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裡面還有道士嗎?

2020年,80歲的陳光靜道長在溫州羽化登真,她一生清貧,卻收養了72名棄嬰。

新時代裡面還有道士嗎?

自幼出家,潛心修行,一生清貧

1940年,陳光靜出生在浙江省溫州市一個行醫世家。父親是當地的教員兼醫生,父母皆虔誠信佛。

在父母的影響下,陳光靜的姐姐年幼時便出家佛門,而陳光靜也在13歲那年,于蒼南縣炎亭鎮鳳凰觀出家,自此潛心修道,不問世事。

60年代末,在那段特殊年代,鳳凰觀被當地的村民集體打砸燒毀。陳光靜并沒有怨恨什麼,她隻是默默來到了隔壁南宋鎮,默默在這裡搭建起了一個簡陋的棚子,繼續修道。

直到80年代,她才來到了雁蕩山三台道院,從此在這長期居住。1984年,陳光靜拿出了積攢多年的香火錢,重修了三台道院,并且在此擔任主持,溫州市、平陽縣道教協會常務理事。

一直到1993年,53歲的陳光靜依然過着平靜而又清貧的生活。

新時代裡面還有道士嗎?

機緣巧合,竟讓她在27年間收養72名棄嬰

1993年,陳光靜與弟子正在上早課時,突然聽到門外有嬰兒哭泣聲。出門一看,竟是一個四五歲的男孩在哭泣,男孩是一個流浪老漢送來的,據他說,男孩是在靈溪鎮被遺棄的,整整兩三日無人問津,幸好老漢路過此處發現了男孩,才幾經輾轉送到山上的道觀。

陳光靜道長也懂些醫理,看男孩面色發紫、呼吸不暢,就知道男孩肯定是得了先天性的心髒疾病。陳光靜雖然心痛,但也十分猶豫,如果收留,道觀一向食素,孩子的營養哪裡跟得上。可如果棄之不管,更是于心不忍。

陳光靜道長還是将小男孩收了下來,在她與四個徒弟的悉心照料下,小男孩的身體居然好轉了許多,這讓陳光靜十分開心,将男孩取名為“拾送”,寓意是在路上撿到送過來的孩子。

新時代裡面還有道士嗎?

道觀收留棄嬰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雁蕩山去,在人們紛紛贊揚道長仁心的同時,卻為道觀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不久之後,一名剛出生一個月的女嬰無聲無息地出現在了道觀的門口,女嬰被一件舊衣服包裹着,随身還有52元錢,和女孩的出生日期。這是母親鐵了心要把女兒抛棄了。陳光靜道長将女孩取名“自來”,同樣收留了。

可緊接着,一名僅出生4天的女嬰也被父母抛棄,包裹裡僅有一張字條:“拜托道姑行善積德,把孩子收養”。陳光靜心疼地抱起孩子,心裡總不是滋味,這些女孩都十分健康可愛,可為什麼卻要被遺棄呢,都因為這醜陋的重男輕女思想,才讓這些女孩在一出生就無容身之地。

再後來,陳光靜和弟子們下山采購時,會留意街邊的情況。有一次她發現路邊一名嚴重殘疾的乞丐正帶着一名幾個月大的女孩艱難乞食,這如何養得起孩子?陳光靜道長主動表明了身份,想要收養女孩,乞丐聽聞後感激涕零,道長還給了乞丐2000元錢,讓其購買一輛殘疾車。

新時代裡面還有道士嗎?

1995年,小拾送的心髒病突然嚴重,陳光靜帶他去溫州市醫院檢查,發現他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需要20000元的手術費用,這對一向清貧的陳光靜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她還是堅決要将小拾送的病治好。

回到道觀後,陳光靜提筆寫了一塊木牌,向前來上香的香客募集小拾送的手術費用,得到了香客的熱情支援,前後共湊出3200元錢,最後由道長親算吉日,将湊齊的手術費傳遞醫院,小拾送的手術也順利成功。

後來等拾送的身體康複後,陳光靜将他送到了“天下第二洞”黃岩市大有宮,拜托華成鶴道長将他收留,在這裡小拾送的生活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

迎來往送,此後道觀裡陸陸續續又來了許多棄嬰,有時候甚至一個月能來10餘名棄嬰。而道觀中日常的生活,隻能由陳光靜一人拉扯,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但她還是堅持下來了。等着孩子年紀稍大,終于可以給那些年幼的孩子換尿布,陳光靜才終于可以輕松一些,可畢竟孩子們的年紀還是小,已經70多歲的陳光靜還是要打理着幾十口人的生活點滴。

為了省錢,陳光靜經常吃孩子們剩下來的飯菜,有一次陳光靜不慎摔了一跤,而她為了省些醫藥費拒絕去醫院看病,結果落下了病根,從此隻能靠拄拐行走。

可陳光靜卻從來沒有抱怨過。

新時代裡面還有道士嗎?

無苦不成道,享福、福氣,我不要

陳光靜經常告訴孩子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身懷一顆慈悲之心,力所能及地為社會造福,做出家人應做的事情。

而她也說:“現在和以前不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不能耽誤這些小孩,一定要讓他們讀書,最好考上大學。”就這樣,靠着道觀旁的幾畝地以及不算旺盛的香火錢,陳光靜居然供起了這麼多孩子的讀書,她每天5點就叫孩子們起床上早課,那些還沒到上學年紀的孩子,就由大一點的孩子來教。

陳光靜看着這些孩子時常感歎:“道觀裡的貓産了崽,貓媽媽都要把小崽緊緊叼在嘴裡,這些孩子的媽媽怎麼忍心的...”

可她卻教育這些孩子,母親十月懷胎生他們下來也是吃了苦的,是以不要去怨恨自己的生母。

在陳光靜的悉心教導下,道觀中的孩子們都健康聰明,樂觀善良,茁壯成長着。

新時代裡面還有道士嗎?

但陳光靜道長也有着她的遺憾,在困難的時候,她不得不讓孩子們找一個更好的出路,來領養孩子的人都表明自己有錢、有能力,而陳光靜道長的要求隻有一個:留下一個聯系方式,能讓她經常聯系到孩子。

可這些人嘴上答應,在帶孩子離開後,很快就拒接陳光靜的電話,有的甚至帶着孩子前往别的城市,再也沒了音信,這讓老人的心裡總是空蕩蕩的,每次想起,都忍不住難過。

随着孩子們的成長,他們大部分已經離開了道觀,陳光靜還是不太放心,她希望社會能為這些孩子們提供就業崗位,讓他們能有一席立足之地。同時,她也希望孩子們将善舉代代傳承。

就這樣,帶着些許期望,帶着些許遺憾,2020年11月,陳光靜道長在溫州羽化登真,享年80歲。

相信這份來自陳光靜道長的慈悲将會被一直傳遞下去,在社會中點亮薪火之光。

正如三台道院前的立碑題字:

“十方來,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萬人舍,萬人施,萬人同結萬人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