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型啃老”是怎麼回事?面對“新型啃老”,父母們都是什麼态度

文:桐影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中國父母一直對孩子溺愛有加并且毫無保留。與西方教育不同,在中國教育下長大的孩子也對父母有一種天生的依賴感。在這種情況下,“啃老一族”成為了發展的必然。

啃老族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了,“啃老族”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那些已經成年且有生活能力,但不願意工作仍然靠父母生活的人,他們不僅衣食住行要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讓他們幫助自己買車買房,所有的這些行為都使得老年人不能愉快地享受他們的晚年。

而“啃老族”一般指的是被外界鄙視的人,但據研究顯示,全球65%的家庭都存在啃老的問題。不久前,在日本雅虎網站上出現了一條令人悲傷的新聞标題。“希望我的兒子能在我去世後靠父母留下的錢再活40年。”

據了解這句話是來自一位75歲的母親,她主動找到了一名理财顧問,詢問她死後應該怎麼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小兒子。更準确地說,是她45歲的小兒子。她這一生共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工作結婚生子,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但小兒子卻一直在“啃老”。

在大學時,小兒子雖然進了一所很不錯的私立大學,但卻沒能畢業。他說自己“對大學課程不感興趣,找不到工作的意義”而辍學。此後,他再也沒有工作過,而是一直蟄居在家,不與外人交往。是的,她的兒子就是個典型的“啃老族”。

而在日本,像她的小兒子一樣,不上學,不工作,不社交,不走出自己的房間,隻靠啃老過活的蟄居一族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根據日本的統計,這樣的“8050”人群(即80歲的父母照顧50歲的孩子),已經超過了100萬。

其實不隻是在日本,美國25-29歲的年輕人中,有33%的人與父母或祖父母同住一室。巴西地理統計局表示,在巴西15歲至29歲的1120萬“雙無”人口中,約23%的人沒有就業或沒有參加過技術和職業教育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社會上流行出一種“新型啃老”。更可怕的是,廣大家長不僅渾然不知,還誤以為這是子女的孝心。那麼,“新型啃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最近網上有人讨論,父母們面對孩子“新型啃老”,都是什麼态度?

讓老人幫忙帶孩子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很大,有了孩子之後的生活更加艱難,但是養育下一代永遠是父母的事,與自己的爸爸媽媽無關。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甯願讓父母幫忙照顧孩子。在父母看來,這是子女孝順的展現,願意把孩子托付給自己照顧,也是子女對自己的一種信任。殊不知,孩子眼中的真實想法,其實就是不想花錢請保姆,因為對于他們來說,父母就是盡職盡責又免費的保姆。

更讓人心寒的是,有些孩子在要求父母照顧孩子後,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罵老人,吵架或者說老人的不是。子女普遍都認為,不花老人的錢,就不算啃老,父母在家呆着也沒事做,還不如幫忙帶娃。這就是典型的“白眼狼”行為。

假陪式啃老

子女美名其曰“接老人回家享福”,便于他們更好地照顧和陪伴老人。但久而久之,工作繁忙時就沒有為老人做什麼了,反而是老人看到這種情況為家庭做了很多,幫忙接送孩子,打掃衛生,給家裡做飯,甚至每天陪孩子睡覺,小孩子又本來就活潑好動,也深深影響了老人的睡眠。長此以往的話,老人的身體也會因為長期疲勞而不如以前強壯。

父母應該學會分辨“隐型啃老”

作為父母,要學會分辨“隐形啃老”,自己可能會覺得,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幫幫忙也不算什麼,但是恰恰這樣會害了他們的,孩子已經不小了,可以照顧好自己,這個年齡反而是自己需要照顧,而不是父母去照顧孩子,如果他們繼續幫助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将來可能會忘記什麼是感恩,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無奈,有時候“啃老”也是我們無奈的選擇。那麼,對于這種流行的“新型啃老”,我們該怎麼辦呢?

努力提高生活條件

其實我們在成家立業之後,就應該肩負起家庭的重任,不要讓老人成為所謂的“退路”。隻有不斷提高經濟實力,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輕松,讓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地孝敬老人。

努力學習,提高能力

大多數啃老族的學曆并不高,有的沒上過大學,有的甚至初高中畢業就辍學打工了,而收入微薄就是啃老的導火索。是以同學們要珍惜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學好知識,提高能力,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讓父母跟着自己享福。

結語

說到底,不管是什麼樣的啃老,無非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而對于老人來說,子女早已長大,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應該在生活裡面闖蕩,去經曆,去感受磨煉。過度的保護和縱容,隻會讓他們以後的日子更加艱難。

對此你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