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期,性欲望和缺席的父親|《青春變形記》

寫在前面

或許,每一個經曆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片中的主角,13歲的李美玲是一個生活在多倫多的普通女孩,偶然間,她發現自己繼承了家族的神秘血統,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會變成一隻巨大的紅熊貓,故事就在她的青春期中,友誼的困惑,自我的迷茫,尤其是在家庭,和母親的沖突中展開。

紅熊貓是什麼

在影片中一個很有意思的設定是,當美玲情緒激動的時候,她就會變成一隻巨大的帶有破壞力的紅熊貓,紅熊貓的出現不僅讓她成為學校中矚目的焦點,最重要的是,讓她有了向原先那個父母眼中的"好好孩子"分割,做自己的勇氣。

其實從片中紅熊貓出現的時機包括周圍的反應不難猜出,它代表的是每個女性都會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出現的生理現象:女性的月經初潮。

這種生理的變化直接展現在情緒的改變上,美玲不再像以往一樣抑制自己對于異性的渴望,她開始違抗父母的指令。

她不再壓抑自己,而紅熊貓則是自己欲望的具現化的展現。

而随之而來的,則是躁動的,不安的,要求獨立的自我意識的蓬發。

她坦言,自己一輩子都活在父母的期望中。

青春期,性欲望和缺席的父親|《青春變形記》

這是一個女性在走出女孩身份但是還無法坦然接受自己女人身份之間逐漸膨脹的自我意識,她在試圖弄清楚自己是誰的問題。

而影片中一個很敢于突破傳統的性别規訓的設定在于:它提到了一個世代傳承的淨化儀式,每一個新怡的女性子嗣都會在一個月圓之夜用儀式封印自己内心的紅熊貓。

這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種性别閹割,女性舍棄了自己的欲望和天性,被一點一點塑造成完美的妻子的形象,而這種家庭格局就被這麼千百年來被遺傳了下去。

在儀式中,設定了一面鏡子般的出口,在鏡子的一側,是别人眼中的美怡,即現實生活中的美怡,當她将手穿過鏡子時,紅熊貓的鏡像就出現了,這就喻示着雙方是互為一體的。

在鏡子的另一邊是内心真實的自己,她在儀式的最後一刻突然醒悟,紅熊貓不是自己的敵人,而是自己的一部分,沒有紅熊貓的自己是不完整的。

于是,她打斷儀式的進行,第一次向父母表達了自己的真實的欲望/訴求。

青春期,性欲望和缺席的父親|《青春變形記》

2.父母的期待

可能這部電影中最讓人感到共鳴的是其中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沖突和糾紛。

片中的母親可以說完全符合東亞的家庭結構中的角色。

在看到美玲的幻想圖冊時,母親的第一反應不是接受這是孩子的自然心理,而是将所有的過錯都怪罪到了那個從未謀面的男孩身上,在之後的派對上,她也絲毫沒有考慮到美玲的感受,将所有的一切都怪罪到她朋友的教唆,甚至逼她在朋友和母親之間二選一。

但她背後的心理動機都是一緻的: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完美的,Ta會貫徹父母的一切意志,如果Ta變壞了,那一定是周邊的人出了問題。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父母其實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看待,而是一種自我的價值延伸,而處在這樣狀态下的孩子呢,其實都在潛意識中讨好父母, 隻有完成父母的名額,自己才是有價值的。

很多人,就這麼一生都在渴望父母的承認。

為什麼現在的孩麼動辄就抑郁症,自殺,一方面,自然有社會的壓力,但另一方面,我要直接指出:父母在其中充當了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幫兇角色,在這樣的家庭格局下,一個不符合父母期望下的孩子是沒有價值的,是一個殘缺品,這對人格的成長是毀滅性的。

青春期,性欲望和缺席的父親|《青春變形記》

老實說,我一直很奇怪,一個孩子成績的好壞關父母什麼事。

孩子考試好的時候,父母真的是在為孩子感到高興嗎,孩子考試失利的時候,父母的憤怒又來自于何處?

但如果把孩子當作自我的延伸,就一切都說得通了,他們其實是把孩子當作了衡量自我價值的手段。

可以無限趨近于這個公式:孩子成績好=父母教育有方=自我價值的投射。

父母的手中就牽着這麼一根繩子,牢牢地綁在孩子的身上,而這根繩子,叫愛。

一位豆瓣網友的點評或許最恰當:隻有東亞人能共情這部電影,因為我們都需要為自己辜負了母親的期待而道歉。

青春期,性欲望和缺席的父親|《青春變形記》

3.一部半女性視角電影

雖然整場電影都是在以女性的視角展開,而且的确将某種很深層的家庭結構展露無遺,但是有一點,還是會被很多人忽視掉:男性的失語。

正是這一點的缺失,是以我隻能說它是半女性視角的電影。

在上野千鶴子的著作《厭女》中就明确提出:女兒無法喜歡不能愛上母親的自己,因為母親和女兒互為分身,對于女兒厭女症總是包括母親在内的自我厭惡。

但将厭女症植入母親大腦的是他的丈夫,母親為父親的厭女症的代理人,女兒通過父權制的代理人母親學到父親的厭女症。

而影片可能是想突出這種東亞式的家庭結構,主要就聚焦在了兩個女性之間的鬥争,于是沖突來自于女性之間,激發于女性之間,終結于女性之間,男性則遊離之外,在家庭中消失了,但這種消失不是退場,而是一種旁觀。

在影片中,父親這個角色給你的感覺是什麼,有點說不上來是吧,即是在出場的時候,也隻是在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做菜,看報,他好像在女兒的成長中充當着一個支援者的角色,像是個好人,又好像對推動劇情的發展沒有什麼貢獻。

我來告訴你這種感覺是什麼:是缺席,他好像對女兒充滿了關愛,但其實根本沒有參與進女兒的成長中去,而我們的社會對于父親這個角色的期待就是這樣。

青春期,性欲望和缺席的父親|《青春變形記》

因為父親是生活在A面中的,A面是男人的世界,是家庭之外的男性主導的地方,而B面才是家庭的,男性沒有被要求,也沒有任何的期許,僅僅是偶爾的教導和了解子女的情況就已經完成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使命,而與此相對的,是母親不管在子女身上傾注多少心血,也仍舊可能被當作"失職"的母親。

寫在最後

或許對我來說,這部片子還是太理想主義了,有太多的孩子沒有看到過那隻紅熊貓,就在儀式中讓它永遠的封存在了内心的深處,偶爾聽到一聲咆哮,也恍惚間蓋過在吸塵器的底噪中。

青春期,性欲望和缺席的父親|《青春變形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