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可欽 | 孩子居家學習“錦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營造積極的家庭關系

居家學習期間,影響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北京中關村三小劉可欽校長告訴大家,是自主學習能力和營造積極的家庭關系。是以,居家學習,應該比在學校的學習更具有綜合性。家長應該關注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綜合運用資訊、提煉概括等能力。

劉可欽 | 孩子居家學習“錦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營造積極的家庭關系

孩子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怎麼辦?

自主能力不足的原因和六大對應妙招

常常有家長說,孩子自主能力不足。他們通常表現為:缺乏目标和動力、學習過程拖沓、專注度不高。那麼,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改善呢?

1.缺乏目标?提升自主學習動力

平時,家長忙于工作,又給孩子安排滿滿的課外班,屬于粗線條管理。居家學習期間,一想到其他孩子正在努力學習,家長立馬打了雞血一樣給孩子加碼,這就形成了以控制為主的育人方式。孩子不會主動去學習,因為他習慣了等待家長的指令。

是以,控制為主的育人方式要逐漸轉變,家長要适當降低要求,可以和孩子商量學習計劃,給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的機會。

2.學習拖沓?聚焦兩個原因

學習拖沓的原因複雜,劉校長建議聚焦兩個問題:是不是任務太多、是不是孩子的興趣單一。

3.孩子的專注度不夠?幫孩子細化時間

國小生普遍缺乏大塊時間的管理能力。對國小生來說,自己合理支配的時間以 60 分鐘為宜,但不要 60 分鐘隻做一件事。低年級的孩子可以 60 分鐘裡安排 2 到 3 種活動。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安排 2 種活動。同時,家長也盡量減少這段時間對孩子的幹擾。

4.自主能力不足應對錦囊

面對孩子的自主能力不足,劉可欽校長也在錦囊裡提供了六大方法。

1)換掉睡衣,學習要有儀式感

2)各司其職,家庭環境要安靜

3)給孩子具體任務,别吝啬鼓勵

低年級國小生的紙質作業,可以用兩個時段完成,每次 30 到 40 分鐘。高年級的國小生可以分兩個時段,或者一個時段,用 60 分鐘或 30 分鐘,組合完成。

家長不要吝啬欣賞鼓勵的話,特别是要肯定孩子付出努力後的行為。

4)每日學習計劃要商定 别苛求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居家期間,不要太苛求孩子。要知道:少就是多。

5)保持好的心情,與孩子一同成長

6)增加親子閱讀時間,有輸入還要有輸出

讀書是培養孩子閱讀愛好最重要、最有效的路徑。除了讀書,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分享書中的内容。

劉可欽 | 孩子居家學習“錦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營造積極的家庭關系

積極的家庭關系 你需要知道這些

親子關系的 3 個階段

1.保護者——保證孩子基本生存需求

這個階段家長是孩子的保護者,管好孩子吃喝穿戴。很多孩子表現出的協調性不好,其實是家長替代得太多。

2.監督者——讓親子關系同步生長

随着孩子長大,孩子的獨立需求會越來越強烈。這是孩子探索世界可貴的地方。家長會把自己放在監督者的角色。家長要意識到,孩子長大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不如就讓孩子試一試。

同時,要減少低水準表揚,學會高水準的表揚,要強調對一個具體的行為看到了努力,而不是一個結果。比如,孩子想嘗嘗某個東西的味道。家長要告訴孩子這種探索欲很可貴,而不是說:就你好奇,我告訴你還不聽!

3.合夥人——從吼叫到對話

最理想的親子關系,是尊重孩子價值發展需求。随着孩子的成長,逐漸變成家長和孩子是人格平等的兩個人。家長要逐漸變成合夥人的角色。把吼叫、責令、指導、指令性的語言,轉變成傾聽、對話、商量。

什麼是成長?克服困難就是成長。成長無法替代、需要付出代價,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試一試、想一想,面對困難的時候搭把手,讓孩子過來,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抱過去。

劉可欽 | 孩子居家學習“錦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營造積極的家庭關系

積極健康的親子關系,從哪裡着手營造?

1.好習慣的培養重在細,對大人來說是貴在堅持,對孩子來說貴在有獲得感

每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态度都會是影響孩子成長差異的因素。如果家長喜歡刷手機,孩子就會湊在一起玩遊戲;如果家長作息不規律,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如果家長喜歡“高談闊論”,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空想”。

是以家長的行為,每一天都在為孩子的未來打樣兒。

總體來說,好習慣可以從小、從低、從慢培養。那麼,可以怎麼做?

1)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段時間,正是培養孩子健康生活最重要的時間。勤洗手、戴口罩、飲食均衡、按時作息。

2)培養孩子分享、閱讀、思考的習慣

獨立思考才會專注,願意閱讀,才會積累和分享。可以讓孩子每天讀書 30 分鐘,天天堅持。

一般國小生閱讀速度是每分鐘 200 字,一天讀 30 分鐘,一年可讀 21 萬字。國小國文課标中,要求一二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是 5 萬字。如果能讀 21 萬字,到三四年級就是 40 萬字,到五六年級就是 100 萬字。

3)家庭成員的共同規則

孩子的學習不僅是孩子的事情,要制定共同規則。比如堅持每周有全家共進晚餐的時間。回歸家庭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2.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培育孩子多種興趣發展

可以和孩子邊做家務邊談天說地,減少說教。孩子的學習既要深入到學習中,又要跳出學習放在整個生活當中,讓家庭對孩子的引導是全方位的。

劉可欽 | 孩子居家學習“錦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營造積極的家庭關系

3.底線要清晰,讓孩子明白,規則是需要遵守、不能随意改變的

賞罰要分明。罰不是體罰。當孩子沒有做好時,可以取消一件事情。賞一定要及時,比如, 鼓勵孩子:看到你克服了小饞蟲,耐心的等大家一起吃飯真好!

特别要提出,任何年齡段的 孩子使用電子産品必須有限制, 每次不超過 20 分鐘或 40 分鐘。如果孩子小,不要超過 20 分鐘; 孩子到了高年級,最好不超過 40 分鐘。一天不超過兩次,最好是固定時間。

心中有數,守住底線。居家期間,家長要對學校推送的學習内容做到了然于胸,估算孩子大概完成作業的時間、完成的方式。

要讓孩子了解,如果家長檢查作業時,沒有完成,需要付出代價。這就是常常說 管嚴點,看緊點,也是家長是否能守得住底線。

既要共情又要硬度管控。家長一開始就要告訴孩子邊界和界限。很多家長都害怕孩子哭鬧, 面對孩子的哭鬧, 核心是讓孩子歸于平靜。不要嘗試給孩子講太多道理,但是家長的态度要溫柔而堅定。當孩子需要結束遊戲時,可以說:“你必須結束了,明天我們還可以有玩遊戲的時間。“ 是以,家長需要用平靜的語氣,将規則意識傳遞給孩子,并讓孩子明白,規則是需要遵守、不能随意改變的。

4.樹立遠大志向,家庭教育責無旁貸

一些家長認為, 樹立遠大志向是學校的任務。其實,家庭也承擔同樣的任務。遠大志向是孩子的學習動力保持持久的重要因素。我們希望培養出來的孩子既能“掃一屋”也能“觀天下”。若幹年以後,他們 能長成“家庭裡能指望得上”“機關裡能靠得住”“國家民族能夠立得住”的一代新人。 是以,遠大 志向的培養是家校共同 承擔的責任。

那麼,該如何做呢?

引導孩子”掃一屋“,家長可以設立一個“家庭記事闆”,讓孩子看到家庭中的問題, 定期分享,聽聽孩子 是如何看待和解決家庭中的問題 。

引導孩子“觀天下”,當下,疫情防控就是一節生活大課。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疫情防控中的 逆行者 ,疫情中的人生百态等。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動力會發生改變。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當國家需要、人民需要的時候,在遇到兩難選擇的時候,能更堅定、不糾結、不迷茫 。

從小樹立志向 對孩子的意志品質、眼界和思維方式都會有很好的啟蒙。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你的世界不僅有學習,還有外面的生活,幫助孩子 慢慢地懂得:什麼叫“尊重知識、敬畏自然”;“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挺身而出、臨危不懼”;“責任擔當、積極作為” 。同時,也要讓孩子意識到,社會上也有百态人生,明白什麼叫“疏忽大意、畏手畏腳”;“推波助瀾、沒有立場”;“見利忘義,沒有底線”。

家庭是孩子最近的課堂,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每一天,家長們都在為自己答題, 也在為孩子的人生打樣 。居家學習期間, 家長可以 利用好這段時間,增進親子關系,讓家庭更和諧,孩子的學習更上進。希望 疫情過去之後,我們所建立的友好、 積極的家庭氛圍,能夠陪伴孩子終身。

文章來源 | 新校長傳媒、守望新課程

關注教育 | 就是關注中國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