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可钦 | 孩子居家学习“锦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

居家学习期间,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北京中关村三小刘可钦校长告诉大家,是自主学习能力和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因此,居家学习,应该比在学校的学习更具有综合性。家长应该关注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综合运用信息、提炼概括等能力。

刘可钦 | 孩子居家学习“锦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

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怎么办?

自主能力不足的原因和六大对应妙招

常常有家长说,孩子自主能力不足。他们通常表现为:缺乏目标和动力、学习过程拖沓、专注度不高。那么,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改善呢?

1.缺乏目标?提升自主学习动力

平时,家长忙于工作,又给孩子安排满满的课外班,属于粗线条管理。居家学习期间,一想到其他孩子正在努力学习,家长立马打了鸡血一样给孩子加码,这就形成了以控制为主的育人方式。孩子不会主动去学习,因为他习惯了等待家长的指令。

因此,控制为主的育人方式要逐步转变,家长要适当降低要求,可以和孩子商量学习计划,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机会。

2.学习拖沓?聚焦两个原因

学习拖沓的原因复杂,刘校长建议聚焦两个问题:是不是任务太多、是不是孩子的兴趣单一。

3.孩子的专注度不够?帮孩子细化时间

小学生普遍缺乏大块时间的管理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自己合理支配的时间以 60 分钟为宜,但不要 60 分钟只做一件事。低年级的孩子可以 60 分钟里安排 2 到 3 种活动。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安排 2 种活动。同时,家长也尽量减少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干扰。

4.自主能力不足应对锦囊

面对孩子的自主能力不足,刘可钦校长也在锦囊里提供了六大方法。

1)换掉睡衣,学习要有仪式感

2)各司其职,家庭环境要安静

3)给孩子具体任务,别吝啬鼓励

低年级小学生的纸质作业,可以用两个时段完成,每次 30 到 40 分钟。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分两个时段,或者一个时段,用 60 分钟或 30 分钟,组合完成。

家长不要吝啬欣赏鼓励的话,特别是要肯定孩子付出努力后的行为。

4)每日学习计划要商定 别苛求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居家期间,不要太苛求孩子。要知道:少就是多。

5)保持好的心情,与孩子一同成长

6)增加亲子阅读时间,有输入还要有输出

读书是培养孩子阅读爱好最重要、最有效的路径。除了读书,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分享书中的内容。

刘可钦 | 孩子居家学习“锦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

积极的家庭关系 你需要知道这些

亲子关系的 3 个阶段

1.保护者——保证孩子基本生存需求

这个阶段家长是孩子的保护者,管好孩子吃喝穿戴。很多孩子表现出的协调性不好,其实是家长替代得太多。

2.监督者——让亲子关系同步生长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的独立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这是孩子探索世界可贵的地方。家长会把自己放在监督者的角色。家长要意识到,孩子长大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不如就让孩子试一试。

同时,要减少低水平表扬,学会高水平的表扬,要强调对一个具体的行为看到了努力,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孩子想尝尝某个东西的味道。家长要告诉孩子这种探索欲很可贵,而不是说:就你好奇,我告诉你还不听!

3.合伙人——从吼叫到对话

最理想的亲子关系,是尊重孩子价值发展需求。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变成家长和孩子是人格平等的两个人。家长要逐渐变成合伙人的角色。把吼叫、责令、指导、命令性的语言,转变成倾听、对话、商量。

什么是成长?克服困难就是成长。成长无法替代、需要付出代价,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试一试、想一想,面对困难的时候搭把手,让孩子过来,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抱过去。

刘可钦 | 孩子居家学习“锦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

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从哪里着手营造?

1.好习惯的培养重在细,对大人来说是贵在坚持,对孩子来说贵在有获得感

每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会是影响孩子成长差异的因素。如果家长喜欢刷手机,孩子就会凑在一起玩游戏;如果家长作息不规律,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如果家长喜欢“高谈阔论”,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空想”。

所以家长的行为,每一天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打样儿。

总体来说,好习惯可以从小、从低、从慢培养。那么,可以怎么做?

1)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这段时间,正是培养孩子健康生活最重要的时间。勤洗手、戴口罩、饮食均衡、按时作息。

2)培养孩子分享、阅读、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才会专注,愿意阅读,才会积累和分享。可以让孩子每天读书 30 分钟,天天坚持。

一般小学生阅读速度是每分钟 200 字,一天读 30 分钟,一年可读 21 万字。小学语文课标中,要求一二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是 5 万字。如果能读 21 万字,到三四年级就是 40 万字,到五六年级就是 100 万字。

3)家庭成员的共同规则

孩子的学习不仅是孩子的事情,要制定共同规则。比如坚持每周有全家共进晚餐的时间。回归家庭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2.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培育孩子多种兴趣发展

可以和孩子边做家务边谈天说地,减少说教。孩子的学习既要深入到学习中,又要跳出学习放在整个生活当中,让家庭对孩子的引导是全方位的。

刘可钦 | 孩子居家学习“锦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

3.底线要清晰,让孩子明白,规则是需要遵守、不能随意改变的

赏罚要分明。罚不是体罚。当孩子没有做好时,可以取消一件事情。赏一定要及时,比如, 鼓励孩子:看到你克服了小馋虫,耐心的等大家一起吃饭真好!

特别要提出,任何年龄段的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必须有限制, 每次不超过 20 分钟或 40 分钟。如果孩子小,不要超过 20 分钟; 孩子到了高年级,最好不超过 40 分钟。一天不超过两次,最好是固定时间。

心中有数,守住底线。居家期间,家长要对学校推送的学习内容做到了然于胸,估算孩子大概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的方式。

要让孩子了解,如果家长检查作业时,没有完成,需要付出代价。这就是常常说 管严点,看紧点,也是家长是否能守得住底线。

既要共情又要硬度管控。家长一开始就要告诉孩子边界和界限。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哭闹, 面对孩子的哭闹, 核心是让孩子归于平静。不要尝试给孩子讲太多道理,但是家长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当孩子需要结束游戏时,可以说:“你必须结束了,明天我们还可以有玩游戏的时间。“ 所以,家长需要用平静的语气,将规则意识传递给孩子,并让孩子明白,规则是需要遵守、不能随意改变的。

4.树立远大志向,家庭教育责无旁贷

一些家长认为, 树立远大志向是学校的任务。其实,家庭也承担同样的任务。远大志向是孩子的学习动力保持持久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孩子既能“扫一屋”也能“观天下”。若干年以后,他们 能长成“家庭里能指望得上”“单位里能靠得住”“国家民族能够立得住”的一代新人。 所以,远大 志向的培养是家校共同 承担的责任。

那么,该如何做呢?

引导孩子”扫一屋“,家长可以设立一个“家庭记事板”,让孩子看到家庭中的问题, 定期分享,听听孩子 是如何看待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 。

引导孩子“观天下”,当下,疫情防控就是一节生活大课。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疫情防控中的 逆行者 ,疫情中的人生百态等。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动力会发生改变。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当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在遇到两难选择的时候,能更坚定、不纠结、不迷茫 。

从小树立志向 对孩子的意志品质、眼界和思维方式都会有很好的启蒙。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你的世界不仅有学习,还有外面的生活,帮助孩子 慢慢地懂得:什么叫“尊重知识、敬畏自然”;“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挺身而出、临危不惧”;“责任担当、积极作为” 。同时,也要让孩子意识到,社会上也有百态人生,明白什么叫“疏忽大意、畏手畏脚”;“推波助澜、没有立场”;“见利忘义,没有底线”。

家庭是孩子最近的课堂,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每一天,家长们都在为自己答题, 也在为孩子的人生打样 。居家学习期间, 家长可以 利用好这段时间,增进亲子关系,让家庭更和谐,孩子的学习更上进。希望 疫情过去之后,我们所建立的友好、 积极的家庭氛围,能够陪伴孩子终身。

文章来源 | 新校长传媒、守望新课程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