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引言:R幾度改名和“易主”,智己L7未上市便陷入“減配、删帖”風波;上汽占盡天時地利,卻在新能源和高端化領域折戟,究竟是頂層設計出了問題,還是執行端動作變形各種掉鍊子?

越是萬能,越是空洞;

越是這樣想自己做,那也想自己攬着,越是容易顧此失彼、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提到上汽集團,很多人的直覺印象仍舊是,牛批、牛批,中國體量最大的車企集團,年銷規模動辄五六百萬輛。

僅僅是一個上汽大衆加一個上汽通用,一度就占據了中國車市銷量前三甲車企的兩席。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與龐大體量相對應的,自然是一年賺它個兩三百億!

毫無疑問,那些年的上汽,從合資到自主,各版塊風光無量,簡直不要太牛逼!

王曉秋踩點升任,乘用車埋下隐憂

不過改變也就發生在最近幾年間。

2019年7月,伴随着上汽集團的一紙公告、及與之對應的一項核心高層人事變動——

原上汽集團公司董事、總裁陳志鑫“準點退休”,原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王曉秋升接任總裁一職,曾經不可一世的上汽似乎加速掉進了“下行通道”,難以自拔。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

不僅長期充當銷量大戶和利潤奶牛的上汽大衆、上汽通用雙雙下滑嚴重,自主機闆塊一度做的風生水起的榮威、MG名爵等,無論是品牌銷量還是聲勢都跟着“熄了火”。

當然,上汽集團過去這兩年的加速下墜,固然與新任總裁王曉秋的執政能力不無關系,但将“鍋”全都扔給他一人來背顯然也有失公允。

一方面,大衆、通用等合資闆塊先放一邊,就拿王曉秋此前掌舵過的上汽乘用車闆塊為例,别看榮威、名爵兩個品牌的銷量在其“踩點”升任的2019年,賬面上還不錯。

但業内人士及明眼人其實都看的很清楚,早在2018年曉秋總還在任的時候,從榮威到名爵均出現了“很不好”的下行苗頭。為了抗住銷量壓力,王曉秋采取了“高壓”兼“以價換量”的政策。

對内高壓不難了解,早在榮威i5上市釋出會上,曉秋總就當着媒體面放狠話,“銷量不達标、年底全員下崗”!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至于以價換量就更加赤裸裸了,榮威i5、名爵MG5相繼将品牌的“地闆價”擊穿,從過去的i6、MG6主攻的10萬元以上市場,直接轉向了六七八萬元的低端市場。

後面實踐也證明,i5和MG5的低價走量政策一度為上汽乘用車的整體銷量目标,作出了巨大貢獻。

無須諱言,王曉秋能夠順利、且相對“體面”地接棒陳志鑫當上集團總裁,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榮威、名爵乘用車兩大品牌的,品牌溢價和長遠發展利益作為代價的。

另一方面,上汽從合資到自主近兩年近乎全線“潰敗”,盡管身為集團總裁的王曉秋難辭其咎,但話又說回來,曉秋總上面不是還有“超期服役”的集團董事長陳虹頂着麼?

況且過去這幾年車市整體的大環境急轉直下,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産業變革浪潮加速,期間又深受疫情、晶片等重大危機的困擾......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時任上汽乘用車總經理的王曉秋

可以說踩點接班的王曉秋,接班之後确實有些時運不濟。

飛凡改來改去,智己三個和尚沒水吃

一如前面所言,榮威、名爵也就這樣了。

畢竟曉秋總高升之前,已經将這哥倆那些年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品牌“高端化和向上走”勢能,一巴掌從半空中拍到了地上;

況且時下燃油車領域基本被“判了死刑”、長遠來看注定要被逐漸替代,能守住既有的燃油車市場佔有率已經相當不易。

反觀新能源汽車領域則方興未艾,放眼未來更是一片大好趨勢與前途。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上汽乘用車首款電動車沖高之作——Marvel X

事實上,包括上汽在内,這年頭業界同仁無不都在拼命紮堆往新能源、尤其高端電動智能化賽道擠,東風岚圖、長安阿維塔、北汽極狐、廣汽埃安……

作為燃油車時代國内車企集團的扛把子,上汽集團豈能服輸?

據樂逗汽車觀察,面對媒體的提問,公開喊出“靈魂肉體論”的陳虹董事長,一看也不像是未戰先輸的慫包和軟蛋。

是以我們看到,在沖擊品牌高端化的新征途中,借助電動化、智能化産業變革浪潮,在過去短短一年時間裡,上汽集團相繼祭出了飛凡汽車、智己汽車兩大殺手锏。

和上述這些國企友商,以及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相似,飛凡和智己兩個全新電動化品牌,也都是瞄準的中高端、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

無非中短期來看,飛凡定位相對更加親民(主打20-40萬元價位),智己則直接劍指40萬更高階市場。

再有非常本質上的一個差異性在于,相較于飛凡隸屬上汽集團“全資子公司”的嫡系身份,智己的核心股東構成裡面除了上汽之外,還有阿裡巴巴及上海張江高科兩大巨頭。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雖然起步階段二者都非常依賴上汽集團背書(包括技術研發、生産制造等環節),但結合長遠發展戰略來看,飛凡比智己無疑更加的“可控”。

事實上,飛凡旗下産品用的核心三電尤其智駕技術,基本都由上汽提供,但智己就不同了,至少包括車機系統在内的智能化技術層面,有很大程度上會采用阿裡的技術和标準。

不過基于當下的情形來看,本就起步相對較晚的智己汽車,開局不利。

去年4月首款車型智己L7直接以“期貨”的形式發起預售,預訂車主苦等了近一年後才發現:

定價40萬的智己L7居然也玩起了“減配、删帖”等戲碼,目前相關風波并未得到公開有效解決,智己官方似乎有意選擇沉默。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結合智己L7未上市便陷入減配、删帖的風波來看,智己接下來的前途命運可謂撲朔迷離。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本身也是三家起勢,核心一方上汽如今又分散精力和資源要去大力扶持自己的嫡系品牌飛凡汽車,“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尴尬情形是否會再現,引人關注。

飛凡汽車那般呢同樣并不太平。

從最初的上汽榮威R标(誕生伊始并非獨立品牌,而是榮威品牌雙标戰略下的産物);

再到後面脫離榮威獨立更新為品牌(仍隸屬于上汽乘用車公司,與榮威、名爵并列);

再到進一步“獨立”更新為隸屬于上汽集團(與上汽乘用車公司平行)的全新品牌。

榮威R标、R汽車、飛凡汽車,可以說飛凡能夠走到今天實在是幾經波折、戰略搖擺、命途多舛。

更值得關注的是,R這個新攤子的操盤手也經曆了從一開始的俞經民、楊曉東,再到如今的吳冰。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名字和地位改來改去,棋手同樣改來改去,前途命運如何不叫人屏住呼吸、觀望遲疑?!

樂逗觀察:

橫向來看,像上汽集團這樣在同一個領域(如高端智能電動化賽道),同時左右兩頭下注、一口氣搞出多個品牌的同行,有,但并不多見。

比方說同為國企的長安,一方面在聯合甯德時代、華為等合作夥伴搞出了阿維塔,一方面完全自己可控的新電動化品牌也一直傳聞在醞釀當中;

舉棋不定戰略搖擺的結果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迄今也并未取得與之體量和江湖地位相符的銷量和成績。

反觀東風岚圖和廣汽埃安,基本上将全部的資源和精力都下注在一個主心骨品牌上,取得的成績反倒是更加的有目共睹。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埃安就不說了,最近幾年勢如破竹體量已經位居行業前幾名;

東風岚圖,在一款車岚圖FREE的支撐下,從開啟傳遞算起不到一年時間裡,能幹到累計銷量逼近萬輛大關的水準,可謂首戰告捷。

飛凡汽車呢,起步也不算晚(從推出R标算起),幾經“改名和易主”,如今才算相對穩定了下來。

據吳冰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飛凡新車 R7 要在2022年賣出10,000 輛”。

什麼概念?

目前飛凡R7尚處在試制和測試調整階段,首台“試生産”量産車據說也要等到月底。

就算一切順利從四月份北京車展開始正式上市并開啟傳遞,接下來不到八個月時間裡,要賣出一萬台車。相當有挑戰。

至于定價40萬往上走的智己L7,未上市便遭到首批車主使用者大面積“吐槽”,今年怕是更難形成氣候。

王曉秋同時督陣,智己L7、飛凡R7能否一炮而紅?

時間不等人,在各路玩家相繼湧入的高端智能電動化賽道,财大氣粗的上汽集團同時在飛凡、智己兩頭下注,費力不讨巧大機率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上汽占據天時地利,卻在新能源和高端化領域折戟。

背後究竟是陳虹們排兵布陣、頂層設計出了問題,還是曉秋、曉東總們的執行端走形嚴重各種掉鍊子?引人深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