正着,出盡洋相之時。有一次,國文課上,我正吃着一大口熟面。突然,老師點名要我回答問題。熟面粘在嘴裡,來不及吐出來。我站起來,嘴巴緊閉,一言不發。更可惡的是,那老師竟然要我到講台上去。我磨磨蹭蹭地走到講台上,面向大家。全班哄堂大笑,原來我的下巴上粘滿了白乎乎的熟面,白胡子一般。從此,我再也不敢在課堂上偷吃熟面了。

秋日,胡蘿蔔,綠蘿蔔長得清脆可口。上學路上,我們順手牽羊拔幾根,帶到學校。綠蘿蔔蘸熟面吃,可以緩解綠蘿蔔的辣味,别有一番滋味。

夏日,我們常常趕着家裡的牲畜,去山裡放牧。有時,中午不回家,帶的幹糧也是熟面。炎熱的中午,我們把牲畜趕到一個叫野刺溝的地方。溝灘畔,有一汪山泉,清冽,甘甜。在泉邊,捏一個“熟面狗娃”----用手握一把熟面,捏成一團。放入泉中。俯下身,蹲在泉邊,張開口,和着泉水,吞下“熟面狗娃”。這種經曆,是那個年代每個放過自家牲畜的鄉間娃娃刻在腦海中的共同記憶,永遠難以磨滅。

野刺溝,不僅有山泉,還因有大片大片的野草莓,令我們流連忘返。淡黃色的,指間大小的野莓子,草帽一般。點綴在長滿小刺的葉柄間。輕輕一撸,滿是汁液額野莓子,脫帽一樣,摘了下來。野莓子拌熟面,酸甜可口。吃在嘴裡,甜在心底。多年以後,一回想起來,不禁口舌生津,涎水直流。

天冷了,吃點熱乎的飯菜,抵風禦寒。有時,母親燒一鍋酸拌湯。酸拌湯,最佳的搭檔,當然是“熟面狗娃”了,是以有“熟面拌湯”之說。舀一晚酸拌湯,捏一個“熟面狗娃”。放進熱氣騰騰的拌湯裡。一個個“熟面狗娃”,像一條條灰白色的魚,遊在湯中。再放一些韭菜紅辣椒腌的鹹菜,紅綠白相間,讓人胃口大開。熟面屬幹性,融合在拌湯中,幹濕相融,稠稠的,酸爽可口,兩者相得益彰。

谷子,清熱,清渴,滋陰,補脾腎和腸胃,經常吃,可健脾暖胃。燕麥,改善消化功能,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熟面,将這兩種優質的雜糧融合于一體,當然是上品了。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兒時果腹的熟面,現已成為雜糧中的上品。可惜,水磨的消失,再也吃不到純正的水磨熟面了。電動石磨磨出的熟面,隻能聊以慰藉日漸遠離故土的鄉愁。

來源丨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