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
——陶淵明《桃花源記》
“芳草鮮美,落英缤紛”兩句,乃寫景妙筆,色彩絢麗,景色優美,仿佛有陣陣清香從筆端溢出,造語工麗而又如信手拈來。
2.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王羲之《蘭亭集序》
這幾句寫蘭亭周圍優美的環境。先寫高遠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後總寫一筆:“映帶左右”。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劉禹錫《陋室銘》
苔藓爬上台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漫屋青色。作者從周圍景色入手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環境甯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
4.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範仲淹《嶽陽樓記》
這幾句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翺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
春暖花開未到夏天的時候,穿着春季的服裝,和咱們學院的三十個年長的兄弟以及四十二個年輕的兄弟,在沂河裡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唱着歌回家,這就是我(曾皙)的終極理想。
6.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绫;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顔面,柔和的春風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剛一擡頭,已經不由得眼花缭亂,如醉如癡了。這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繪(眼前美景),卻終不可得,大約好像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那樣精神迷離恍惚吧。
7.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在一個春夜裡,作者和堂兄弟們聚會在桃花園。天空高懸一輪皎潔的明月,銀輝輕輕瀉下。輕柔的春風送來桃李的芬芳,大家飲酒吟詩暢叙天倫,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辰啊!他展開長兄的寬廣胸懷,把人生的寵辱浮沉輕輕揮去,吐納借酒放歌的豪情。
8.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歐陽修《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别具清麗格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本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9.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
——丘遲《與陳伯之書》
作者以文人慣用手法,濃墨捕寫故鄉風貌,意圖喚起陳伯之内心的鄉情,觸及他不能返鄉的苦痛,所謂“暮春三月,江南革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仇,撫弦登陴,豈不怆恨”應該說,這是義人作者在“以己之心”揣摩武将陳伯之的心情,人類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筆下醉人的江南風景,勾起陳伯之的返鄉願景刻洋溢在字裡行間的,是一股脈脈溫情。
be from:詩詞世界,圖文版權歸原作者
明倫書院——“全國十佳國學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