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型啃老”是怎么回事?面对“新型啃老”,父母们都是什么态度

文:桐影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中国父母一直对孩子溺爱有加并且毫无保留。与西方教育不同,在中国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也对父母有一种天生的依赖感。在这种情况下,“啃老一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

啃老族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啃老族”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那些已经成年且有生活能力,但不愿意工作仍然靠父母生活的人,他们不仅衣食住行要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让他们帮助自己买车买房,所有的这些行为都使得老年人不能愉快地享受他们的晚年。

而“啃老族”一般指的是被外界鄙视的人,但据研究显示,全球65%的家庭都存在啃老的问题。不久前,在日本雅虎网站上出现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新闻标题。“希望我的儿子能在我去世后靠父母留下的钱再活40年。”

据了解这句话是来自一位75岁的母亲,她主动找到了一名理财顾问,询问她死后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小儿子。更准确地说,是她45岁的小儿子。她这一生共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工作结婚生子,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小儿子却一直在“啃老”。

在大学时,小儿子虽然进了一所很不错的私立大学,但却没能毕业。他说自己“对大学课程不感兴趣,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而辍学。此后,他再也没有工作过,而是一直蛰居在家,不与外人交往。是的,她的儿子就是个典型的“啃老族”。

而在日本,像她的小儿子一样,不上学,不工作,不社交,不走出自己的房间,只靠啃老过活的蛰居一族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日本的统计,这样的“8050”人群(即80岁的父母照顾50岁的孩子),已经超过了100万。

其实不只是在日本,美国25-29岁的年轻人中,有33%的人与父母或祖父母同住一室。巴西地理统计局表示,在巴西15岁至29岁的1120万“双无”人口中,约23%的人没有就业或没有参加过技术和职业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社会上流行出一种“新型啃老”。更可怕的是,广大家长不仅浑然不知,还误以为这是子女的孝心。那么,“新型啃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最近网上有人讨论,父母们面对孩子“新型啃老”,都是什么态度?

让老人帮忙带孩子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更加艰难,但是养育下一代永远是父母的事,与自己的爸爸妈妈无关。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让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在父母看来,这是子女孝顺的体现,愿意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照顾,也是子女对自己的一种信任。殊不知,孩子眼中的真实想法,其实就是不想花钱请保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父母就是尽职尽责又免费的保姆。

更让人心寒的是,有些孩子在要求父母照顾孩子后,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骂老人,吵架或者说老人的不是。子女普遍都认为,不花老人的钱,就不算啃老,父母在家呆着也没事做,还不如帮忙带娃。这就是典型的“白眼狼”行为。

假陪式啃老

子女美名其曰“接老人回家享福”,便于他们更好地照顾和陪伴老人。但久而久之,工作繁忙时就没有为老人做什么了,反而是老人看到这种情况为家庭做了很多,帮忙接送孩子,打扫卫生,给家里做饭,甚至每天陪孩子睡觉,小孩子又本来就活泼好动,也深深影响了老人的睡眠。长此以往的话,老人的身体也会因为长期疲劳而不如以前强壮。

父母应该学会分辨“隐型啃老”

作为父母,要学会分辨“隐形啃老”,自己可能会觉得,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帮帮忙也不算什么,但是恰恰这样会害了他们的,孩子已经不小了,可以照顾好自己,这个年龄反而是自己需要照顾,而不是父母去照顾孩子,如果他们继续帮助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将来可能会忘记什么是感恩,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无奈,有时候“啃老”也是我们无奈的选择。那么,对于这种流行的“新型啃老”,我们该怎么办呢?

努力提高生活条件

其实我们在成家立业之后,就应该肩负起家庭的重任,不要让老人成为所谓的“退路”。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地孝敬老人。

努力学习,提高能力

大多数啃老族的学历并不高,有的没上过大学,有的甚至初高中毕业就辍学打工了,而收入微薄就是啃老的导火索。所以同学们要珍惜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学好知识,提高能力,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让父母跟着自己享福。

结语

说到底,不管是什么样的啃老,无非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而对于老人来说,子女早已长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也应该在生活里面闯荡,去经历,去感受磨炼。过度的保护和纵容,只会让他们以后的日子更加艰难。

对此你怎么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