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大家好,我是優米MaMa。

在我們大人的認知裡,幼稚園是沒有紛争、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名利追逐的完美小世界。孩子們湊在一起唱歌、跳舞、玩遊戲,沒有課業壓力,不用擔心考試,每天唯一的任務就是開開心心,這不正是我們夢裡的那個桃花源嗎?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個近乎“完美的世界”其實也暗潮洶湧,看似單純的孩子也會“腹黑”,他們會拉幫結派,會排除異己,會讨好師長。成年人的社會有自己的規則,小孩的世界也是一樣。

很顯然,在幼稚園裡老師是這個小世界的主宰者,孩子過得快不快樂,和老師的态度有極大的關系。

老師的态度直接影響娃的心情

同僚铄哥氣呼呼地吐槽,上大班的兒子在幼稚園被罰站了。兩口子問了半天,才知道是因為兒子午休時摸了摸手作課做的氣球,發出了點聲音,老師覺得吵到别人了。孩子卻覺得很委屈,明明聲音很小,認為老師故意針對他。平時生龍活虎的小夥子,這幾天一直蔫蔫的。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爍哥說:特想舉報這老師,但媳婦不讓,沒辦法隻能忍着。還得一邊生氣一邊安慰孩子:有錯誤就改正,錯了受到懲罰就忍了吧,誰讓你午休時不睡覺呢?

你看孩子其實很敏感,老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他們都會有自己的解讀。哪個老師喜歡自己、哪個感覺一般,孩子看一眼就能知道,這也就不難解釋為啥那麼多家長拼了命要和老師處好關系。

幼稚園裡老師很難做到一視同仁,雖然每位老師應該公平對待每個孩子,但其實很難做到。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做事風格不一,老師同時面對幾十個孩子,那些配合度高、聽話的孩子自然會受到偏愛,而那些調皮搗蛋、擾亂課堂紀律的自然會讓人覺得心累。

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真的不受老師“待見”。

幼稚園的“潛規則”,老師不會明說,但家長要知道

幼稚園是孩子開始獨立的第一步,他們開始嘗試融入集體,學會團結、協作。孩子們微微顫顫地步入一個小社會,如果這次體驗不好,将會直接影響他們融入集體的态度。

不管是社會也好,還是幼稚園也好,都是有一定的“潛規則”的,身為家長如果在送孩子去幼稚園之前,完全不了解這些“潛規則”,孩子很有可能會吃虧。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老師喜歡自理能力強的孩子

大部分孩子在家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從小被捧在手心裡,很少需要自己動手。是以這屆孩子上幼稚園後暴露出的一大問題便是:生活自理能力非常糟糕。

雖然新入園老師會幫忙,但幼稚園生活步入正軌後,老師就會對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很快就會被篩選出來,吃飯需要喂、上廁所不會自己脫褲子等,這些孩子跟不上老師的要求,就要額外更多照顧。

班上孩子那麼多,老師難免會照顧不過來,是以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很差,是很難适應幼稚園生活的。相反,那些自理能力強的孩子,不用老師費神,會被格外喜愛。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老師喜歡懂禮貌的孩子

一般老師都會喜歡懂禮貌的孩子,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懂禮貌的背後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發展心理學認為,幼稚園階段的孩子是靠“模仿”來學習的。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孩子懂禮貌一定程度上說明家長溫文有禮,和這樣的家庭打交道會更省力。

相反,如果孩子平時就出口成髒,老師不僅要擔心其他孩子被髒話影響,還要想辦法糾正這個“問題寶寶”的不良行為,就會非常心累。

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盡量避免

幼稚園的“潛規則”除了孩子自身外,家長也會直接加持孩子的待遇。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事多”的家長不受待見

優米班上有個媽媽,幾乎每天都會在群裡問一大堆自家寶貝的情況。比如:吃了多少?拉沒拉臭臭?喝了多少水?睡覺怎麼樣?偶爾老師忘記回信,這位媽媽還會來個電話轟炸,仔細詢問。

明顯能感覺到老師從最初的事無巨細,到後來的敷衍,甚至有次接優米看到老師直接躲開她。

其實也能了解,老師每天都要管孩子們的方方面面,很難仔仔細細記錄每個孩子的情況,偶爾忘記檢視某個孩子也很正常。如果真讓老師每天仔細梳理一遍班上每個孩子的情況,其他事情也都别幹了。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不配合老師工作的家長

幼稚園階段由于孩子年齡太小,需要家長配合的活動較多。比如,一些手工作業、資訊收集都需要家長親自下場。

大部分家長平時工作非常忙,在我們看來:送孩子去幼稚園就是讓孩子有人看管,同時還能學些有用的東西,學習相關的交給學校就好了,何必要折騰家長?是以,必然有部分家長并不想配合老師。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媽媽群裡的範姐,前幾天去幼稚園門口維持紀律。疫情原因,幼稚園需要每班出1個家長負責早晚接送時的紀律,範姐全職在家就積極報名了。那天之後,範姐說明顯感覺到老師的熱情,早上送孩子、晚上接孩子老師都會單獨跟她聊幾句。

群裡有人問:“你是準備卷死其他家長嗎?” 範姐回了句:“還不是為了孩子能好過點?”

不得不承認,每個班上總有幾個積極的家長,非常配合老師工作,這讓其他不那麼配合的家長顯得突兀。很顯然,這些配合度高的家長,孩子必然也會受到老師的優待。

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建議各位家長盡可能配合老師工作,畢竟我們的配合度很可能就會轉換為孩子在幼稚園的舒适度,你說對嗎?

幼稚園“潛規則”,2類家長不招老師喜歡,老師不說但家長要知道

幼稚園招老師喜歡的孩子,要麼是自己足夠獨立,要麼是家長足夠給力。是以,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咱們當家長就多下點功夫,盡量和老師處好關系;實在工作忙,就多抓抓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娃學會獨立。

最後想說,孩子獨立的過程一定會伴随疼痛,但各位家長也不用太擔心。要相信孩子們的适應能力,即便入園時自理能力差,有其他孩子作為對照組,熊娃也會努力迎頭趕上的。我們能做的唯有:盡可能配合老師,靜待孩子長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