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9日)上午舉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上,有記者提問:本市新一輪的核酸篩查中要求風控期間足不出戶,足不出戶這四個字應該怎麼了解?核酸篩查時要注意些什麼?

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表示,這一輪核酸篩查要求封控地區居民足不出戶,指的就是不出家門,不要走出家門到樓道、地下車庫、露天區域等小區戶外空間活動,比如散步運動、聚集攀談、遛寵物等。居民要拿快遞、扔垃圾,可以由小區物業或志願者上門協助。
吳乾渝還提醒大家,
請大家分批、有序參加核酸檢測,
戴好口罩、保持距離,
防止交叉感染。
居家≠躺平
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黨
居家抗疫的日子裡
該如何平衡工作、學習與娛樂
守護身心健康呢?
小編整理了幾個注意事項
一起來看看吧!
1.居家隔離期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注意什麼?
在疫情期間遵照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則,主動隔離,保持個人和居家的清潔衛生。要保持作息規律,保證睡眠時間,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此外,應開展室内鍛煉活動,每天至少開展1小時以上的室内運動,增強體質。
2.居家隔離期間如何應對情緒變化?
在疫情壓力下,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慌、憤怒和煩躁等各種不良情緒,這是正常的,是機體自我保護的展現。面對負面情緒,不必過于敏感和緊張,積極了解和接納負面情緒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調節。此外,可以利用電話、短信、微信等線上溝通平台與親友交流、保持聯系。互相鼓勵與支援不僅能夠減輕孤獨感,也能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
3.居家隔離期間如何安排大量的空閑時間?
安排一些平時無暇顧及的興趣愛好是讓生活變得豐富的好方法。可以列出平日裡一直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情,制成“願望清單”,按照優先級結合隔離期勾選出在家就可以實作的願望,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選擇适合自己的課外讀物,讓宅在家中的假期成為儲藏知識的好時光。
4.隔離在家一直想玩手機怎麼辦?
不可否認手機等電子産品的吸引力,但應控制電子産品使用時間,做到合理有度,不能影響正常作息。可以确定好每天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段、時長等。
5.居家隔離,如何做好衛生防疫?
居家隔離期間不與家庭内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後應當及時清洗和消毒,餐具首選煮沸消毒15 分鐘。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内側遮擋口鼻,将用過的紙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自己準備食物、飯前便後、戴口罩前後,均應當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時,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紙。學生居家線上學習時,環境要采光照明充足,要保持标準坐姿,學習間歇目視遠方或者通過眼保健操放松眼睛。
6.居家隔離如何與社群配合?
應在社群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居家醫學觀察。居家醫學觀察期間,拒絕一切探訪,其他人員盡量不進入隔離房間。盡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居家醫學觀察者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并将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群醫學觀察管理人員。醫學觀察期間,如居家醫學觀察者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時第一時間報告社群。按照社群通知的時間、地點進行核酸檢測。
7.居家隔離期間如何規律作息?
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規律有序生活。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全家一日的生活、休息、健身、學習、娛樂等安排做成一張時間表,還可以列出每日願望清單,由全家共同來完成,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使居家生活變得更健康更有序。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教孩子一些家務活,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
8.家長和孩子如何做到不互相“打擾”?
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獨處空間,多一些了解信任。随着與孩子在家裡共處的時間增多,親子沖突和沖突可能也會增加。家長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獨處空間,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學會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進步,更加包容、了解和信任孩子。遇到争吵,可以按下暫停鍵,等到雙方情緒穩定後再理性溝通。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提高自我學習管理能力。家長要每天要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學習狀況,及時給予積極回報,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9.居家隔離應準備哪些防護用品?
房間内應當配備足夠的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産品及帶蓋的垃圾桶。體溫計應配備不同類型的,例如電子體溫計和傳統的水銀體溫計,以備需要時做比對。
10.居家隔離如何進行通風消毒?
居家隔離期間不要使用中央空調,每天2-3次開窗通風30分鐘以上。使用空調、暖氣期間不要完全關閉門窗,而應間歇性開窗通風。隔離對象盡量單獨使用衛生間,共同使用衛生間的注意進行消毒。台面、門把手、電話機、開關、熱水壺、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觸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後用清水洗淨,每天至少1次。
編輯 / 張姗 陳露露
資料 / 上海釋出 新聞坊 人民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