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宋·范仲淹《谢柳太博惠鹤》诗

谢柳太博惠鹤

[宋]范仲淹

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

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

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

独爱九皋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网友五湖烟水问:钟教授,某市高三质检卷考了这首诗。命题者语焉不详,老师们讲评不清。尤以颔联、尾联用典,最是曲折难解。能否烦请钟教授为我们解惑?不胜感谢!

钟振振答:好的,我们从题目开始,一句句往下解读。

“柳太博”,是诗人的一位朋友。太博,是官名,太常寺博士或太学博士的简称。

“惠”,这里指惠赠,是礼貌性质的用语。对方赠送礼物,有惠于我,故云。

“新诗”,指柳太博新作的诗篇。

“遗”,这里读“卫”,馈赠的意思。

“真经”,道家、道教的经典。柳太博是仕宦中人,不像是道教徒。因此我猜测这“真经”,或许是特指《庄子》。庄子在唐玄宗时期被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尊为《南华真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往往是儒、释、道互补的。仕途顺畅通达时,他们的主导思想便是儒家;而仕途受挫时,则常以佛家、道家思想来抚慰心灵。

“仙标”,这里指鹤。鹤,道教以为“仙禽”,有仙灵之标格。

“讵”,岂。

首联“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大意是说,您赐我新诗,赠我仙鹤,思想指向道家之精义,谨受教!面对这仙鹤,我怎敢不重视道家的“真经”及您的教诲?

“华亭”,松江(已废入今上海市)的古称。南朝宋·刘义庆等《世说新语·尤悔》篇载:“陆平原(西晋文学家陆机)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故后人咏鹤,常提到“华亭”。

“去伴”,离去的伴侣。

“千年辽海”,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辽东,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地区,濒临渤海,故称“辽海”。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颔联“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承上而转入“咏鹤”。看来柳太博赠给诗人的鹤仅有一只,没有伴侣,故称它思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华亭的“去伴”。“华亭”与鹤有关,而“万里”纯粹是为了与下句的“千年”对仗,不必深究。“千年”句,则称此鹤是辽东丁令威的化身,虽离家千年,还认得回家的路。二句用典精切,对仗工稳,但止是咏鹤而已,似无深意。

“鸡群与处”,即与群鸡相处。鸡群,喻指平庸的众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曰:“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野鹤之在鸡群。”此《论》全篇今已散佚,这里所引,录自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卷九〇《鸟部》上《鹤》。

“曾”,读“增”。在此句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

“鹏路”,大鹏鸟飞翔在空中的轨迹。喻指通达的仕途。

“孰谓”,谁说。

颈联“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字面仍然是“咏鹤”。与上一联所不同的是:其一,它牵入了其他两种禽鸟来作为鹤的参照系。“鹤”与“鸡”,是反比;“鹤”与“鹏”是正比——鹏飞之路,鹤也飞得到的。其二,它已不仅是“咏鹤”,而是“借鹤言志”,在说自己对仕途顺与不顺的基本态度:仕途不顺时,与庸庸碌碌的同僚们为伍,不以为“辱”;一旦仕途通达,能够展翅高飞,也不以为“荣”。诗中有我,亦物亦人——这两句写得比前两句更精彩,更有意义。

“九皋”,深远曲折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毛《传》:“皋,泽也。”汉·郑玄《笺》:“皋,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唐·陆德明《释文》:“《韩诗》云:九皋,九折之泽。”

“嘹唳”,形容鸣声凄清。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曰:“海鹤声嘹唳,城乌尾毕逋。”

尾联“独爱九皋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字面还是“咏鹤”:我只爱鹤鸣九皋,嘹唳声好,叫得天地为之一清!而深层的意蕴却与上一联相接:我既不以个人的仕途穷通为荣辱,那么,我的志趣何在呢?在以自己的忠言谠论,高声疾呼,要使政治一变而为清明!要使天下一变而为清平!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3)

以此二句作结,全诗便升华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高度,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政治抱负与历史担当。读到这最后,我们才知道,首联云云,不过是对朋友的客套罢了。颈联“曾非辱”“孰谓荣”云云,从表面上来看,和《庄子》之所谓“辩乎荣辱之境”(《内篇·逍遥游》),“不荣通,不丑穷”(《外篇·天地》,谓不以通达为荣,不以困穷为愧),倒也有几分相似——但也仅仅是表面相似而已,从骨子里说,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真正的人生选择。

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

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