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存在坎坷的,從牙牙學語再到獨立承擔責任,孩子的成長要經曆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總會遇到一些令雙方都感到棘手的問題,甚至有的時候僅僅是生活之中的一件小事,但卻會引發雙方極大的沖突。例如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遇見孩子房間混亂的狀況。落在父母眼中便覺得孩子懶惰,經常會去批評孩子。而在孩子眼中他覺得房間并不亂,父母無緣無故的批評反而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因為在孩子眼中的整潔規矩和大人的是不太一樣的。也正是這種差異,引發了家中和孩子的沖突。但是心理學家卻認為孩子房間亂并不一定是壞事,相反這樣的孩子具有其他孩子沒有的品格和特質。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聊聊
創造能力強
一個敢于打破正常的孩子,在創造力、想象力方面肯定是超前的。這種對于規矩的藐視,使得他們有着更加出色的創造力。
首先他們敢于打破規則,遵循自我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要求我們在家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到了社會要聽上司的話。似乎從小就将我們限制在了他們已經打造好的牢籠之中。
你所走的每一步路,看似是在自己前進,實則都是安排好的,每一步都是固定的,墨守成規。這樣的人生還會充滿創造力嗎,不會,因為先天的創造力已經被日複一日的忠告、規矩抹殺了。沒有創造力的孩子,如何去尋求屬于自己的世界。反觀那些敢于打破規則的孩子,他們能夠為自己想法去辯解,甚至去實踐。當家人、老師不了解的時候,他能夠去将其實作,向大家展現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不是受到家長的批評便踟蹰不前,他們更加善于打破規則,做事更加具有創新性。
不拘小節
東漢時期的薛勤曾斥責朋友陳藩: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用來告誡自己的朋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先要将身邊的小事做好。同樣在當下,很多家長也會用這個道理去教育孩子,告訴他要從小事做起,對于自己房間的衛生要注重。維持一個整潔、幹淨的環境,這樣才能夠更加舒适的生活。
但是父母眼中的舒适就完全适合孩子嗎?其實也不完全。在孩子眼中,也許散亂的房間才是他們最為舒适的狀态,可能父母覺得散亂,但孩子卻能夠立馬從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東西。古人常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如果将精力都集中在不必要的小事之上,便會導緻我們無法全神貫注地去做事,隻有專心緻志的去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夠顧全大局,走向成功。
思維活躍
房間亂的孩子通常來說,思維都要比同齡人更加活躍。小孩子的房間亂通常不是說是因為他不打掃,而是說其灑脫的性格使得其更加注重其他的地方。他的思維更加的活躍,總是會在不經意間便想到一些出其不意的點子,為了抓住這轉瞬即逝的靈感,孩子可能就去迅速記錄了,進而使得房間混亂。
在某些影視劇之中我們經常會看見一些精英人才的家中、辦公室都是非常散亂的,甚至說稿紙滿天飛。在電影《錢學森》中,錢學森的辦公桌上,一直都是非常雜亂的,所記錄的都是在實驗之中遇見的問題,或者是想到的新點子。在外人看來非常的無序,但是錢學森卻能夠迅速地找出來。
活躍的思維使得其經常需要迅速地去記錄,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整理。可能很多人會說,錢學森是科學家,小孩子能夠相比嗎?這樣的想法其實就片面了,人類最富創造力的時期就是幼年時期,這個時期孩子沒有受到任何的污染,純潔的心靈,使得其擁有更為活躍的思維以及更為強大的創造力。
雜亂房間帶來的壞習慣
房間雜亂帶來的都是好事嗎,其實也不盡然,一個經常不收拾房間的孩子時間久了也會養成很多的壞習慣。因為創造力是需要的,但是限制力也是必需的,我們提倡中庸之道,對于孩子的所作所為并不能夠一味地放任,必要的管教才能夠引導孩子更好的成長。
房間雜亂的孩子通常限制力較差。有些小孩房間亂單純是因為懶惰,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了。這張不規律的生活習慣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同時還會影響未來的生活。家長應該進行适當的監督和管教,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房間髒亂差的孩子更加缺乏規矩感,在做事情的時候更加的偏激,傾向于個人利益。這樣的孩子在對外交流的時候,鋒芒畢露,既容易傷害他人,也容易傷害自己。是以父母也應該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外交談的方式,學會收斂自己的鋒芒。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引導孩子形成好的習慣,家長首先就要以身作則。如果隻是單純地要求孩子如何做,家長自己卻不能夠以身作則,那麼最終效果可想而知。父母做好榜樣,遠比喋喋不休的說教帶來的效果更好。同時父母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傾聽和溝通的角色,對于孩子的錯誤,不能夠一味地大罵。而是能夠采取多傾聽,多溝通的方式,步步地引導孩子的轉變,将孩子往好的方向去引導,為孩子營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總結:對于孩子的教育,大陸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一直都較為偏激,對于孩子房間髒亂差的情況,大部分的家長都比較激動。認為孩子懶惰,不聽管教,但是卻不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長沒有将孩子放在和自己一樣的位置上,雙方之間是不平等的。是以總是在批評孩子,而不是去傾聽,溝通,是以轉變教育方式才是中國家長所必需的。遇到這樣的情況,您又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