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學校的國小生

養男孩的過程并不容易,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養育孩子,還要塑造他的品質。

兩天兩夜!

就這樣,兩個13歲的少年在廢棄的馬路旁建了一座樹屋,以“野蠻人”的身份安頓下來。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餓了,叫外賣,或者在附近買水果吃。

短短兩天時間,他們拼盡全力“熬”。

更“受折磨”的是老師和家長。

他們之是以“在野外生存”,是因為他們想出去玩,想逃學,又怕被罵,是以決定離家出走。

如果不是路人意外發現,警方和他們的父母順着小道“找門”,根本就沒有回家的念頭。

一方面,有孩子犯錯,隻想逃避;

彼此之間的拉鋸戰,隻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懂這個滋味。

澳洲領先的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道夫說:

“對于男孩的成長來說,這并非一帆風順。”

尤其是在青春期,男孩已經一隻腳進入了成人世界,而另一隻腳還處于童年時期,他的身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要順利地撫養他,還要塑造他的性格。

當“教”和“養”變得同等重要時,這五句話必須告訴青春期的兒子。

可以犯錯 但不能沒擔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進步所必須付出的學費。

允許他犯錯誤和不完美是他吸取教訓的重要前提,但關鍵在于他對錯誤的态度。

浙江永嘉的陳先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晚上九點,他剛剛看完晚會,正準備提車回家。

還沒靠近車身,就看到汽車外殼上有一道長長的劃痕。

就在我正要承認自己倒黴的時候,我在接縫處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

“大叔,我同學騎自行車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正好撞到你的車,對不起。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筆迹很稚嫩,也十分誠懇。

留下紙條的男孩是一名中學生。

當時,他們意識到自己“出事了”,覺得自己不能就這麼走開,于是就呆在原地等車主出現。

等了許久,不見人影,同學們先走了。

但他堅持要對這件事負責,是以他就去附近的小店買了東西,要了一張紙,并在上面寫了字條。

了解了整件事後,陳先生心中隻有對孩子的欽佩。

沒想到,一個孩子在“錯誤”面前能如此勇敢和負責,即使不是他的錯,他也願意承擔事情的後果。

這種對待錯誤的态度不會受苦,反而會讓他的命。

每個孩子都要經曆“摔跟頭”的自然後果。告訴他:

你可以犯錯誤,但重要的是不要逃跑,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有勇氣面對錯誤,有信心在成長的路上超越别人。

你有多自律 未來就有多精彩

什麼是自律?

即何時何地做什麼,你可以自己決定,有計劃有節奏,毫不拖延,能夠抗拒誘惑。

之前,江蘇有一個12歲的小男孩,因為肥胖,拍畢業照時不能穿工作服,不得割開背部。

這個“插曲”,雖然有點尴尬,卻給了他巨大的改變動力——要減肥了。

在媽媽的支援下,他開始在家跑步,控制住了自己的食欲。

盡管他跑到腳底磨水泡,差點暈倒,但他從未放棄,以驚人的意志力堅持了兩個月。

結果,減掉了 30 斤。

這絕對是“自律”的功勞。

有同樣經曆的人都知道通過運動減肥是多麼具有挑戰性!

閉上嘴張開雙腿更是難上加難。

但自律的孩子不會把别人想象的困難當回事,隻會朝着自己設定的目标發起猛烈的進攻。

孩子越自律,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國中同桌的小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每天,無論風雨無阻,他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學習和做作業,然後是放學後最後一個回家的人。

然而一年之内,他的基礎比較薄弱,成績一般,直接超過了一大班學生,進入了全班前十。

看到他,我才知道“自律的人出衆,懶惰的人出局”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

發展心理學認為,男孩的心理成熟比女孩晚。

尤其是青春期,在荷爾蒙的影響下,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急躁,不願被束縛。

這時,教導男孩自律,引導他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行為,會讓他走上更成功的道路。

一個人如何度過一天,就意味着他如何度過他的一生。

孩子們,想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必須日複一日地努力自律,努力“逼”自己,才能達到自己想走的距離。

獨立能力是最大的競争力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報道: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浙江省杭州市一所中學的新生在比賽中系鞋帶。

這看似簡單微不足道的事情,難倒了在場近半數的學生。

有的不知道如何将解開的鞋帶準确的放回鞋上的洞裡,有的則幹脆放棄,直接拎着鞋子向别人求助……

别說系鞋帶,就連疊被子都成了很多孩子都無法完成的“難點”。

相比之下,這個11歲男孩的“神操作”就值得大贊了。

看到媽媽睡着了,他不忍醒來。

看到用餐時間,他二話不說,走進廚房拿起鍋鏟,端正地煮了幾道家常菜:

可樂雞翅、檸檬黃瓜、番茄炒蛋、水煮蝦……

巧妙的安排,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的味蕾盛宴,足以看出這個孩子的“過人之處”。

每一個不努力、不分糧的孩子,即使是班裡第一、全校第一,也不會獨立照顧自己。一旦離開父母,他将無法做好任何事情。

畢竟,走出去也逃不過被社會考驗刷下來的結果。

腦科學專家的研究表明,接近青春期時,孩子的大腦已準備好發展執行技能。

如果不給孩子掌握技能的機會,就會有一個“用不上”的過程。

也就是說,一旦孩子不能自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會被抛棄。

不要低估“獨立”的品質。

如果今天考不上第一名,以後的日子再努力,總能做到;

但是你不能做飯,不能疊衣服,不能系鞋帶。自己活不下去,以後學起來更難。

尊重身邊人尤其是女生

看過一個特别感人的視訊:

意大利街頭,幾個少年在鏡頭前訴說着自己長大後的夢想:消防員、足球員、警察……

帶着燦爛的笑容,他們充滿了自信。

當面試官要求他們對他們帶來的女孩發表評論時,每個人都發出了各種各樣的贊美。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聊天的氣氛甚是美好,但接下來,采訪者的請求,卻讓他們全體靜默了:

“現在,請給她一記耳光!”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不管面試官怎麼催促,都沒有人“做”。

打破尴尬和沉默的局面的是所有少年都說的“不”。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為什麼不行?”

“因為她是女孩,我不能那樣對她!”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沒辦法,因為面前站着一個女孩,他們把女孩當成一朵花來對待。

在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長批評教導了困擾的大榮軍:

“要對女孩友好,就必須尊重和愛女孩。”

在父母眼裡,養女兒比養兒子要冒險得多。不是女兒難養,而是天下處處有危險。

離開家後,她會遇到異性,組建家庭。

如果碰巧遇到的另一半,從小就沒有接受過任何“尊重女性”的教育,對女性毫無敬畏之心……兩人相處會發生什麼,誰都不敢想象。

我想訓練我的兒子,讓他将來能夠适應社會,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尊重他,讓他學會尊重别人。

當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和權利時,他願意捍衛和尊重周圍的弱者,包括女性。

隻有他,才能成為世界的守護者,活出最溫暖的風采。

未來不容易 唯有學習是捷徑

不止聽到一個剛上國中的男生抱怨:

“天天學中文和英文,但以後不一定會用,不如早點出去打工賺錢,出人頭地。”

真的有那麼理想嗎?來看看這個15歲的男孩——

年紀輕輕就覺得讀書沒用,堅持辍學出去打工。

說服他是沒有用的。爸爸幹脆把他拖到自己打過工的工地,讓他體驗搬磚的滋味。

一天結束時,男孩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兩天後,他全身被沙子覆寫,癱在地上,無法站立。他的嘴裡充滿了情感:還是讀書吧!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父親之是以采取這種“狠招”,就是“不讀書”的失落。

剛開始他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找工作時處處遇到障礙。

過去的經驗,今天的教訓。

不忍兒子重蹈覆轍,隻想舉例告訴他:

受過教育的人生有選擇的權利。

讀書很難,但沒有讀書的生活更難。

可惜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孩子吃了不少苦頭。

還記得“0分”考生徐夢南嗎?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訴他這五句話

聯考時交白卷的行為看似勇敢,但沖動的後果卻讓他嘗過之後後悔不已:

沒有好的文憑,畢業後隻能一直在工廠中的房間和工廠之間徘徊,幹着最髒最累的活,到頭來一無所有。

有句話叫:累了才知道閑;隻有苦了,才能知道甜。

是以孩子們,不要相信“讀書沒用”,而是盡量逼迫自己努力學習。

學習的艱辛是掌握人生命運的關鍵,也是通往成功的最便捷之道。

在一個男孩的青春期,他時而迷茫,時而沖動,時而叛逆。隻要仔細引導,正确看待,總會發現驚喜的時候。

在養育他們的過程中,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塑造他們良好的品格。

把這四個字告訴他,為他架起一座用愛登頂的橋梁,用雙手鋪平他的成功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