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教育的最大謊言:孩子,你隻要開心就好!

1、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班上有個剛三歲的小男孩很活躍,全場跑,不願意排隊和等候,會去搶小朋友手裡的玩具。

當然,這些都還正常。

三歲的小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問題。

讓我覺得不解的是媽媽全程笑眯眯看着小朋友。

即使小朋友各種破壞規則,甚至把其他小朋友推倒都不去制止。

下課跟媽媽溝通,媽媽表示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是快樂教育。

她覺得小朋友以後要上學已經夠辛苦的了,是以一定要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

是以小朋友想要做什麼,她基本上不會攔着。

我:……

這樣的家長在我這六年的從業經曆中還真遇到過不少。

一句話來說,他們奉行的是所謂的自由教育,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2、

可是,所謂的自由,真的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

自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之相對的就是規則。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你有開車的自由。

但是你開車的自由是建立在你要遵守交通規則的基礎上。

要是每個人都不遵守交規,馬路殺手橫行,逆行的卡車和插隊的牛車一起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路口誰先走取決于噸位和車速,過馬路全憑命運。

這時候,你開車的自由還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沒有規則,也就沒有自由。

回到育兒這件事,孩子是生存在社會之中的,是以社會規則本就是孩子需要認知和學習的重要内容。

這些都是孩子之後生活和學習的基礎。

就像孩子可以在早教機構、在遊樂場無憂無慮開開心心的玩耍,但是這個玩耍的自由是建立在一些規則之上的。

比如不可以傷害他人,公共物品要排隊,不能搶其他人手中的玩具,在玩耍中不能影響别人……

這些在我們成人眼中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于認知能力還在發展的孩子來說還是需要慢慢去學習的。

但是如果父母既不示範,也不引導,把這一切歸結于自由教育,我覺得這是不負責任的。

而且從現實情況出發,如果一個孩子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環境中長大,那麼他能很好适應幼稚園嗎?能适應規則更加嚴格的國小嗎?

3、

父母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感呢?

1、從生活習慣入手

比如按時睡覺起床,吃飯時不看手機、不玩玩具、坐在餐椅上等習慣。

大一點的小朋友家長也可以同他們一起讨論一天的時間安排一起制作日程表。

一個良好的作息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了解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這個概念,進而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2、生活中的“紅綠燈”。

為小朋友的行為設定紅燈項,紅燈就是不能做的事情。

包括不能用手摸插座、不能無故攻擊他人、不能在公共場所喧嘩…

所有家庭成員都是執行者。

當孩子做出闖紅燈的舉動時,就應該及時制止并示範正确的做法。

切記,千萬不要出現執行者内讧的情況,即某件事媽媽覺得是紅燈,不能做,爸爸卻默許了。

小朋友看人下菜碟的能力絕對超出你的想象。

3、父母的示範。

你不想讓孩子打人,那你就不要打孩子。

你不想讓孩子總是生氣砸東西,那你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一個說法是孩子就是我們的影印件。

影印件有問題,你說說我們這些原件脫得了幹系?

孩子不會聽我們在說什麼,他們會看我們是怎麼做的。

4、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很多家長說,自己也會為孩子立規矩,但總是沒效果。

比如跟孩子說了如果這次看完書不收拾好的話,就取消明天的故事時間。

但是最後還是架不住孩子的哭鬧,妥協了。

為什麼沒效果呢?

因為孩子從你的妥協中學會的是逃避自己的責任。

反正就算我不收拾媽媽也頂不住我的哭鬧,我到時候哭就行了。

正确的做法是既然已經溝通好了,達成了約定,就要堅決執行。

讓孩子知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會産生不同的後果。

而這個後果的最終承擔者,就是他自己。

與各位家長共勉。

我是早教老師皮特,入行7年的早教老師,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心理咨詢師,日常更新育兒幹貨,關注我,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