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便宜的大衆純電車好不好玩?

場地提供:深圳市未來智能網聯交通系統産業創新中心

智能汽車排行榜單

極智+ICT-300智能汽車排行榜出爐,榜單涵蓋了41款熱門汽車、26個熱門品牌,究竟誰才是最強的智能汽車?詳情請點選下方圖檔連結:

ICT-300測試項目以及評分标準大家可以在《太平洋汽車&皆電 [智能汽車] ICT-300評測标準》裡檢視。

評測内容目錄

智能駕駛

ID.3在智能駕駛部分僅獲得了56分,這個成績是比較一般的,ID.3主要的失分點在于沒有搭載自動泊車、對假人的識别規避不到位。僅在基礎的自适應巡航和車道保持功能表現上表現出大廠該有的水準。

傳感器配置

更新能力

作為大衆MEB平台的首款車型,ID.3也不容易,在傳遞前就遇到了大量的軟體錯誤,導緻傳遞推遲。而OTA方面雖然前期OTA并不太順利,但目前海外ID.3車型已經實作了首次整車OTA更新。不過國内ID.3還沒有OTA更新的消息。

封閉場地綜合測試

自适應巡航測試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80km/h開啟自适應巡航功能,并且将跟車距離設為第二格。然後行駛過程中在前方會遭遇到靶車非緊急加塞,然後靶車再慢慢停車,停車後10秒後再次起步。

高速彎道保持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80km/h開啟自适應巡航以及車道保持功能,然後車輛會通過一段彎道,以此來考驗車輛在高速時的車道保持能力。

特殊地形:樁筒識别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30km/h的速度開啟所有駕駛輔助功能通過,考察車輛遇到樁桶群時會不會有警示或避讓動作。

行人場景識别與規避

上面三項是對車輛駕駛輔助功能的測試,而作為一輛智能汽車,除了能幫駕駛員“開車”外,還得能幫駕駛員規避可能發生的交通意外。是以接下來我們會對大衆ID.3進行障礙避讓測試,也就是會找一些假人和假車出來,看看ID.3能不能及時制動避讓。

固定假人識别與規避

測試條件:将一個小孩假人固定放置在斑馬線中部,測試車以50km/h的速度開啟自适應巡航及所有的駕駛輔助功能通過,看看測試車能否在假人前及時停下。

移動假人識别與規避

測試條件:一個成人假人會以5km/h的時速通過斑馬線,然後測試車以40km/h的速度開啟自适應巡航及所有的駕駛輔助功能通過,看看測試車能否在假人前及時停下。

移動假人鬼探頭識别與規避

測試條件:小孩假人以5km/h的速度橫穿斑馬線,測試車輛以40km/h開啟巡航及所有駕駛輔助功能通過。與移動假人橫穿測試不同的是,鬼探頭會在斑馬線前一側加入固定的障礙車,這樣會在測試車靠近斑馬線時形成“鬼探頭”的緊急情況。

隧道固定障礙車識别與規避

測試條件:在模拟隧道内放有一個固定靶車模型,測試車輛以50knm/h的速度開啟巡航及所有駕駛輔助功能接近,看看最終測試車能否避讓靶車。隧道固定靶車這個項目,其實是模拟在日常行駛中,進入隧道時,隧道内突然有停下來車輛的情況。這種情形下,駕駛員因為隧道内外有大的光線反差,很大機率不會及時發現隧道内停下來的車,最終導緻追尾事故發生。如果車輛的駕駛輔助系統可以規避到這一類障礙車,那就會給乘員多一道保障。

車輛緊急加塞識别與規避

測試條件:靶車會以20km/h的速度進行比較緊急的加塞動作,而測試車則會以50km/h的速度巡航行駛。

自動泊車

自動泊車環節,其實是有點遺憾的。因為我們2月18日測試時車型是21款頂配,全系均沒有或不能選配自動泊車功能,但沒想到的是3月18号上汽大衆就釋出了2022款的ID.3,在新款車型上就支援選配自動泊車功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自動泊車環節,ID.3是無法參與挑戰的,如果有機會我們會去找最新款重新刷一遍測試,看看有什麼提升。

各項測試彙總

開放道路測試

實際的高速道路測試中,ID.3支援的是L2級的駕駛輔助功能,也沒有高階駕駛輔助能力,是以表現相對傳統一些,自适應巡航和車道保持均能正常工作。自适應巡航跟車表現與傳統的車型相近,面對加塞的車輛,需要車身完全進入車道後才能識别減速,是以在一些特殊的場景下,可能會存在減速不及時的情況。車道保持功能識别車道和居中能力都較好,隻是在一些較長的彎道中,偶爾車身會往彎心偏移一點。

智能座艙

作為MEB平台的首款車型,雖然ID.3的整體内飾風格我們已經在它的大哥ID.4及ID.6上有所領教,但小編認為這套内飾的設計風格在ID.3上面可以說是更加契合的。整個中控台依舊是看起來非常清爽的風格,小巧玲珑的儀表盤更是将“性冷淡”演繹到了極緻。其實在這個内飾的不少細節上還是帶有智能化的思考互動設計的,例如車窗按鍵、空調觸控按鍵、方向盤按鍵等等。那在這一系列設計加持下,ID.3的座艙,到底是不是足夠智能呢?

在智能座艙評測環節當中,我們将對車機系統、儀表資訊豐富度、語音互動等座艙軟硬體名額進行逐項評測打分,讓車輛座艙的智能程度得到量化。ID.3在ICT-300智能座艙部分的表現裡,在UI設計、儀表顯示和手機互聯方面表現比較突出,車機螢幕效果、螢幕的尺寸都是符合現今水準,清晰度足夠。但是車機性能和語音部分并不完美。如果和其他合資品牌的車型對比,算是不錯的表現,但作為一款新能源車型,跟現在的新勢力品牌相比仍是相對比較保守的,還有一定進步空間。

螢幕效果

ID.3的中控螢幕無論是分辨率或是顯示效果都比較好,另外大衆在這套車機UI中使用了鮮明和對比度較高的主題,是以視覺效果較好。在螢幕這一部分當中我們将根據螢幕尺寸的大小、顯示的清晰度、可視角度、反光程度、觸摸質感等進行體驗和點評。

車機性能

車機的功能性是衡量座艙智能化程度的主要名額,一套功能足夠豐富且互動足夠人性化的車機,可以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讓駕駛員實作功能控制,并且增加旅途的樂趣,有的甚至還能實作車與家無縫連接配接。自主品牌在車機方面的表現往往比合資品牌要更好,ID.3也不能擺脫這個情況。

在車機性能這一環節當中,我們将針對系統的流暢度、UI設計、車機功能豐富度、儀表功能豐富度、擴充性這幾個方面來進行量化評分。

流暢度、易用性和UI設計

車内中控屏操作是否流暢跟手,直接影響到車機的操作體驗,進一步又關系到行車安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能名額,是以我們将其單獨作為一個評分項。另外車機的界面UI是否人性化,功能頁和功能項的分布夠不夠易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判标準。

車機功能豐富度

ID.3支援線上導航和線上音樂功能,其中線上導航可以通過手機端或微信發送位址,語音互動以及全景影像功能。不過雖然有線上服務和應用商城,但支援使用的功能其實并不算多。而車輛自身的設定方面,ID.3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調整,包括空調、氛圍燈、車輛設定等等都有較多的細分項可以設定。

儀表功能豐富度

車載系統的擴充性

智能化進階需求

看過車機的表面質感和内在功能之後,我們對智能座艙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涉及到一些更加深入用車生活的功能,比如車輛的遠端控制、個性化記憶、線上更新以及趣味性小功能等等。

性能測試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在ICT-300智能汽車評測标準中,大衆ID.3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的表現。接下來,将針對車子本身駕控,進行加速、制動、麋鹿、繞樁以及噪音測試,來看看其性能表現又是如何?

先來說成績:大衆ID.3的制動成績和麋鹿成績十分優秀,不過動力在電動車中不算充沛的,但靈活的車身和精準的轉向,加上寬容度較高的ESP系統,讓這台車十分好開。

0-100km/h加速測試

加速測試采用彈射起步的方式進行,電子車身穩定系統保持關閉狀态,起步時後輪少許打滑,但很快恢複抓地力,中段加速也依舊有力,整個過程很平順,最終實測大衆ID.3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7.91秒。

100-0km/h制動測試

麋鹿測試

麋鹿測試的目的是測試車輛的避險能力,考驗着車輛懸架和動态調校功底。而我們的麋鹿測試當中,采用打開預設電子系統狀态(不手動關閉ESP等),盡可能還原日常用車情況。

短小的車身,加上精準的轉向,加上電動車底盤重的先天優勢,大衆ID.3在麋鹿測試中表現十分優秀。

繞樁測試

繞樁體驗項目,我們的标準并非追求極限,而是統一選擇以60km/h等速通過,着重觀察他們的連續變向的車身姿态與車身可控性,這樣可以更客觀地去考察車輛的懸架表現。大衆ID.3在繞樁過程中十分穩定,并且速度也很好的控制在60km/h左右。

噪音測試

車内噪聲測試,考驗的是車輛的隔音能力。除了測試傳統的怠速、60km/h巡航、90km/h巡航和120km/h巡航四種狀态下車内噪聲值外,還會記錄車外的噪聲,并與怠速狀态下的車内噪聲值對比,看看車輛對環境的隔音表現如何。

總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