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鐘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宋·範仲淹《謝柳太博惠鶴》詩

謝柳太博惠鶴

[宋]範仲淹

新詩遺鶴指真經,對此仙标讵敢輕。

萬裡華亭思去伴,千年遼海識歸程。

雞群與處曾非辱,鵬路将翔孰謂榮。

獨愛九臯嘹唳好,聲聲天地為之清。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網友五湖煙水問:鐘教授,某市高三質檢卷考了這首詩。命題者語焉不詳,老師們講評不清。尤以颔聯、尾聯用典,最是曲折難解。能否煩請鐘教授為我們解惑?不勝感謝!

鐘振振答:好的,我們從題目開始,一句句往下解讀。

“柳太博”,是詩人的一位朋友。太博,是官名,太常寺博士或太學博士的簡稱。

“惠”,這裡指惠贈,是禮貌性質的用語。對方贈送禮物,有惠于我,故雲。

“新詩”,指柳太博新作的詩篇。

“遺”,這裡讀“衛”,饋贈的意思。

“真經”,道家、道教的經典。柳太博是仕宦中人,不像是道教徒。是以我猜測這“真經”,或許是特指《莊子》。莊子在唐玄宗時期被封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也被尊為《南華真經》。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思想,往往是儒、釋、道互補的。仕途順暢通達時,他們的主導思想便是儒家;而仕途受挫時,則常以佛家、道家思想來撫慰心靈。

“仙标”,這裡指鶴。鶴,道教以為“仙禽”,有仙靈之标格。

“讵”,豈。

首聯“新詩遺鶴指真經,對此仙标讵敢輕”,大意是說,您賜我新詩,贈我仙鶴,思想指向道家之精義,謹受教!面對這仙鶴,我怎敢不重視道家的“真經”及您的教誨?

“華亭”,松江(已廢入今上海市)的古稱。南朝宋·劉義慶等《世說新語·尤悔》篇載:“陸平原(西晉文學家陸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歎曰:欲聞華亭鶴唳,可複得乎!”故後人詠鶴,常提到“華亭”。

“去伴”,離去的伴侶。

“千年遼海”,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曰:“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遂高上沖天。”遼東,今遼甯省遼河以東地區,瀕臨渤海,故稱“遼海”。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颔聯“萬裡華亭思去伴,千年遼海識歸程”,承上而轉入“詠鶴”。看來柳太博贈給詩人的鶴僅有一隻,沒有伴侶,故稱它思念遠在萬裡之外的華亭的“去伴”。“華亭”與鶴有關,而“萬裡”純粹是為了與下句的“千年”對仗,不必深究。“千年”句,則稱此鶴是遼東丁令威的化身,雖離家千年,還認得回家的路。二句用典精切,對仗工穩,但止是詠鶴而已,似無深意。

“雞群與處”,即與群雞相處。雞群,喻指平庸的衆人。晉·戴逵《竹林七賢論》曰:“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野鶴之在雞群。”此《論》全篇今已散佚,這裡所引,錄自唐·歐陽詢等《藝文類聚》卷九〇《鳥部》上《鶴》。

“曾”,讀“增”。在此句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

“鵬路”,大鵬鳥飛翔在空中的軌迹。喻指通達的仕途。

“孰謂”,誰說。

頸聯“雞群與處曾非辱,鵬路将翔孰謂榮”,字面仍然是“詠鶴”。與上一聯所不同的是:其一,它牽入了其他兩種禽鳥來作為鶴的參照系。“鶴”與“雞”,是反比;“鶴”與“鵬”是正比——鵬飛之路,鶴也飛得到的。其二,它已不僅是“詠鶴”,而是“借鶴言志”,在說自己對仕途順與不順的基本态度:仕途不順時,與庸庸碌碌的同僚們為伍,不以為“辱”;一旦仕途通達,能夠展翅高飛,也不以為“榮”。詩中有我,亦物亦人——這兩句寫得比前兩句更精彩,更有意義。

“九臯”,深遠曲折的沼澤。《詩·小雅·鶴鳴》:“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 毛《傳》:“臯,澤也。”漢·鄭玄《箋》:“臯,澤中水溢出所為坎,自外數至九,喻深遠也。”唐·陸德明《釋文》:“《韓詩》雲:九臯,九折之澤。”

“嘹唳”,形容鳴聲凄清。唐·駱賓王《久戍邊城有懷京邑》詩曰:“海鶴聲嘹唳,城烏尾畢逋。”

尾聯“獨愛九臯嘹唳好,聲聲天地為之清”,字面還是“詠鶴”:我隻愛鶴鳴九臯,嘹唳聲好,叫得天地為之一清!而深層的意蘊卻與上一聯相接:我既不以個人的仕途窮通為榮辱,那麼,我的志趣何在呢?在以自己的忠言谠論,高聲疾呼,要使政治一變而為清明!要使天下一變而為清平!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以此二句作結,全詩便升華到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高度,充分展示了詩人的政治抱負與曆史擔當。讀到這最後,我們才知道,首聯雲雲,不過是對朋友的客套罷了。頸聯“曾非辱”“孰謂榮”雲雲,從表面上來看,和《莊子》之所謂“辯乎榮辱之境”(《内篇·逍遙遊》),“不榮通,不醜窮”(《外篇·天地》,謂不以通達為榮,不以困窮為愧),倒也有幾分相似——但也僅僅是表面相似而已,從骨子裡說,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他真正的人生選擇。

編後語:

歡迎樓友們繼續在公衆号專輯後面,留言您想請教鐘教授的有關詩詞方面所有問題。答案會在本刊陸續公布。

鐘教授語,讀者關注閱讀就是支援,投桃報李,非以為報也,永以為好也!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

點選回顧

小樓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遊蓋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蓋青青竹,風描水墨圖。

孤身随細雨,踩痛落花無。

聲明:部分圖檔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删除。

在《小樓聽雨詩刊》公衆号釋出的作品,同時會在【百度】【今日頭條】【華人号】【都市頭條】【搜狐網】【鳳凰新聞網】【UC浏覽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QQ浏覽器】【QQ看點】【360圖書館】等主流平台網頁版同步刊出。敬請作者自行關注并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