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殘酷了,一路殺到1毛錢一股,連實控人自己都血本無歸

作者:灰鴿觀察室

開眼了,從未見過如此低價的A股股票,灰鴿差點以為看到的是港股。

1股1毛錢,買一手隻要10塊錢,買10000股也才1000元,有股民表示,自己買了好幾萬股,總算“豪”了一把。

可惜的是,再也買不到了。

5月16日是上市公司*ST保力連續第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1毛錢(0.11元)的股價成了絕唱,5月17日起停牌,然後就是退市。

如果從投資價值來衡量,*ST保力早該退市了,上市以來累計融資75億,一共虧了72億,分紅隻有區區2000萬,堪稱是“絞肉機”。

實際上,*ST保力的12萬戶股東是早就認栽了,隻是,大家都沒預料到,退場前竟會跌得如此殘酷。

20天的時間,從1塊錢跌倒1毛錢,跌幅90%,如果當時10000元入場,現在隻剩1000元,可能這就叫“打水漂”吧。

太殘酷了,一路殺到1毛錢一股,連實控人自己都血本無歸

不過,股民還不是最慘的,說出來可能沒人信,作為*ST保力實控人的高寶清才是血本無歸,不僅賠光了老本,還倒欠了好幾億。

此時高寶清最後悔的事情可能和那12萬股東一樣:當初真不該手癢啊!

*ST保力原名堅瑞消防,上市于2010年,按理說,消防器材是門好生意,可上市剛滿3年,堅瑞消防就開始籌劃資産重組,收購了做锂電池的沃特瑪,并更名堅瑞沃能。

然而,買來的沃特瑪卻是個“抽水機”,堅瑞沃能很快就被抽幹了,2019年,堅瑞沃能被逼走上了破産重整的道路,而現在的實控人高寶清就是在那時以重整投資人的角色入主堅瑞沃能的,然後上市公司更名為保力新能源。

雖然名字改了,但卻沒能改命,兩輪電動車锂電池的生意并不好做,高寶清接盤4年多來就從來沒賺到過錢,從2020年一直虧到現在。

而連續虧了4年後,保力新能源也就變成了*ST保力,然後一轉眼就到了如今鎖定退市的地步,高寶清的A股之路真是一言難盡啊。

太殘酷了,一路殺到1毛錢一股,連實控人自己都血本無歸

12萬股民虧了多少沒法計算,但高寶清賠了多少卻是可以一筆一筆算清楚的。

根據當年的重整方案,高寶清一共花了2.2億,獲得了6億股股權,折算下來平均每股0.37元,客觀地說,入場成本已經相當低了。

可能也正因為如此,高寶清才敢放手一搏,從前實控人手中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隻是她怎麼都想不到,沒有最低,隻有更低,自己0.37元的成本都會被弄得血本無歸。

不過,高寶清賠掉的還不止是這2.2億的入場成本。

當初作為重整投資人,高寶清信心滿滿,豪氣地做出了業績承諾,2020-2022三年扣非淨利潤總和要做到3個億,否則自己就掏現金來補。

結果是,3年實際的扣非淨利潤為-5.28億,這意味着,高寶清需要補償8.28億才能兌現承諾的業績目标。

太殘酷了,一路殺到1毛錢一股,連實控人自己都血本無歸

自己就是實控人,這個承諾兌不兌現是否可以自己說了算呢?

顯然不能,高寶清的持股比例不到15%,遠達不到絕對控股的程度,其它的股東隻要一聯合,很輕松就能超過高寶清的表決權比例,這個錢,恐怕高寶清是逃不掉的。

公開資訊顯示,*ST保力已經委托了律師開始走訴訟程式,上市公司告自己的實控人,這樣的戲碼還真的不多。

不過,從利益的角度來看也很現實,如果高寶清能早點把幾個億的補償款注入公司,或許結局又會有所不同。

或者退一步講,即使現在退市了,如果公司賬上能有幾個億的現金躺着,所有股東也都能或多或少受益。

看來,退市不算完,高寶清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當然,高寶清也可以換個角度安慰自己,至少曾經擁有過,雖有後悔,但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